上集我们说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三方面,除了已经介绍过的大一统思想外,第二个思想便是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术语,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天人感应这种思想不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它的起源很早,散见于古文献之中。现存文字记载中,最早见于儒家六经中的《尚书·洪范》。孔子在《春秋》一书中也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关系,人类的行为会上感于天,天会根据人类行为的善恶邪正下应于人,天下应人的方式即是用灾异来谴告人,使人反省改过,故此说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便是继承了春秋的灾异理念,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不仅如此,他还引入了墨家学说的天罚理念,天罚理念是什么呢,墨子曾说:“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他认为不仅天灾人祸都是天罚,例如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武装力量,便是一种天罚。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理念,主要的目地便是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
那么有效果么,答案是有的,在西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天命论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极深。董仲舒采用了天来限制皇帝个人的私欲,制约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民起义,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来限制皇帝的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是深远的。
当然如果董仲舒只是照搬《春秋》和《墨家》的理论,也就称不上他独特的思想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继承了《洪范》一书中的五行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学说。他认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属性组成,各属性间相生相胜(也叫相克),构成一合理的宇宙关系。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过来看则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五行相生是一种生成关系,五行相胜是一种变救关系。宇宙按照这种五行相生相胜的关系生成变化,因而成为一个可理解的合理的宇宙。如木性主生故为春,火性主长故为夏,土性主养故为夏,金性主收故为秋,水性主藏故为冬。用五行来解释天时,天时的合乎理性可被理解。
同时不仅天时依五行构成,人事也依五行构成。如木为春生之性,宜以农为本,劝农事无夺农时;火为夏长之性,宜选贤举能,赏有功封有德;土为养成之性,宜循宫室之制,谨夫妇之别;金为秋收拢,宜刑有罪伐无道,安集天下;水为冬藏之性,宜敬四时之祭与谛袷昭穆之序,如此,依五行解人事,人事亦合理而可理解。故此,董仲舒认为,宇宙依五行若被合理地安排,便不会有灾异,而天灾人祸便是因为不依五行之性合理地生成运行所致。
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天人感应的原因,董子还提出了气化学说。他认为,天地宇宙唯气化而成,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包融中,就像鱼生活在水的包涵中一样,只是水有实物可见,而气化之宇宙浩浩然难见而已。因此,天地之间,宇宙之中,虽虚而实(实即谓充满着气,由气化而成)。在这一由气化成的宇宙中,人之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互流通,相互渗入,因而人之气会影响到整个天地宇宙之气。如果人之气调和顺适,此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混,天地之化即美,祥瑞乃现;如果人之气邪乱乖谬,此气与天地宇宙之气相混,天地之序即乱,灾异乃出。由此可见,董子是以气化之宇宙来作为天人感应的基础,来说明灾异的产生。天人感应之迹虽无形而不可见,但气化宇宙中人天之气相混有因果关系可寻。
讲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汉武帝为什么对董仲舒比较信服,他谈天人感应,告诉了汉武帝一整套理论,让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故此,天人感应与灾异说最终在《白虎通德论》中规定下来,给汉代政事带来很大的影响。在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占了统治地位,刘向,刘歆、班固都承认政治得失,可以导致灾异变怪。《史记·天官书》、《汉书·五行志》有大量灾异变怪的记载。谶纬之学泛滥时,天人感应说更为盛行。
好了,说完天人感应,我们再来看看董仲舒的最后一个主要思想,以德治国。这个思想从名字上来说,就很好理解,故此我们重点说说他提出这个思想的背景,以及他所主张的方法。我们之前提到过,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虽说无为,但毕竟很多制度还是因袭秦制,所以仍然有一套严刑峻法统治着人民。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封建统治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他上疏汉武帝,认为应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应由百姓自己掌控,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这些主张的作用呢,首先是打击了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防止社会进一步动乱,防止农民起义。他的思想主要吸取了秦灭亡教训,从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入手,提倡德治,革除秦时的弊政,进行"更化"。而所谓的"更化",就是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对人民剥削,维持和巩固汉王朝统治阶级专政。他认为,严刑峻法,不能带来稳定的统治秩序,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并上疏汉武帝说“:作为帝王应该秉承上天的意思进行办事,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中间经历了什么,不言而喻。说到底,汉武采用董仲舒的思想也只是部分,取舍的标准自然是是否利于自己的统治与私欲。后面几期又要鼓吹汉武的武功了,不过这造成海内空耗的战争是否严重超出了应有规模了呢?孙子兵法都说,战争是最下等的胜利方式,即使发生了也要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好大喜功是大忌。这汉武仗着祖宗积攒的家业大肆挥霍,有功就有文人大肆鼓吹,有过就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只能说人性如此,可叹。
董仲舒肯定会看相算命吧
不错
量子纠缠理论
这个五行相生相克在传说电视剧,伏羲说着也好玩~【话说...神农跟伏羲都有点像兄弟...不是父子哈哈哈】
没文字吗,想在翻一遍
喜欢柚萝的声音
3
土为长夏吧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柚萝Youknow 回复 @听友19152087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