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唐·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

《山亭夏日》唐·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

00:00
08:22
一首精品小诗,清新脱俗,没想到诗人却是将下属一夜灭门的将军

每天读文史
04-18 07:20优质原创作者
已关注
在中国历史上,能担得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真是屈指可数,如毛泽东,曹操;能做得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也是为数不多,如岳飞,辛弃疾。

今天我们赏析的诗作者叫高骈,既是一位戎马倥偬的将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起走进这首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茂密蔽日,夏日的白天漫长。楼台的影子清晰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宛若镜中美景。微风拂动澄澈的水面像珠帘摆动,满架蔷薇散发出的清香,弥漫着整个小院。

一首充满情趣的夏日诗,一幅宁静淡雅的夏日画,一位闲适安清的作诗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首句看似平平,仅做了事实描写,交待树的枝繁叶茂及夏天天长的特性。但是"阴浓"却隐含着深意。它暗示了此时正是日当正午、烈日炎炎的时候,即太阳直射的时候。因为日烈,"树荫"才"浓"。《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章节:宝玉惹哭了黛玉,又说话造次得罪了宝钗,遭到宝钗的奚落,自觉无趣,就来到他母亲住所,挑逗金钏惹祸后跑出了王夫人处,他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此桥段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诗意。这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人们都停止了工作,都躲到了屋里犯困呢,所以也是最安静的时候。"夏日长"和"绿树阴浓"含蓄而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北宋诗人苏舜钦的《夏意》中有"树阴满地日当午",和这句"绿树荫浓夏日长"比起来,到底还是少了点含蓄。

楼台倒影入池塘:树是静的,水是静的,一片安静。池水澄澈,所以楼台的影子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为没有一丝风,所以水中楼台的影像也是不动的。似乎有点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幻了。"入"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这就是诗人用"入"而不用"映"的原因。

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由静转动,含蓄精巧。

夏日天长,静水无波,一片安宁,一片寂静。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水面就像一个水晶帘子,被风吹起了涟漪。只见池面粼粼,水光潋滟。水里的楼台倒影也随之晃动,非常美妙。但是,这个风不是诗人听到的,而是"看"到的。他看到了水起微波,楼台倒影晃动,才感觉出风的到来。所以诗人先写"水晶帘动"而后写"微风起",就是这个道理。

满架蔷薇一院香:原来静立院中的蔷薇花香似乎被热气锁住了,微风一起,满架蔷薇香味飘散,沁人心脾,小院弥漫着花的芳香。风的到来,不是诗人看到的,而是微风送来的花香,让诗人感觉到风的来到,这个风也不是听到的,而是"闻"到的。


上一句是用视觉来表现风,这一句是用嗅觉表现风,夏日正午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风通过视觉和嗅觉表现出来,如此细致入微,如此生动传神,真不像是一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马上武将的手笔。

诗人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的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蔷薇满架的美景。然后静中有动,一阵风来,水晶帘动,满院花香。

构成了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画面。而整个画景都是站立在山亭上的诗人看到的,描绘的,一位安闲旷达、轻松自在诗人,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高骈:出身名门望族的渤海高氏,家世显赫。爷爷是晚唐名将高崇文,曾凭借一己之力平定西川,荣封南平郡王。高骈本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诗文颇有造诣,书法超群,且熟读兵书,箭不虚发,"一箭射中双雕"的故事广为后世传唱。他破党项,退吐蕃,平安南,收交趾,战功累累。后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名冠侯藩之右,名兼卿相之崇",真是晚唐举足轻重之人。

但是,在平定南诏后,因为与从前镇守成都的"突将"发生"俸禄"冲突,高骈竟然带人闯入这些"突将"家中,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婴儿,一个不留全部处死。一时间,血流成河,哭声动天,仿佛人间地狱,惨不忍睹。一夜间竟然杀死数千人。晚年由于管理不善,上下离心,最后死在下属手中,《新唐书》将其列入《叛臣列传》。


看了这些,真让人想不到,这首充满情趣的夏日小诗竟出自一位杀人狂魔之手。写诗云淡风轻,现实杀人如麻,不免令人感慨唏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落花情_vp

    人声太小啦,伴奏太大

  • 听友54679242

    只有我听不清楚吗

  • 四月_安好

    谢谢,讲得真好,就是音乐声音太大了,希望小点。

    薇雪55 回复 @四月_安好: 不好意思,录制时没有注意到,很抱歉

  • 两个傻家伙

    伴音太大了,还有换一个可以吗?

  • 两个傻家伙

    音量太小了

  • 听友237705389

    音乐声太大,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