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我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得买?”

第十一课:“我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得买?”

00:00
07:54

今天这节课是模块二“认识身边的市场”最后一课,也是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后一课。如果现在孩子拿着一个他想买的玩具来问你,“我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得买?”你会怎么回答?是直接从价格谈起,还是追溯到他为什么要买这个玩具?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可以运用到过去十节课所覆盖的很多方法和工具。所以在今天这节课里,我将用一个最近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例子将所有这些都串连起来,让大家看到培养孩子成为理性的消费者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我的孩子最近因为看一个日本动漫而迷上了爆旋陀螺。我给他买了几个后,他嫌不够,还想收集更多,这时候我就让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因为要用到自己的钱包,他就开始很谨慎了,每天在网上看来看去,不知道买什么好。他的难以决断恰恰反映出令孩子无法做出理性消费选择的原因。我归纳出以下三个:

 

1.不知道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按重要性排序来取舍。

2.不了解市场,不知道如何评估商品的性价比

3.容易被外在刺激所迷惑,缺乏辨别能力,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

 

为了帮助他做出这个消费决定,我用了以下这些问题来引导他的思考,在每个问题后面,我也会说明我的意图:

 

1.为什么你想要买这么多?反正看上去都是一种玩法,不同的陀螺有什么区别吗?收集那么多对你来说很重要吗?为什么呢?(这些问题有关挖掘孩子想要背后的动机)

 

他回答,“你不玩你不懂,每种陀螺的性能不一样,转速不一样。有的擅长攻击,有的擅长防守,玩起来感觉很不同的。我想买齐了可以拿到学校去玩,可以和很多同学玩,会很酷的。”

 

2.那你的钱够吗?(这个问题有关让孩子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必须做出取舍)

 

他说,如果要买所有他想要的就不够,只能买一部分。也要看价钱,便宜的话可以多买点。

 

3.你看了网上的价格,区别大吗?(这个问题让孩子关注市场价格的情况,浮动的区间)

 

他说,价格差别还挺大的,便宜的几块钱,贵的几十块。

 

4.为什么价格差别那么大?贵的和便宜的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让他关注造成价格差异的原因)

 

他说,就是品牌的区别。主流的牌子是最贵的,杂牌的便宜。

 

5.那你打算买哪种的?(这个问题让他思考性价比)

 

他说,他想买贵的,因为同学玩的都是那个牌子。

 

6.你买贵的是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吗?你用其他牌子,他们会笑你吗?(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他是否有炫耀性消费的倾向)

 

他面露迟疑,不直接回答,过了一会儿说,“根据网上的评价,那个质量更好。别的牌子的会很容易被打散的。”我猜想他多少是有要面子的动机的,但他的回答让我觉得他明白了我的意图,于是我没有继续追问,计划找别的机会再讨论这个话题。

 

7.那你决定买哪几种了吗?

 

他说,“我还在看。今天正好看到有促销,一套好几个,还带发射器,很划算。”

 

8.发射器你已经有了,再买不就重复了?这一套当中都是你喜欢的吗?(这个问题是想提醒他,不要因为促销而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他说,“发射器是重复了,这里面有一个我的兴趣不大,但是平均下来真的太便宜了。”

 

最后,他决定买了这个促销的产品。

 

我把以上的这些问题用来对第五课里的消费决策树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请看下图(正在听音频的朋友,打开文稿就能看见)

 

从这棵完整的决策树里可以看到,从有一个购买欲望到最终的购买,这当中需要对自己问好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理性思考的核心。这看上去好像非常繁琐。你可能会说,在日常生活中,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不太可能一步一步地想这么多。确实,并不是每一次购买前都需要经历这些步骤,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应用。比如说,买必需品的时候就直接考虑性价比了,买奢侈品的时候对内心的欲望就要多做一些考量。这其中的关键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应用,家长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起这样理性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觉察能力,而不是被本能冲动所驱使而做出自动反应。


 

对于这个决策过程,我还有一点思考:当我们总是理性消费时,是否会觉得受到了很多束缚而失去一些随性的快乐?我们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理性思考的奴隶?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觉得商品的性价比不高而拒绝孩子的购买请求时,他嘟囔了一句,“你们就知道要省钱!”这句话让我心头一惊。确实,在我们习惯性对购买决定权衡再三时,我们会不会本末倒置了而不自知?省钱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手段,终极目标是让我们效用最大化,是为了获得幸福。但在具体的购买场景中,理性消费和获得幸福看上去有时候并不能划上等号。

 

在西安的那个炎炎烈日里,虽然景区内的冰棍是超市里价格的五倍,虽然走出景区就有便宜很多的冰棍,我若拒绝孩子的要求,那么他们在游玩过程中就会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我若是买了,他们在当下会觉得特别幸福、特别享受。所以,尽管景区的价格非常宰人,但我还是选择被宰了,因为我觉得在当时当地,那样的消费是值得的。

 

所以你看,理性是需要和感性同时存在的,我们在考虑客观上是否合理的同时,还要考虑主观上是否合情。对性价比的判断最终还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因为性价比中的“性”不仅仅指商品的使用性能,更是商品所能带来的内在幸福感。

 

当我们用购买来满足情感需求时,我们需要对此具备敏锐的觉察。如果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喜爱、认同、仰慕和尊重,我们要尤其小心,因为这些东西的根基在个人的内心,从外部获得的是无法持久的。但是如果用购买商品来表达对他人或者自己的爱和关心,那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一个看似不理性的消费选择,因为我们愿意付出额外的金钱让别人或者自己感到幸福。

 

好,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对消费者这个角色的讨论。在下节课里,我们将从交易中的消费者走到生产者的位置,从产品的需求方变成了供给方。我们能如何让孩子为这样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呢?咱们下节课进入本课程的第三模块,如何让孩子理解谋生之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