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晓兰,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朱自清的《欧游杂记》。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远游的历史,也有着光荣而漫长的记游的历史。绝地通天,幻游天国;远蹈异域,步东极与西极。遁隐于山水之间,游移于尘垢之外。远游以求道,远游以谋生,远游以行侠,或者宦游他乡,或者流放于边疆僻地……,可以说,“游”的记叙与想象贯穿于中国文学史。
丰富多姿的游记体现了中国人远游的独特经验和精神追求:即对于自然奥秘的探索,对于天地万物、时间的永恒和个体生命的短暂的感悟与哲思,有限的身体对于无限的精神自由的追求。
中国人的游和游记写作自19世纪后期开始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一种新型的游记形式——海外游记——兴起,游的地理范围、游的经验、游记的内容、记游的目的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行旅的地理范围从海内走向海外,旅行者的足迹远及亚、非、拉、美、欧诸国。这些游记描绘异国的山川风貌、城镇社区、风俗习惯、物质文明。行游与写作转向“世俗化”,由传统的自然山水为主导转向以世俗世界(如大都会)为主导,从人类普遍性的经验表达转向对于当下现实问题的讨论。游记写作被赋予了经世致用和启蒙任务。
这样的海外游记写作,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几十年间产生了数以百计的作品,所涉及的区域涵盖亚、非、拉、美、欧及太平洋岛屿40多国,北至芬兰、南及智利,可以看到现代早期中国人世界旅行的地理范围和思想视野之广。这些游记将世界地理的抽象知识和概念具体化了,使遥远的地理想象化为亲历实地的经验。这些游记书写去国离乡的悲喜交集、穿越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的海行经验,记录旅行者的旅途见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描绘异国的奇异风光和奇特的行旅经验。这些游记借助现代媒体,成为未出国门的普通读者获取异国信息、瞭望世界的窗口。
20世纪早期的海外旅行者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文化机构、公共媒体派遣的外交人员、军政界要员、政府机构官员、实业家、教育家、留学生、社会活动家、公共媒体的驻外记者、自由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等等,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掌握实权和话语权的社会、文化精英,对于中国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2
今天我们讲的朱自清只是这其中的一位。提起朱自清,我们立刻就会想到他的美文《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名篇。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戊戌变法那年,去世于1948年,在漂泊不定中度过短暂的人生,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朱自清只有23岁,辗转于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等地,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任教。直到1925年8月,27岁的朱自清赴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才开始了一生中比较安定的人生岁月。
1931年,朱自清有幸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在英国伦敦留学一年。他于当年8月22日从北平火车站启程,经哈尔滨、满洲里、赤塔,一路向西,车行七日穿过苍茫的西伯利亚大平原,领略了广袤荒凉的西伯利亚风光、举世闻名的贝加尔湖。列车于9月2日夜晚到达莫斯科站,但朱自清在莫斯科未作停留,而是继续向波兰行使,第二天到达波兰,换乘前往巴黎的火车,行两昼夜抵达巴黎。也就是说,当时,从北平乘火车经西伯利亚、莫斯科、柏林至巴黎,大约需要十四、五天的时间。朱自清在巴黎停留3日,游览了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经典名胜。再从巴黎乘火车穿越海峡去伦敦,只需半天时间。可见,当时,中国前往欧洲的陆上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和便捷了。
朱自清在伦敦学习一年,主修语言学与英国文学,课余时间游历了伦敦、牛津以及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等地。1932年5、6月间,朱自清回国之前,在欧洲大陆漫游了两个月,按他自己的说法,游历了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五个国家的十二个地方。他于7月7日由威尼斯乘船,经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回国,航行25天,于31日抵达上海吴淞码头。
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记录了他旅居欧洲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中国读者描绘了迥异于中国的自然风景和城市景观。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美文,先是以“西行通讯”的形式发表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后来结集出版,《欧游杂记》于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伦敦杂记》直到1943年才出版。
3
在今天,大众旅游兴盛的时代,跨国旅游,已经成为最大的国际产业,而周游世界,甚至成了一些人的生活理想。我们去国离乡,跨过万水千山,究竟要在异国他乡寻找什么、发现什么呢?我们是被什么东西感动又是如何想像异国的呢?
透过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可以看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朱自清的异国体验以及他对于美的另一种思考,特别是他对于城市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在旅居欧洲的一年间,朱自游历了伦敦、牛津等英国城镇,后来在回国前的两个月间,又游历了巴黎、柏林、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庞贝等城市,他的游记为描绘了完全不同的欧洲城市图景和他心目中美好的城市应该有的样貌。
在朱自清看来,一个城市的美,首先在于她的别致,这种别致体现在城市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以及市民生活的一切领域。他说,佛罗伦萨让人忘不掉的,是它的色调鲜明的大教堂和高耸入云的钟楼。人们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到罗马,罗马吸引他们的,正是它的古城墙、法庭、神庙、住宅的遗迹,七零八落的废墟、断壁残垣、角斗场,还有罗马城西南角上的英国坟场、艺术家的墓地。罗马城独一无二的个性就体现在这些历史遗迹中,罗马人就生活在这些历史遗迹中,也可以说就生活在历史的废墟中,而历史也成为现实的罗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威尼斯的别致则是她那天然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他写道: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多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象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八十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象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多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是透明的。”
对于色彩极其敏感的朱自清,特别强调威尼斯的别致的色调。他认为,威尼斯人是着色的能手,白色的大理石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的色彩是艳而雅,艳丽而不失雅致,热闹而又不失庄严,是最热闹的地方,一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
同时,这里也是最庄严的地方。他特别强调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圣马可教堂则在那里耸立了八九百年,11世纪时按照拜占庭风格建造,14世纪时增加了哥特式的装饰,17世纪又饰以文艺复兴的风格,容庄严、肃穆与华妙为一体。他认为,整个圣马可广场体现了威尼斯人特有的审美趣味:结构精巧的建筑再加上雅而艳的色彩,让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庄严与华妙、自然与浪漫、现实与梦幻的和谐统一,正是威尼斯人充满活力而又不失优雅,注重现实而又不失浪漫的性格表征。
4
今天的中国人以城市的高大为美。而在朱自清看来,城市的美,不在大也不在繁华热闹,而在于小,在于静,在于质朴自然。他在《欧游杂记》中特别地礼赞德国、瑞士那些小巧玲珑、质朴宁静的城市。
瑞士,被称为“欧洲的公园”,自然山水之美可谓大自然之美的巅峰,“瑞士的美一半出于天然,一半来自人为”,“瑞士除了好风景还是好风景”。那些玲珑可爱的小城镇,被森林包裹,或者临河而建,或者像是浮在湖上,人们轻轻地说话,轻轻地走路。
同样,荷兰,也给人以寂静和肃穆的感觉,建筑、厂房、住宅,都体现出一种肃穆和艺术的韵味。他写道:“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偶尔看见天尽头的风车,也是一动不动。”即使荷兰的京城海牙,地方不大,却是清静。“走在街上,在淡淡的阳光里,觉得什么都可以忘记。”“荷兰人也是同样的会着色,而且是举世闻名地会盖房子”。灰色的田野映衬着红的、黄的、鲜艳的房屋,别有一番风味。即使是现代化大工厂的厂房,也不失其美的样式和风格,“一条条连接不断的横线,一眼看去,流畅而痛快之极”;商铺和出租的公寓大厦,也是精心的设计十分的精致:“鲜艳的色彩配以浓重的装饰风格,显出清秀玲珑的调子”。
他深知特别地注意到那些建筑的细节:“每层楼的栏杆,长的塗以蓝色,方的涂以白色,衬以黄色的窗户,活泼明丽而不失雅致,而整栋大厦则呈不规则的几何形,就像是一只轮船,而大厦前是水池,池子的尽头永远不忘放一座雕像。”
德国的德累斯顿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它的寂静。人们在街上“从从容容地走路,斯斯文文地说话”。易北河穿城而过,古建筑、博物院林立的德累斯顿素有“德国的佛罗伦萨”之称,18世纪巴洛克式的、华丽炫目的城堡宫殿,驰名世界的博物院和国家画院“藏有两千五百件名画,排列得比哪里都整齐清楚,这就是德国人的脾气。”
至于柏林,“宽大干净的街道,你尽可以从容自由地走路和呼吸,不用东张西望躲躲闪闪。”“最阔的大街菩提树下”,排列着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西连勃兰登堡门,东接大教堂、故宫和博物院洲(那里集中了7个博物院)。
同样,巴黎本身就是一个博物馆,一个艺术之城。因此,“巴黎人身上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巴黎人的风雅是骨子里的风雅。在巴黎的公园里、大街上,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的气息,巴黎人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这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城市观,也就是说,强调城市的个性、历史感以及艺术韵味,对于我们今天欣赏城市乃至改造城市都具有参考价值。
好,让我们用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城市,象征地看,就是一个世界”。20世纪的“世界”,“从许多实际内容来看,已变为一座城市。”
谢谢大家!
罗马(历史遗迹)、威尼斯(色彩,建筑)、瑞士(自然山水)、荷兰(建筑)、德国(德雷斯顿、柏林)、法国(巴黎—雅)
听老师的解说,让我感觉朱自清先生的游记常常有着细腻的色彩描写以及因此对城市特有的印象。
听这单元需要有个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如今威尼斯依旧如,摇撸的小船,开门见水
风景美丽又有历史的地方最有魅力~
对城市的定义,深有同感,城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而一些小镇倒是特别让人亲近,古朴安静。
巴黎,艺术的殿堂,雄性的艺术美,胜利女神像,方尖碑,凯旋门,铁塔等独树一帜
我爱中国
不知为何~我很喜欢德国~(*∩_∩*)~
乌野高校排球部_noya 回复 @仙境兔灵: 我喜欢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