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金陵,学“神技”,小针刀也是大学问
1987年10月,我来到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参加全国第二期小针刀疗法学习班。这期学习班由小针刀的发明人朱汉章教授亲自授课。这种方法诊断明确,疗效迅速,一度被誉为“小神刀”。朱教授讲课虽然带着浓重的苏北口音,仍博得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热烈的掌声。
朱教授创办的南京骨伤病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学员睡的是地铺,所幸运的是我与朱汉章教授的外甥施晓阳住在一起。那时我们的年龄都不到30岁,同吃、同住、同学习。施晓阳经常拿他舅舅的学习笔记让我看,因此我对朱汉章教授有了更多了解。
朱汉章原本是江苏沭阳的一名赤脚医生,在行医之前曾经研究过资本论等政治书籍,从小既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农村看到老百姓患病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他在常见病治疗得心应手之后,专心研究疑难病症。他在讲课时曾特别提示学员,大医院能够治疗的疾病不要研究,越是教科书中不能治疗的疾病才是自己攻克的重点。
在朱汉章20几岁时,遇到一个特殊的病例。这是一名木工,在用铲子时不小心铲到了左手心,伤口愈合之后,整个左手成握拳状,五指不能伸开,这只手成了残废。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全家人四处求医诊治,然而,即使是省城大医院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朱教授当时也没有看过这样的病,他让病人过两天再来治疗。实际上他用的是缓兵之计,在病人走后再想办法。他带着问题反复思考,他认为,左手五指不能伸开,应该是外伤之后肌腱、神经、血管粘连的结果。如果分组把粘连的组织分离开,或许有改善的可能。依照这样的思路,当病人再次来诊之时,他让患者掌心向上,他则选择一个指缝常规消毒之后,用一个9号的注射针头直刺进去,病人痛的嗷嗷大叫。他又让病人掌心向下放在桌子上,他则站在桌子上,用脚踩在患者的手背上,又是一阵嚎叫。最后消毒,手术完毕。他告诉病人一周后再来治疗。
病人再次来诊时,他发现病人的左手已经可以伸开一点了。他又用这样的方法为患者治疗了几个月,患者被彻底治愈,并且可以从事他的木工工作养家糊口了。
从哲学上,偶然之中孕育着必然。在这之后,朱汉章用这样的方法治疗了许多大医院放弃的颈肩腰腿痛病人。后来,他感觉9号针头不好用,因为他发现针是一个点,而肌腱、神经、血管损伤之后是一个面。他想,把圆形的针头加工成长方形带刀刃的刀在病灶的部位使用更好。为了在实施手法中知道刀刃的准确方向,他在设计小针刀时,让针柄与刀刃方向一致。后来他把这种既像针,在针尖又有刀刃的新的医疗器械定名为“小针刀”。这种市场上从来没有的新式医疗器械,在进入病变部位之后,不管纵剥离还是横分离,心中明了,手中有数。在具体的手法上,他又总结出“定点定向,加压分离”的手法。在选好病灶准确施术时,用紫药水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放好洞巾,然后加压刺入皮肤,按照肌腱的走行方向,避开神经和血管,做松解和剥离。后来,他又随着不断的临床实践,把小针刀治疗的疾病从外伤性疼痛扩大到内科疾病。使许多以前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成为可治之病。朱教授讲他的这一发明可以改写医科大学的教材。
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我回到淄博,门诊的治疗业务也从以前只治疗内妇儿科,又加上了小针刀疗法。我用小针刀治疗的第一个病例,是淄川区黄家铺村一名打锡壶的技工,他的右手拇指由于常年劳作,患了腱鞘炎,俗称“板机指”,影响了他的生意。我在诊断准确之后,釆用“定点定向,加压分离”的方法,一次见效,三次完全治愈,病人如释重负,感谢这种简捷的治疗方法。第二位是淄川区龙泉镇的一位60岁开外的男士,右手患了腱鞘炎,严重的时候,拿在手中喝水的杯子能够突然掉在地上,经用以上的方法两次治愈。第三例是淄博火车站的一位女士,她患了第三腰椎颈突综合征,多年来到过大大小小无数医院,就是不能根治,我用以上方法三次治愈。第四例我三姐夫,患了梨状肌综合征,右腿疼痛,走路跛形,经用以上方法两次治愈,至今20几年过去没有反复。
自此以后,我又用此方法在临床中治愈了无数患者。
第二辑
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向血癌宣战
1992年,我拿到山东中医学院即现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之后,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自己认为应该在治疗常见病的基础上,向疑难病症发起冲刺。
从中医理论上讲“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无论什么病,只要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时在所有的疾病中,最难治的是癌症,因此我把中医药治疗此病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所以这样把最难治的癌症作为奋斗的目标,并不是盲目的,我有两方面的基础:
一方面的基础是,自从1984年第一次接诊肝癌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续有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要求治疗,并取得效果。
二方面的基础是,我当时正与多年致力于血液病、癌症治疗的张荣国老先生合作。1988年参加中医大学考试之后,因为自己离开诊所,许多登门求诊的患者找不到医生,父亲亲自从淄川赶到济南找到我,问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想到曾经和我一起跟随北京名医学习的张荣国先生,他已经退休在家,便拜托父亲说服张先生出山,替我撑起门面。父亲登门拜访说明情况后,张老先生非常愉悦的答应了。如此安排之后,我可以按时参加在省城举办的高考辅导班。张老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血液病、癌症的治疗,在患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找他看病的患者基本上口碑相传。
这样的优势是病人的信任度比较高,但每天的患者数量比较少。
我高考结束之后,请来几位好友研究,希望尽快把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业务开展起来,于是有了第一篇通讯报道《幸子有救了》。当在媒体上刊发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淄博就诊。
我接诊比较早的一位2岁半的男孩,印象特别深刻。那是1993年8月16日,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从浙江金华开到了淄川宾馆。当时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如约赶到哪里,孩子的父亲从车上下来,和我握手互相问候之后,带我到了他们的房间。孩子父亲拿出厚厚的一摞在当地医院治疗的病情资料,慢慢向我讲述孩子的治疗经历。
患儿于1993年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当时医院要求住院化疗,但因孩子年龄偏小,体质虚弱,未予化疗。后又转至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化疗一个疗程,取得部分缓解。但化疗结束后孩子出现发热、血象低下等副作用,为此家长决定中止化疗,在打听到我们有治疗成功的患者这一消息后,不远千里找我治疗。
孩子当时的临床表现:周身乏力,嗜睡,低热(37.8℃),易哭闹,纳差,二便尚调。诊察所见:面色苍白无华,少神,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检体检查记录:中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未及肿大的淋巴节,颈软无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鼓胀,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4.3×109/L,RBC 3.2×1012/L,HGB 51g/L,PLT 38×109/L。
【中医辨证】邪毒内侵,气阴两虚。
【治法】解毒透邪,益气养阴。
【方药】①祛白胶囊(我院内部制剂)5瓶,每次3粒,每日3次;②滋阴生血胶囊(我院内部制剂)6瓶,每次6粒,每日3次;③补肾益髓丸,每次2g,每日2次。
1996年7月9日,孩子用药已有3年余。第十次诊疗:骨髓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均正常,无明显不适。惟有时厌食,消化不良。考虑此为长期服用中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所致,据此加服资生丸,每日8粒,每日3次以健脾和胃;另嘱其父在当地中医院找中医针刺四缝以促进脾胃运化。四缝是中医穴位名,针刺四缝具有消食化积、健运脾胃的功效。经过以上治疗,孩子的正气已基本恢复,为减轻患儿脾胃负担,将药物减为每日1次续服。
1998年10月27日回访时,其父告知患儿自1997年2月停药至今,病情稳定,每月查血常规一次,均在正常范围内,中间偶有感冒等轻浅小恙,均以中药调治后即愈。余未见不适。
随访至今已逾23年,患儿病情一直稳定,未见任何反复,告临床治愈。更为高兴的是,该患儿于2012年考入郑州大学,学业有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