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藏柯罗《读书的女孩》

美国大都会藏柯罗《读书的女孩》

00:00
17:01


亲爱的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博物馆有得聊,我是廖钒。这期节目当中我们继续带领大家来欣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西方美术作品。上次节目我们介绍了巴比松画派的重要的领军人物米勒的作品,这期节目我们继续来介绍和他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也曾经部分参加过巴比松画派的这位画家柯罗的作品。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柯罗的作品《读书的女孩》,是他1869年到1870年的时候创作的,其实这是柯罗生命的晚期,他也是1875年去世的,和米勒一样。在他晚年的时候, 1860年代到70年代初,除了他以前创作的风景画之外,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很多的人物肖像画。其中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这一幅《读书的女孩》是创作非常多的题材,但是大都会博物馆的这一幅非常珍贵,因为这是1869年的时候柯罗唯一一次在官方沙龙上面去展出读书的题材这种人物的肖像画,这个作品后来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所以在他众多的以读书为题材的人物肖像画里面大都会的这一幅特别的有价值。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画面当中读书的女孩这样的题材,我们知道在咱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创作当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范式、故事、或者是情节等等,在西方也是这个样子的,尤其是以基督教艺术为主题创作的西方艺术,除了基督教的故事以外也有许许多多的世俗的经典情节、经典故事进入到艺术家的创作题材里面,比方说柯罗所创作的这个读书的女孩儿这样的题材其实由来已久。它在启蒙运动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们在启蒙运动时期,开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像康德那样提出人要相信自己的大脑,相信自己的理性来进行思辨,很多人就开始学习知识。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在启蒙时代的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法国,跟我们今天的风气正好相反的,那个时候女性回归家庭,阅读、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成为一个好的妻子、好的母亲的风尚,不像我们今天女性应该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职业的女性,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个成功女性的标准。当然如果在家庭和事业两方面都能成功的就属于我们的成功典型。但是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代,女性在家庭当中的角色,对于整个这个家庭,尤其是孩子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读书、读信的题材在这个时期比较流行。像读信的题材,有些是为了思念正在远游的亲人们,也体现出来在启蒙时代这个时期,大家走出去看世界、学习丰富的知识,像这样的经典题材一直到19世纪的时候仍然是很多艺术家愿意去创作的。


 


在这幅作品当中呢,我们看到柯罗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在读书的女孩儿的形象。其实在他的人物画里面这样的题材非常多。那么我们来说说柯罗这位画家,其实柯罗本人最擅长,或者说在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最高的无疑是他的风景画创作,尤其是他的风景画作品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既继承了古典风景画创作里面理想的因素,又为后面的印象派在外光下作画开创了一个先河,等于说他是介乎两者之间的。这跟他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曾经在巴比松村和米勒一起创作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柯罗这个人他和米勒完全不同,柯罗出身很不错,他诞生在十八世纪末的巴黎,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巴黎正在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那么柯罗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卖假发的商人,他的母亲是专门卖女帽的,家里的生意经营的很不错。这使得柯罗这一辈子他虽然一直投身于艺术但是他不像很多同时代的艺术家比较穷,他是一辈子都比较顺畅。他的父母一直经营这个小的企业经营的不错,能给他很好的资金的支持,所以柯罗应该说这辈子没有受过什么苦,这我们能够从他的作品种感受出来。他去画巴比松村,米勒也去画巴比松村,但是柯罗的作品里面我们前期看到的是意境,后期看到的是诗意,而在米勒的作品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的呼唤,不同的人生际遇让他们同样是在乡村里面做画,画出来的东西人生体会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柯罗的后期,就是我们看到这一幅作品的时期。他开始有很多的作品是表现这一类题材的人物肖像画。其实在此之前,他经历过一段在沙龙的洗礼,柯罗在他中年的时期就是1840年代开始进入到法国的官方沙龙来崭露头角,在此之前他在家乡的美术学校念过书,后来到了巴黎以后,也参加过大卫的学生也是他的导师的私人辅导,应该还是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的。后来他在1830年代的时候去到巴比松村和米勒一起进行创作,之后他又有非常好的基础曾经去过两次意大利,认真的去学习过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大艺术家的创作,也临摹过他们的作品。他最喜欢的是达.芬奇。所以我们看到其实他的作品当中可能也带着一些达.芬奇创作的内涵在里面。在两次从意大利回来之后,就在1840年代开始,他在法国的官方沙龙里面崭露头角。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的,我们看到这幅他晚期的作品同样能够表现出来,当时官方沙龙里面的人批评他的画,觉得他画人物的结构不是那么对,其实这个画也不是特别的对,另外觉得他画背景的时候颜色比较脏,那个绿色画的介于墨绿和特别干净的绿色之间……这都是当时别人批评他的话,后来在1845年的时候情况有所改观,主要一个关键人物挺他了,就是《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是当时官方沙龙里面的舆论领袖,波德莱尔发表文章说我觉得柯罗画的风景才是现代派的风景。波德莱尔说了这话后柯罗的作品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他的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的、和谐的、充满诗意的调调,在后期也就是19世纪中叶1840年代后期50年代这段时间,慢慢柯罗的地位开始上升,同时代的其他的艺术家都开始对他投以好评,或者说对他的艺术开始进行重视,比方说德拉克洛瓦,他就觉得柯罗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在采用自己个人的观点去发挥出艺术的价值。并且德拉克罗瓦也在沙龙当中向人力荐柯罗的作品,这样的话,使得他在1860年代之后就慢慢的开始成名,慢慢地开始接受很贵的订单,然后开始有钱了,但是其实柯罗本人的性格是比较平和,不是特别喜欢抛头露面的,而且他对钱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概念。柯罗这一辈子虽然谈过几次恋爱,但是他对于父母的这种依赖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还经常跟父母住在一起,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他父母的去世。到了柯罗晚年的时候,他过着很平静的生活,把自己赚的很多的钱都资助给这些相对有点贫困的艺术家,比方说他曾经资助给米勒的遗孀让她去抚养孩子,也资助给他的学生等等,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读他的画作的时候,有时候你把他的人生际遇考虑进去你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会在他创作风景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是诗意。在同样是这一个时期的巴比松画派作品的创作里,我们看到像米勒这样的画家,他除了对生命的感悟以外,在外光下作画,表现这个活生生的农村的生活,这些在米勒的作品当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泥土的芬芳。但是在柯罗的作品里我们看到这幅作品,女孩儿的背后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柯罗式的风景。他是在外写生,他又用当时人比较惯常的方式写生再回到画室里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尤其在他的晚期的这个作品开始加入了一些印象派的创作方式——快速的笔触、点状的笔触、叠加起来的色彩,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画面里面充满了诗意。他在用色上面也比较的淡,在当时的官方沙龙评论里面觉得比较脏,但是在后来的人去重温这些作品的时候。反倒是觉得这样的一种绿色能够为整个画面传达出来一种平静宁和的诗意,起到了一种非常好的烘托效果。那么在欣赏柯罗的作品的时候,大家通常会被他的作品传达出来的这样的一种宁静平和,好像生活在一个很理想的诗意的状态里面所感染,这和柯罗的一生他所经历的这个生活状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应该说他的生命很平静,而且他好像在生活当中没有遇到过什么巨大的挫折,而且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是充满了战争、充满了革命,但都好像在他的生命当中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这种印迹。其实我觉得去看柯罗的艺术创作有的时候会感觉到有点儿不太像一个传统的,或者说特别爱参与世事的法国艺术家。他的前辈,包括同时代的人里边很多人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身份,都是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像柯罗这样参与社会活动相对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关注内心,或者关注自己的生活,所以在他的内心当中,我们会看到画面当中传达出来的这样的平静。在他的画面里我们好像感受不到19世纪的法国经历了这么多的革命,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这好像是一辈子生活在乡村里,一辈子比较平和的人,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我觉得这也让我们能够看到19世纪的中后期慢慢的开始风景画的创作,包括法国艺术的创作已经开始由反映客观、反映外在的自然开始,慢慢的走向内心,而且走向更加自我的内心,柯罗的作品向我们传达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倾向。其实真正西方艺术到了20世纪以后,更加是一个走向自我,走向内心的这样一个方向,在19世纪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出现在柯罗的作品里面。这是我今天为大家来分享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玲兰a

    怎么没有配画?

  • 87241814

    富裕家里的孩子看世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