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藏欧仁.德拉克洛瓦《抢劫丽贝卡》

美国大都会藏欧仁.德拉克洛瓦《抢劫丽贝卡》

00:00
12:12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博物馆有得聊,我是廖钒。这期节目当中我们继续带领大家徜徉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欧美画作的部分,继续向大家介绍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的优秀绘画作品。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我们为大家谈到了新古典主义在16世纪初的集大成者——安格尔,在这一期的节目当中,我们为您介绍和安格尔同一个时间在沙龙上进行两军对垒的,来自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件他的作品,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件充满了东方玄幻主义色彩,名字叫《抢夺丽贝卡》。这幅作品,在展厅当中有语音编号是6028,大家也可以通过编号找到这幅作品,边看这幅作品边听我的解说。


这部作品创作于1846年,应该说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沙龙的巅峰对垒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欧仁.德拉克洛瓦继续着他的以丰富的色彩和瑰丽的想象为主的浪漫主义的创作,这个作品《抢夺丽贝卡》初听这个名字大家都以为是希腊神话抢夺丽贝卡的过程,就是宙斯化成一头白牛那个故事,但实际上这个作品表现的不是这个内容,这个作品表现的是当时十九世纪苏格兰非常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沃尔特.斯科特的名著《艾凡赫》当中的一个内容。


沃尔特.斯科特的这部作品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十分盛行的年代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大家对全世界的历史故事,尤其是中世纪的那些离他们非常遥远的历史故事有着极大的兴趣,不仅享受本身有着复杂、纠结、离奇的情节,而且更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当时各个不同民族都有所思考、有所表达。在这部作品当中,也就是我们看到画面当中所描绘的,是非常激动人心也是非常充满戏剧性的一个情节:犹太的女英雄丽贝卡被强行向她求婚不成的基督教骑士吉尔伯(画面右下角的这位穿着盔甲的将军)从他的一个德别夫城堡把他抢劫转移到圣殿骑士修道院这么一个过程。在画面当中我们看到德拉克罗瓦是非常爱读沃尔特.斯科特的小说,而且对它的情节十分的着迷。大家看到这个画面里德拉克洛瓦如何表现这个激动人心的情节:首先丽贝卡被从德别夫城堡里抢出来,这个城堡在整个画面的后方冒着烟,在画面的前景中我们看到两位萨克逊的奴隶正在抢夺丽贝卡,把她强拉上马匹,这马匹抬起前蹄好像正要往前进,那么这两位奴隶的眼光都往画面的右下角看,他们在看他们的主人,指挥他们抢走丽贝卡的基尔伯,这位基督教的骑士。那我们再看基尔伯的手势,他的右手高高举起,指向了他们要逃往的方向,而他的马也是抬起了前蹄,好像他在对这两位萨克逊的奴隶说,你们先走,我马上就来!在整个这个画面当中充满了十足的动感,我们看这两位萨克逊的奴隶,有一位骑在马上,而且是倒着骑的,另外一位在马下正要把丽贝卡的腿送到这个马上去,另一个人就在接着。在画面当中这么充满动感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这个画面中只有丽贝卡是处于一个昏厥的状态,她没有动,而其它的地方都是在像是被风吹动,或者说像是照相机抖动,是发生在非常快的一瞬间的过程中的情景。德拉克洛瓦为了增加画面戏剧性的效果,在画面的左下角还专门摆放了几个静物,有盾有矛,还有剑。那么这些武器的摆放也都为这个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增强了很多。其实沃尔特.斯科特所表现的这个小说,它的背景是讲12世纪的英国,那个时期是封建主义的一个全盛时期,他讲的是狮心王理查的故事,我们知道狮心王理查参与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大败而归,但保全了自己的实力,这个斯科特的小说《艾凡赫》故事就发生在理查德德归途中惊心动魄的三段比武的故事。讲述了狮心王理查和它的忠心骑士艾凡赫通过自己斗智斗勇打败了想要借机篡权的他的弟弟约翰的故事。在故事当中,还穿插了当时十二世纪的社会各界的人物,有萨克逊的贵族、有基督教的骑士、有犹太人等等,把当时的矛盾种种的纠葛都放在了这一个故事情节里面。小说当中的丽贝卡就是被抢夺的这个女孩子她在小说当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犹太女英雄的形象,为了追求自己婚姻的自由拒绝了基尔伯这位基督教骑士的求婚,并且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拒绝了逃生的机会,最后豁出去一搏以比武的方式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在整个小说当中对这类女性的形象描绘的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整个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应该说浪漫主义的情怀或者说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从英国的诗歌小说一直蔓延到法国的绘画。


德拉克洛瓦本身就是斯科特的小说迷,他对《艾凡赫》这部小说有着自己的解读。在画面当中按照《艾凡赫》小说原本的创作,本来他想表现抢夺丽贝卡的是两个萨克逊人奴隶,但我们看一下德拉克洛瓦把这两个奴隶表现得样子,他把这两个萨克逊奴隶表现成了头上包着头巾、腿上穿着短打扮、上面的穿的是连衣的衣裙,这样的一个形象分明就特别像德拉克洛瓦曾经到地中海的东岸去周游时看到的阿拉伯人、或者是地中海东岸其它各个东方民族的形象。应该说在德拉克洛瓦的绘画里既充满了对《艾凡赫》和这部小说的喜爱,充满了对他那种离奇情结和12世纪的那种中世纪幻想,再加上自己对东方民族的理解和了解,把它们综合起来放在这个画面当中。整个画面我们看到简直就像这个小说的一个插图,有着极为令人惊叹的戏剧效果,当然这些都和他向鲁本斯这样的大师学习密不可分。从这个作品里面我们也能够看到法国在19世纪的时候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作品是什么样的面貌,应该说一方面他表现的色彩非常的丰富而且浓烈,在画面创作的时候充满了戏剧感,并且他以很多的当时著名的、带有浪漫色彩的小说甚至是一些复古的历史小说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加以丰富的想象。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不同民族、认识历史的画卷。应该说和前面我们介绍的安格尔的那种作品,他保持着文艺复兴经典的那种构图带有着高雅的审美,还有这种学院派的那样子的素描的功底应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19世纪初的时候,法国的沙龙里大家对安格尔,对德拉克洛瓦都各有褒贬,应该说是激烈的争辩。这也成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官方沙龙里面大家都特别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但其实我们放到今天,不管是安格尔所继承的新古典主义还是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它都有着自己特别丰富的特点,都有着艺术家自己的想象,而且他都让我们看到了古典的情怀和浪漫的情怀来源是什么,所以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这同一时期的两个不同主义的作品都特别值得我们去欣赏,并且了这两位都是至今为止为法国人所一致称道的大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