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3 郭台铭与深圳的情缘

【1988】03 郭台铭与深圳的情缘

00:00
12:22

内容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xmcaijing,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课程VIP官方交流群,可获得课程话题交流、直播互动、不定期抽奖等福利!


课程文稿 

今天我们来讲1988年的第四讲,我们来讲郭台铭与深圳的情缘。


最近郭台铭是一个热门人物了,因为今年417号它正式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所以关于他的新闻是特别多。今天我们来讲一下郭台铭,为什么我们在今天来讲郭台铭因为是在1988年的时候,他在深圳建了他的第一家工厂,这是它进入中国大陆开始他的事业的一个起点。


当然,要讲到郭台铭,首先要从他在台湾的经历来讲起,他祖籍是山西的晋城,他还是唐朝一个名将郭子仪的后人,出生是在台湾的板桥,小时候他们是兄妹四人,他父亲是以前是个军人,后来做警察,俸禄很少,他作为大陆的移民,又生活在底层,经常被土著的小孩子欺负。这个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也对他们是军事化的教育,所以养成了他不服输,果敢刚毅的这样的一些特质。


少年时代他就是半工半读了,从海事专科学校毕业,后来也做了一个军人,退伍后就在一个航运公司工作。航运公司,大家都认为有前途,但郭台铭本质上他还是想做实业,所以在1974年的时候,就靠着他妈妈借来的10万块的新台币,跟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做塑料产品公司的名字叫“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但是为什么取“鸿海”?郭台铭自己后来说:“‘鸿’在天,‘海’在地,‘鸿海’就是一家要做天地间生意的公司!


就像很多创业者一样,郭台铭第一次创业的其实也是非常的挫败,钱很快就亏光,合伙人也退出了,心灰意冷。这个时候他注意到,有一个这个产品开始流行了,就是黑白电视机,所以他又厚着脸皮向他的岳父借了70万的新台币,把这个公司的名字也从“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改成“鸿海工业有限公司”,来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那么这样的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到1977年红海就扭亏为盈,这是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但是他并不甘心,只做一个生产电视机旋钮的一个普通的加工厂,那么他就立即买了很多的模具设备,建立的模具厂,电镀厂、冲压厂,他想做的更大,这个模具是很消耗的,当时的公司的规模小,名气小,所以拿不到大的订单,生产不了。所以投入很大,但产出不成比例。内部管理人才招聘的也跟不上,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钱。


那段时间郭台铭每天就是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是也没有办法给公司有很好的创收,四处借钱、招人求人,所有的这种创业的艰辛他也都经历了。那么这个过程中他做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情,就是把公司搬到旁边的土层监狱,那是关经济犯的一个地方,郭台铭已经做好了还不了钱,就蹲监狱的准备。他说如果自己进去了,那手下的人还可以就近向他汇报,客户也可以就近去谈合作。靠着这样的一种疯狂,鸿海,竟然转危为安了。


那么郭台铭后来看到了,在80年代看到了电脑的前途,开始做电脑的连接器。靠量大,价格低,在台湾地区就有了名气,抢了很多大厂的订单。当时他就被认为叫做价格的屠夫。


1982年的时候,他是投了1600万的新台币,就专门做这个电脑的缆线装配、连接器这些东西。计算机的大的客户在哪里?全在美国,一个IBM、康柏等等。所以1985年的时候就在美国建了鸿海的分公司,也就在那年创立了一个品牌,就是fox com,就是富士康。


但是你到美国要拿这些大客户的单子是非常难的,他是跑遍了美国,辛苦等待,拼命争取,不断被拒绝等等,也是一个创业的故事。当时为了拿下康柏公司,它在康柏公司旁边就建了一个工厂,只要康普公司提供设计,当天就赶出模型。为了拿下这个,说在约定时间的一半,他就完成订单。而且他只做代工不做品牌,这样的话客户就放心,你不会跟他抢生意,就靠着“唯快不破,专业、专心做代工”,那么在美国终于立足了。


那么1987年的9月,蒋经国开放了大陆探亲,11月的时候,台湾那些居民就可以到大陆来探亲了。郭台铭就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先到了山西晋城的老家,因为他是第二代的台湾人,有很强的故土情结,所以他一向都说自己是山西人,钟爱山西汾酒,信奉关公,说关公跟妈祖是他的两大精神寄托。然后他又自己当成是自己是一个晋商的传人,所以到大陆不是仅仅去旅游,他还要去看有没有商业机会。


先到了上海,但是当时上海对外招商引资的条件还不够好,所以又去了深圳。深圳特区1980年建立,当时只有七年,还是很多地方很荒芜,但是土地非常的便宜,工人的工资只有四五百块钱,比起台湾大概2500块钱的只有1/5


所以他就觉得说跟深圳有这样一个缘分。在富士康30年,就去年富士康成立30年的时候,他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他说: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定是对的,对我们来讲深圳是一个特区。深圳交通便利,依赖香港码头,船运运输、人流、物流都很方便。深圳还是个移民城市,包容性强。深圳有非常有效率的政府,对我们非常好。还有很多农民工兄弟到深圳发展,所以在这边办厂如鱼得水。


1988年的10月份,郭台铭在大陆建的第一家工厂,就是“深圳海岸精密电脑接插件厂”,就海洋接插件厂建成,就在深圳西乡的灯山脚下成立了。厂房是租来的,在穷乡僻壤,所以当时招来的一些人,看到这么一种情况,有一些人就待不下去,就走了,说:这么烂的地方比农村还农村,为什么要来?” 


郭台铭最早招了150个新员工,面对他们的时候说我们要做全球最大的企业,下面的很多员工都在那笑,你就这一栋厂房,就一百来号人,谁相信你?


150个员工都是从广东澄海、潮州、丰顺那一带招聘来的,租来的厂房五层,一楼是仓库跟外厅,二楼一开始空着,三楼办公,四楼生产线,五楼宿舍,一百多个女工睡一个大通铺,隔壁的男生也是一个大通铺,深圳夏天非常的炎热,虽然你有风扇吹的,其实也都是热风,热得睡不着,有的人就跑到地板上睡,所以这个夏天就是这么度过。


到一年以后,宿舍才盖起来,搬到宿舍,深圳当时起了很多的工厂,所以电力往往是跟不上的,经常就会停电,而且停电又不会事先通知你,电一停,大家就只能找个地方去休息了,电来了再回来生产线,经常12点钟夜里来了,那你也得爬回来到车间里,因为反正就是楼上楼下这样的话,睡觉也都很不踏实。不仅停电,有时候还会停水,有时候餐厅洗碗的水也没有,只能用纸去擦盒饭,下班以后端着饭盆,提着水桶,到村里去找水,有一公里远,所以在村里的水井旁边去刷牙洗脸洗衣服,完了在端一盆水这个端回来。


那么当时为了开拓市场业务,他们到这个宾馆到前台去问,有没有我的传真,借这个机会就查阅台上的传真,翻几次就看传真机上的很多的信息,看到有用的客户,他们就记下单位、名字、房间号去上门去推销。


当时郭台铭为什么这么坚定,一定要在深圳呢?其实也是因为在台湾当时已经出现了有钱也请不到工人,你只能到内地去,内地有很多的打工仔打工妹在找工作,而且这些人又年轻、又熟练、又手巧,而且又学习力强,又对耐心好。特别是台湾当时这个土地节节上升,但内地当时,你要多少土地得有多少土地,就怕你不用土地。政府招商引资,铺路整地、优惠政策,从两免三减半可以放宽到五免五减半,前五年不交税,后年税交一半。你如果厂商继续投资,还继续享受优惠,特别是深圳,优惠政策很足,建设开发的热潮非常的火爆。


那么正是抓住了1988年建设第一个厂这样机会,富士康在深圳得以发展。那么到了1996年的时候,富士康又建了龙华的基地,边建生产厂、边建生产线、边出货。从此每年成长至少50%,有的年份100%。富士康员工有一句话叫做:看千年看西安,千年古都;看百年看北京,百年古都;看十年看深圳,十年变化;看一年,看龙华,富士康速度。富士康的发展之快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龙华工业园也很快已经容不下他们了,所以后来在2007年在观澜建了新的工业园。


2007年的时候,富士康在深圳的员工也差不多40万,接下来从深圳又扩张到了烟台、太原、晋城、昆山、淮阴、武汉、廊坊、杭州沈、阳等等,全国各地包括河南郑州也非常的多。那么这样的话,慢慢在全国有非常强的一个布局。


郭台铭在2007年有一次演讲,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大陆企业界公开演讲,就是网商大会,他说:富士康赢在策略,策略是什么?策略就是方向、时机、程度。南辕北辙,就是方向不对,车再好、马再壮、车夫再强,但永远不能达到目标。成吉思汗会赢,是赢在方向、赢在策略。


那么投资大陆就是方向,时机、策略都对。大陆改革开放的环境、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这是郭台铭能够称雄代工,电子产业代工的基础条件。他说:在大陆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所以说台湾这是郭台铭创业的根基,美国的这些大的品牌商给了郭台铭订单,是帮助他变成强大的根本,但是真正让他能够实现他的梦想,真正走向辉煌的还是在中国的大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