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方法到性格培养,股神巴菲特手把手教你做投资。
“喜马讲书”主讲人齐明老师热播专辑《金融史话:华尔街的100万种投资》上线,点击收听
听书笔记
《巴菲特之道》会告诉你,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是如何做投资的。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他是美国以写作巴菲特思想而著称的作家。
巴菲特11岁时第一次买股票,25岁时,他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公司初始金额只有10.5万美金;到了2018年时,这笔财富已经达到84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不过,巴菲特成为“股票之神”,可不仅仅是因为有钱,他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并且分享出来,让无数投资者收益。
第一,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十二条标准”是什么?
本书作者提炼了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十二条标准”,并把这些标准分为企业、管理、财务、市场四个类别。
先来看“企业”这一类, 它包括三条判断原则:
第一,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第二,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第三,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股神把企业分成两种:一部分是“有护城河”的伟大的企业;另一部分,是占市场大多数的普通企业。
他认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前景会更好,因为这些企业有共同的特点:他们被需要或渴望,同时又无可替代。这些特点让这些公司能保持售价,偶尔还能提高售价,却不用担心因此失去市场份额。比如,在巴菲特看来,可口可乐就是这样的公司。人们都爱喝可乐,而可口可乐配方独特,也能已经具备了品牌效应,很难替代。
在考察完企业本身以后,第二类原则是看管理,包括:管理层是否理性,是否坦诚,能否抗拒惯性的驱使?
许多人在投资时,很少考虑管理的因素,但巴菲特明确提出,仅仅看企业是不牢靠的,管理层非常重要。他投资的企业,必须由他欣赏、信任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层来管理。
了解管理层以后,还要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在这方面,巴菲特侧重于修正人们常用的财务指标,将复杂的公司财务归纳为比较简单的投资原则,这方面有四条标准:
第一条,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这个指标,而不是每股盈利。
财务标准的第二条,是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一般来说,投资人都会看公司的净利润来判断运营状况。但巴菲特认为,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有必要减去企业的资本支出,得到股东盈余这个指标,才是更准确的。
财务标准的第三条,是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财务标准的第四条,是“一美元原则”,也就是每留存一美元的利润,至少要创造一美元的市值。如果公司不向股东分红,而是将利润留下来做进一步的投入,那么,至少要保证产生的市值比投入的成本多。
对财务做了进一步了解以后,要从市场角度来考虑一家公司的股票。具体来说,有两项标准。
市场标准的第一条是,要确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价值。
市场标准的第二条,是指与企业的价值相比,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第二,巴菲特如何建立投资组合?
巴菲特提出了一种投资组合管理法——集中投资。意思就是,挑选几只长期能产生超越平均水平回报的股票,将资金大量投资在它们身上,在遭遇短期市场波动时,忍耐坚持。
这套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计算跑赢市场的概率。
第二步,是等待时机:到你喜欢的股票,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就是买入的信号。
第三个步骤: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组合。当你投资了几只股票以后,你需要对这些公司保持长期关注,要谨慎地观测公司本身发生的情况。
集中投资的第三个步骤:根据信息及时调整组合。当你投资了几只股票以后,你需要对这些公司保持长期关注,要谨慎地观测公司本身发生的情况。
第三,如何培养投资者的必备品质?
巴菲特认为,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但要有理性的性格。具体来说,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
不过,要保持理性,并不容易。因为人天生就具有许多心理上的偏误。这些偏误,很容易让我们在投资中犯错。因此,要做好投资,就需要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克服这些心理偏误。
人类天生有四种常见的“心理偏误”,只有克服它们,才能成为理性的投资者。
第一种偏误,是过度自信。心理学家做过许多调查,请被调查者描述一下自己的驾车水平,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的水平超越平均。
第二种心理偏误,是过度反应偏差。科学家的研究指出,人们往往对于坏消息反映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因此,如果短期的财务表现不佳,人们会不经过仔细考虑,就快速做出过度反应,由此,股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第三种心理偏误,是厌恶损失。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于同等数量的损失和盈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第四种心理偏误,是从众效应。许多人喜欢跟风,看到别人在买什么股票,或者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就盲目投资。这样做投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
在投资中,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克服以上四种心理偏误,这样才能成为理性的投资者。
在理性之外,投资者还应当培养耐心。根据诺奖得主卡尼曼的研究,人类的思考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要想在投资中保持耐心,就要摈弃“快思考”,养成“慢思考”的习惯。
慢思考,是指对事实、知识反复考察,经过周密研究,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一般来说,慢思考需要较长的时间,比如几天、几周、甚至好几年。当投资者慢思考时,他会沉下心来了解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竞争优势、管理层理性配置资产的能力、公司的真正市场价值等等,甚至要实地调研企业,了解消费者、竞争对手的看法。为了让慢思考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花时间去推敲,甚至沉思、冥想。
解读 | 兰启昌
先后在特斯拉和腾讯工作,品牌营销专家。新浪财经专栏作者,在行高分行家。
播音 | 杨尧
策划编辑 | 刘雪聪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话说康美财务造假坑了多少人?财报真的可靠吗
让他来中国试试
舟依行 回复 @赤焰轩辕: 来中国照样是大神级别的人物,段永平就是巴菲特的铁粉。
经管之内的书,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是喝了毒鸡汤后废话连篇
贝佐斯采访巴菲特,说你总是把你的投资方法讲的特别简单,可为什么很少有人会去做呢? 他答到,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巴菲特自己怎么不买指数基金,而是买可口可乐。
沉睡的棕熊 回复 @诗雾伊安: 人家在金字塔顶,告诉你们搞不定个股,不去搞指数
投资最重要的是时机,对有护城河的企业雪中送炭是获利最大的方法,落难皇子当皇帝,评估方式是净资产回报率,股东盈余,高利润,正向波动大于市场整体波幅的,折扣时才买,组合。
讲得很好,很有参考价值
就是指数基金这段放心上了
好
我需要多听几遍
一滴水_th 回复 @五香袜子: 假装我有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