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姐分享:哈佛究竟有何不同?

哈佛学姐分享:哈佛究竟有何不同?

00:00
07:44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橙子。


这一课,我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在哈佛教育学院学习生活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我在哈佛教育学院的时间已经度过一半,这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好像开学还在昨天,又好像度日如年,但回头看,自己这半年也成长不少。


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适应,都需要慢慢习惯以前的一些不习惯。在哈佛的学习与生活,或者说出国留学的体验则让我习惯了一个最重要的不习惯:多元,diversity


多元首先体现在课程学习方面。


从教育学院的近千门课中挑选课程就已不易,更何况还能跨选其他院系以及麻省理工和塔夫茨大学的课程。在刚开学的几天,教育学院会进行“course preview day(课程路演) ”—每门课的授课老师进行三十分钟Ted Talk风格的演讲,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尽可能多的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开学三周内,学生能随时退课,根据上课切实感受调整自己的选课计划。每个项目虽然有必修要求,但可选择的范围仍十分广泛,且灵活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这一年有明确的目标,才不至于走马观花迷失方向。


但话是这么说,每门课都非常的有趣。像我上学期,本来只想了解一下青少年发展相关的研究和理论,没想到期末作业是为当地一所高中提供咨询方案,上课的第二周,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就来课上与我们座谈。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多次前往学校调研,最后的成果展示,也得到了校方的肯定。


本来只想了解一个教育学研究方法,没想到教授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分析同一故事用不同媒介(小说,电影)表达的差别,进而延伸到集美学、伦理、文学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设计。我也因为这门课开始疯狂看美国的青少年小说和电影,比如《奇迹男孩》和《饥饿游戏》,从而了解了更多影视娱乐与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本来只想学一个课堂教学法,英文叫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全方位学习,结果一脚踏入特殊教育和脑科学领域,去了解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差生,只是不一样”—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支架,他们一样能绽放。


本来以为数据统计又难又无聊,结果每节课老师都采用真实的教育数据,最后的结课作业,是用真实的数据从头到尾做一个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起来,这里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实践,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灵活多样。在这里的学习几乎没有考试,而以做项目作为评价方式。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会通常要求小组合作,在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组员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沟通的艺术,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老师和助教在我们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也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课程中期以及期末大多数老师都会让我们填写课程评价。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相互提供反馈、评价,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除了精彩的课堂,教育学院以及其他学院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会议、演讲等。word hard, play hard, 是这里没错了。 


多元更体现在这里的人。哈佛教育学院的学生的年龄范围在21到62岁不等,有0工作经验——本科毕业直接过来读研的,也有工作经验长达37年的。工作领域涉及基础教育、非营利组织、高等教育、教育技术等。我们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非同寻常的经历与故事。而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我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更加清晰与深刻了。


在国内,在相对同质的环境中,我也许不会思考身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身为一个亚洲人代表着什么;而在这里,首先,我的外表和肤色就与一个非洲裔美国人大有差别,在与课堂讨论时也时常会被问到,“某某事情在中国是怎样的?”我不太喜欢泛化地说中国的国情,拿教育这件事来说,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的教育问题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我又意识到,面对不同国家的人,我的回答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因此我需要更审慎,更全面。


在多元文化中,种族问题成为社会公平问题中的重要构成。在国内学习与美国相关历史时,总以为种族歧视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到这里来才发现,美国的种族问题虽然在明面立法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隐患的社会问题仍很多,比如说Black lives matter,也就是白人警察枪杀黑人的bao力执法事件。


同时,不仅是黑白对立,拉美裔,亚裔等少数族裔的合法权利,以及近年来的难民,非法移民问题,包括性别LGBTQ问题,都是在讨论美国教育问题时难以脱离的情境。


对于我这个国际学生来说,一开始会觉得比较难适应,觉得这种族问题好像和我不太相关;但后来慢慢觉得,自己既然置身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了解这些事情,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是有必要的。当我们的国家和文化被误解时,要勇于站住来面对;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也要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和历史。


在哈佛学习,接触多样的课程,多元的文化,我的视野更开阔了。因为面临众多机会,所以自己更加清晰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级,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领域;因为面临多元的文化,我学会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以貌取人,坦诚大方的去真正了解一个人,而不是凭他的外表肤色做出假设和判断,同时意识到自己代表着亚洲,代表着中国,也更促使我去站在外面了解自己的国家与文化。这就是哈佛留给我的印象。

 

好了,经过5课的学习,相信你对学习这件事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名校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我的经验和分享能够帮助到你。


如果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心得,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告诉我。


接下来,将由来自康奈尔、哈佛、宾大的学长学姐继续分享他们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好经验。


我是橙子,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草Daddy

    这些大咖的第一手心得分享真是很有帮助,给我家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目标!

    未来春藤 回复 @小草Daddy: 矫揉造作,略显浮夸

  • 迎着风_ox

    知道哈佛学校不同的教学方式,才更有动力朝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学习方式前进。

  • ameliamama

    干货满满,每次听都有收获,大人小孩听都有启发,大爱啊

    未来春藤 回复 @ameliamama: 后边还有更干的内容,敬请期待

  • Salo啦

    diversity,多元化从来不是出社会才开始!

    未来春藤 回复 @Salo啦: 是的是的

  • 未来春藤

    喜欢橙子

  • 野子_sr

    了解更多名校才能又目标!

    未来春藤 回复 @野子_sr: 是啊,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