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没有音乐,不上朝

15 没有音乐,不上朝

00:00
06:04


周朝是我国历史记录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制度文化皆来源于周朝。中华“礼仪之邦”的美誉也来源于此。

现如今,音乐已经成为生活仪式的调味品。而在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音乐却是与礼仪相互影响的制度文明。

编钟是个啥?就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将一连串不同大小的钟悬挂在木架上,然后编成一组或者几组,演奏的时候敲打就行。这属于打击乐器里的大家伙了,应该也算是世界打击乐器的鼻祖吧。三千年前,我们周王朝竟然就掌握了流行音乐器材,真的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有的话,那么就没有后面架子鼓西方乐器的事情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话说周天子每天待在宫殿里,闲来无事,研究出了很多音乐曲谱。然后还将其形成制度化,颁发给各大诸侯国。

比如,两个封地的诸侯王会面时,就有大雅《文王》的音乐演奏,主旨也就是见面先要歌颂一下伟大领袖,大周帝国缔造者周文王先祖。

要是楚国君王出访齐国,那么在一系列的欢迎仪式之后,就开始演奏

大雅《文王》,这应该是最原始的国歌了吧,所以要是严格来说,我们中国才是国歌礼仪文化的创立者。

演奏完音乐,然后双方领导人作揖会面,沟通两国在伟大领袖周天子的领导下的双边合作关系。比如互通个有无,开个贸易,商量一下今年朝贡的礼品啦什么的等等。

要是楚国君王突然有事来不了,派自己的使臣过来出访的话,那么肯定齐国也免不了一场宴会招待,歌舞美食是一定不能少的。这个时候就要演奏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这类音乐曲目了。类似于现在的舒缓音乐,主要也是为了烘托气氛,在一片祥和欢快的音乐局面中开吃,让大家吃的好,喝的好,聊的开心。

因此在周朝,任何重大场合都必须有相对应的音乐演奏,没有音乐的话,连一个简简单单的朝廷会议都开不了。没有音乐,不上朝嘛。

那么周天子一般演奏什么曲目呢?天子一般在祭祖的时候,会演奏《雍颂》这类曲子,主要是为了烘托肃穆虔诚的气氛。这类曲子,可是其他诸侯国王和士大夫绝对不能用的,只能是伟大领袖周天子才能使用,国家形象的标准嘛。

仅仅曲目有别就行了吗?当然不行!为了更进一步的展示天子、诸侯、士大夫等阶层之间的威严与区别,就算是歌舞乐器,也有明显的的区别。天子的乐队排列东西南北四面,表现自己统领四方。并且这音效,重度发烧友啊,四面立体式环绕音响。诸侯也还可以,虽然只能列三面,但音响的效果也不差。卿大夫和士阶层就可怜了,只能有两面和一面,这样听音乐,时间久了,会不会成为偏耳患者。

当然了,在这样的音乐王国里,展现出来的等级制度,也使得周王朝安安稳稳的度过了八百年,深深影响了我们伟大的孔老夫子。在其创立儒家思想的时候,就将这种音乐礼仪思想融合成为了“三纲五常”。

可见,情怀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有多么重要。

我们现在结婚时演奏的喜庆节奏快的音乐,丧事的时候有悲凉节奏慢的音乐。都是受三千年前大周王朝创立的礼乐制度影响,不同的场合,演奏不同的音乐。国家礼仪接待,阅兵、各大机构运动会音乐,都是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延续,你看看,都过去了三千年了,这种思想还生机勃勃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诗经》在音乐中有多重要?诗经可是这些礼乐的词本曲谱,没有诗经的话,那么齐国诸侯会见楚国诸侯,就只能两边乐师哼哼音乐调子,然后偶尔打一下编钟,哎呀那场面不能想象,估计会严重破坏两国外交关系。所以诗经文化的出现,让礼乐文明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有词能够演唱,能够通过文字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欢悦,对伟大领袖周天子的热爱等等。

可见,《诗经》是我国礼乐文明的基础。

没有音乐,不上朝。没有诗经,无音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