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那些你人生路上的假想敌,都是你自己

06. 那些你人生路上的假想敌,都是你自己

00:00
11:44

2016年的初春,《杨澜访谈录》团队开始制作大型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的旅程。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是还飘着雪花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时萦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抢走我的饭碗呢?”


MIT聚集了很多科技界的天才,是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许多个“第一次”的发源地。就像天才总有超越常规之举,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建筑设计大胆夸张,好像在摇摆着舞蹈,充满了动感。


CSAIL的前主任温斯顿教授是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的嫡传弟子。一走进他的办公室,我就被墙上的一幅画所吸引,那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的壁画《创世纪》的局部复制品: 从天而降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了亚当,亚当慵懒的斜卧着,似乎沉睡初醒,软弱中透露着一些渴望,将自己的手也伸向了造物主。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上帝即将给人类的肉体注入智慧。谁能预见,亚当的子孙有一天也会试图模仿造物主的角色,把智慧注入机器。而拥有智慧的机器又将对人类怎么样呢?看出我的兴趣,温斯顿教授慈祥地说:“放心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几个月之后,我徜徉在英国伦敦桥附近的老码头。200多年前,一艘艘蒸汽轮船在离这里不远处停泊下来,来自全世界的货物被用小船拉到这里上岸,工人们手推肩扛,把卸载的货物运进仓库。而今天一座座过街天桥连接起时尚的咖啡馆和餐厅,人们再也听不到工人们笨重的脚步和喘息声。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让一些人丢了饭碗,就像珍妮纺纱机,让印度和中国手摇纺车的妇女失去了生计,汽车的出现代替了马车夫的工作等等。 但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之前的科技革命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取代一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甚至开始取代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


据麦肯锡的调查,70%以上的人类职业将被机器改变,甚至取代。助理、客服、记者、会计、翻译、律师、医生、股票交易员、信贷员这些白领工作已经受到了威胁,原则上那些可重复的、可描述的、有固定规则和标准答案的工作都可能被机器代替。人工智能对每一个行业自身从业者的分化,有的时候比跨行业的影响还要突出。在中国和日本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主持人,哈哈,我敢保证它们不会说错话,而且还会分身术,同时出现在不同的采访现场。


机器甚至把“手”伸进了艺术领域。2018年,佳士得拍卖行第一次拍卖了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在我的采访过程里,英国法尔茅斯大学的西蒙·科尔顿教授就以人工智能“绘画傻瓜”为骄傲。“绘画傻瓜”这个软件其实不傻,它已经学习了上万种绘画方法和风格,还能够根据每天的新闻,选取合适的情绪来进行创作。“绘画傻瓜”的作品算得上是艺术吗?


当我拿着它的作品找到艺术家的时候,他们给我的解释是:人的艺术是关于主观感受的,并且常常就是我们的偏见,我们自身的不完美定义了作品。但是机器的作品看上去总是很正确,它似乎还是关于“方法”而不是“理念”的,更难以表达“意义”。 


当时,我的儿子正在大学读艺术史和视觉艺术专业。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而机器只能算是一种“反应”。我由此对他刮目相看。


人工智能能判断“美”与“丑”,“善”与“恶”吗?能不能把人类的价值观“预设”在人工智能里呢?有人做过一个网络调查,“如果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特殊情况,路上的两个行人中必有一人被撞倒,请问你认为汽车的预设程序里应该优先救谁的性命?是老人还是孩子,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公民还是罪犯,是银行家还是乞丐......


做测试的人们一开始似乎都能选择,然而渐渐的他们却失去了选择的信心。如果我们人类对自己的价值观都无法达成一致,又该怎么样设计机器呢?结论其实是:“我们必须这样设计自动驾驶汽车,那就是让它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在这样的困境里。”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机器,而是自己。机器并没有善恶,它们只是放大了人性的善恶。人工智能就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人类智能的神奇。机器靠大数据学习,人类却能够凭借小样本举一反三。一个孩子见过两三只猫就知道什么是猫了。当孩子与猫玩耍的时候,孩子在动,猫也在动。我们的头脑善于在这种互动中从多个领域获得知识和认知,并且建立认知世界的模型,在应用到日后的实践当中解决新的问题。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启发了机器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系统,大大提升了机器识别的准确率。那么反过来呢?人工智能也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想象力与创造力,共情与交流,那是人类智能的显着特点。CSAIL的新主任Daniela Rus女士就这样告诉我,”让我们把计算和记忆的事情交给机器,把人类最擅长的综合思考和创造力留给自己吧。未来的世界是人机合作的时代。” 机器的归机器,类的归人类。


2018年,《杨澜访谈录》团队制作了12集文化探索节目《匠心传奇》,似乎正是对探索人工智能的回应与平衡。科学和艺术就像是文明的一对翅膀,鼓动起时代的劲风,留下人类的精神印记。


天工开物,匠心造物。凡造物者必具匠心。“心”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复杂和深厚的含义,它既是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也是情感和意志所在。所以翻译起来,这心不是Heart,倒是Mind更贴切。但它又不仅仅是理智,更包含着情感与灵性,道德与良知。


意匠之心,设计之心也。 意匠与工匠不同,意匠是具有创造性思维,有格局和审美高度的设计师。“意匠”是《匠心传奇》节目所挖掘和关注的核心,它也对应了国际上Retro-innovation的理念,那就是指在追溯历史中获取灵感,在传承中创新创造,用未来回应过去。


云锦是灿若云霞般的织物,工艺非常复杂,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织五六厘米而已。我采访的金文先生是云锦织造的非遗传承人。他接到过复制万历皇帝龙袍的任务,从起稿,做意匠,到结花,上机,织造,任由上百万条经线,上千条纬线,交织出上亿个结点,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真是匪夷所思。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下织出的图案,提花花纹严丝合缝,我想这应该是人力的极限了吧。这种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了直觉的地步,意到手到,甚至不必用眼睛去看。


“得之于手,应乎于心。”服装设计师马可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达到更高品质的生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她的理念。用传统工艺纺纱织布,用天然染料染色,再加手工缝制,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是她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回应。我们日常在交友做事的时候都务求功利,务求有用,她却以“无用”自诩,呼唤人们重新发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以及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她的“意”不仅是意境,也有了意义。


现代人的诸多烦恼与痛苦,往往来自于过多的欲望,心思漂浮。我们手上做着什么,脑子里却想着其他,嘴上说的又是另外的什么,身心分离,焦虑不堪。而我发现,意匠们在设计时,手做时,都全神贯注,心态沉静,眼神明澈。意匠在积年累月的创造中,个体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所谓人磨漆,漆磨人,就是磨性子。磨掉了虚浮骄躁之气,练到心平气和。造物也是修身。


心手相印就是幸福,而要做到心心相映,那就是和谐了。意匠们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与领悟,设计时的想象与创造,制作时的心手之灵巧与和谐,给予了器物情感的温度,最终又在观看者的内心引发共鸣和感动。这大概就是人类智能的美妙传递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漆器大师甘而可先生做一只漆瓶,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有一天,他的太太揶揄他说:“你看咱家门口的平地上都起了一座楼了,而你连一个瓶子都还没做完。”甘而可回答说:“楼房如果品质不好,几十年就要拆掉,而我的瓶子300年也不会变形。 那个时候还会有人捧着它,欣赏到它的美,体会到我今天的用心。”


我想此“心”,就是我们与机器的区别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dayday啊噗

    现代人的诸多烦恼与痛苦,往往来自于过多的欲望,心思漂浮。我们手上做着什么,脑子里却想着其他,嘴上说的又是另外的什么,身心分离,焦虑不堪。

    _罐装_ 回复 @dayday啊噗: 是的

  • 金阳光话筒

    一问一世界,一听一人生。

  • 和_vvv

    天工开物,匠心造物。意匠们在设计时,手做时,都全神贯注,心态沉静,眼神明澈。

  • 小贝壳和小鱼话家常

    语言美丽

  • 1559081fhma银银

    💝👍👍👍👍

  • 1384866rhpf

    很爱听!很幸福!依然是我心中的那个女神!现在听起来还更像个哲学家

  • 我是拉克丝小姐姐呀

    杨澜女士得有多大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才能推出这样有广度和深度的节目。旁征博引,中西文化遥相呼应,游刃有余!👍

  • 1339136eofe

    喜欢杨澜丰富的知识和才华以及滔滔不绝的口才,棒棒哒👍👍👍

  • 如鲸向海_73

    背景音乐的声音太大了,稍微小一点就好了

  • 笔挺的咸鱼

    背景乐 太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