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给孩子补课却忘了这件事,寒假就失去了七成的价值!

忙着给孩子补课却忘了这件事,寒假就失去了七成的价值!

00:00
22:38

Hello!hello!大家好,我是赵老师。


最近,孩子们都放假了,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寒假,你准备带着孩子怎么过呢?


想必这个问题,你们一定早一个月,早一个星期,早几天就追问过孩子了;更早的时候,你也一定为孩子盘算好,安排好整个假期了,不出我所料,一定排的满满的。


但是,我依然要再问你一遍,是的,不问孩子,只是追问你:


这个寒假,你,准备带着孩子怎么过呢?


如果我猜的不错,你一定会讲:


老师,能怎么过呢?一定是追赶学习呀!平时学的就一般般,寒假要是再不加把劲,开了学,就又会被拉下啦!


或者,你会这样讲:


老师,我们家孩子学的不错,期末考试班里前几名,可是,寒假是一点不能松懈的,先不说别人都在往前赶,就是孩子自己,也要更努力,就像李波老师讲的,要从优秀走向卓越!


哦,我明白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总结起来也许就两个词:追赶和超越。


中等,中等偏下的孩子们追赶;


中等往上,优秀的孩子们超越。


不过,赵老师还是不死心,想要继续追问:


那学习之外,总应该还有一些些缝隙,就像阳光扫射不到的角落,或者手指间的细缝,虽然有限,但,这也是时光,这样学习之余的碎片日子,你准备怎么打发呢?


也许你要厌烦地讲:


赵老师,你说怎么打发?!不是该咋过就咋过吗?何况,我也很忙,我还要上班,我还上有老下有小,哪有那么多注意力放他身上?


咳,这就是我最担忧的,“日子该咋过就咋过”,这8个字里,有多少盲目,就会有多少错过;有多少无所谓,就有多少浪费。


这里面明明有金子一般的宝贵资源呀!


如果你懂得利用,那么,你的孩子不单单学习的时候有收获,不学习的时候同样有收获;如果你懂得利用,那么,你的孩子不单单开学的时候在成长,放假的时候更有成长。


这20%的闲暇时分,如果你做好了,将会如杠杆一般,有力地撬动那80%的学习时间,让它更有动力,更有激情,也更有效率。


那具体我们要做什么呢?今天,赵老师就来给大家提个醒。


说到这个话题,我还要感谢一位家长,上上周,上周,我们的首篇文章,都是李波老师写的,没看的父母赶紧补课嗷,话说,上周推文《困扰孩子学习的4年级现象、初二现象、高一现象,提醒你务必做对这几件事!》,文章推出后,我看到一位妈妈的留言,一肚子苦水:


老师,孩子上高一后,弄得关系很紧张,主要是孩子不允许我谈她不想听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话题和内容,她都限制着我。


比如:我们准备旅游,她只想听时间,再想讨论一下天气,景点的门票,高原反应的应对,她直接吼我说:不要说了!


她不允许我说一件事超过三句话。即使我不高兴,她转身丢下我,去床上抱着手机,又聊又看,哈哈大笑。


现实中,下一步做什么,她似懂非懂,沟通具体步骤,她根本就不想听。不讨论,不交流。她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她也不讨论不交流不回顾。我一旦回顾,她马上反感,我回顾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她都极其厌恶,吼我:“想那些干嘛?”


看到这条留言,不知道会有多少父母会心苦笑:


赵老师,我和我家孩子的情况跟这也差不多呀!不能说,一说就走,一说就恼,一说就摔门。


为什么呢?


你也许百思不得其解。但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呀,一见着孩子,眼睛里面除了问题,嘴里面除了说教,就再没有别的了。


可是,谁喜欢一个时时刻刻盯着自己问题的父母?谁喜欢一个时时处处教训自己的父母?


换了是你,过年回家,你70岁的老母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刻薄你,你的老爸不停地说你,训你,怪你年纪老大,人情世故不通,年纪老大,一事无成,你会怎样?


一定是,走走走,躲的老远,每逢回家就头疼。


俗话说:远香近臭。


孩子们也是如此。


一说放假,哇,好开心。住宿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在学校老早就想爸爸,想妈妈,想家,可是,回家呆上三天,就两眼一抹,全是恨,原因全在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会做人。


看到这里,你一定要说我,赵老师,我跟我自己孩子难道还要作假?我做家长的,难道不应该他在我眼前的时候,赶紧看到问题,就指点出来,督促着他改掉,否则,他回到学校,进入社会,不是会受人指戳,会走弯路,会栽跟头吗?


是是是,你讲的都对,但是,看问题的层次稍稍有点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几天,我笑问李波老师(不讳言,这笑里有点嘲讽的~~~)


“老李同志,你每天讲教育,给家长讲,给老师讲,给学生讲,人人都当你教育家看,觉得你好厉害,人人也都羡慕你俩儿子,好福气,有这么一个懂教育的父亲,一定在家每日不是谈经就是论道,不是讲数学就是谈哲学。


可是,其实,你每日在家,带着他俩,只是一味讨论吃什么,喝什么,什么好吃,什么好喝,什么好玩,跟贪吃猫一般,要么就自顾自地忙自己的,在一起也没个正形,偶尔让你帮他们读个书,也怪声怪气,一会儿气哭一个。


要么,就搂在一起鬼混。逗他们耍。


看电视,打游戏,就没见做了几件正经事。


难不成,你把爱心和耐心,都奉献给了别人家孩子,自己家孩子反倒顾不得了?”


这么一大篇讲下来,想着,李波同志一定羞愧到无地自容,没想到,他却一本正经地跟我讲了一番话,反倒把我讲倒了,他说:


“我跟我儿子在一起,就是两个字:生活。带着他们过好当下这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的日子,让他们看到他们的爸爸是怎么面对生活的,是怎么面对亲人的,是怎么面对吃喝拉撒睡,是怎么待人接物的,做好这些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事,享受当下,认真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


教育是在做什么?


真正的教育,不就是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吗?”


短短一席话,竟然讲的我一言不发。


是的,他只不过是将走心课中讲给学生的道理,观点,思想,在日常的、漫长的、琐碎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体力行地活给俩孩子看了。


孩子们也确实成长的很好,很多行为做事意识,虽然没有刻意去说教,却依然有章有法,似乎思想是从心间自然萌发,常常让我惊喜。


老子讲:行不言之教。


忽然想起,李波老师曾经讲过,儿童期是濡养人格的时期,这濡养,不是用道理,而是用父母的言行点点滴滴进行渗透,这渗透,就是塑造,他们不需要道理,他们本身就活成了道理的样子。


好好吃饭;

好好休息;

玩的尽兴;

活得明白。


学习不就是这样的吗?


阳明教育每一期走心课,都会给孩子们念一首小诗,李波老师写的:


学习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没那么严肃,也没有那么凝重,

也许也不需要多么正式,

只需要选一个角落,

些许宁静,些许舒适,

安顿好我们的肉身,带上我们的心灵,

就可以开启一场愉悦的灵魂之旅!


学习,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


曾经多少时候,我们以为,学习就要“头悬梁,锥刺股”,似乎不惊天动地,不气吞山河,不嚎啕大哭,不捋袖子挽裤腿,不大动干戈,就不是学习。


就像唐代名臣颜真卿讲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是,我们毛主席看到后,不以为然,他慨然写下自己的观点: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只要有恒心,又何必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去做事,最不好的是,做一天,歇十日。按照一定的节奏,每天做每天做,每天做每天做,坚持一辈子,你想不成都难。


毛主席读书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们很多人读书读到了毕业的那一天。


不为了考试,不为了升职,不为了职称,我们从来不读书。


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要读书,就要像革命烈士一般。不是学习很可怕,是我们把学习妖魔化了,让它看起来面目狰狞,吓跑自己,吓跑了我们的下一代。


去年,一位初二的孩子参加走心课,听完李波老师的那首小诗后,若有所思。


因为在这之前的十年里,他身边的人都告诉他,学习是一件天大的难事,非得怎样怎样怎样,呕心沥血,摧肝吐胆,才能做好,他给吓坏了,默认自己做不到。


于是,他一直活在内疚自责和自我放弃当中。


直到那一天的那个瞬间,他若有所悟,那天下午,他给自己泡了一杯茶,拿了一本书,开始读,就像吃饭喝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等到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中午耀眼的阳光已经不再,换了晚霞满窗。


他忽然明白,何为静心,这原来就是静心;何为学习,这原来就是真正的学习。


静心不是受苦,是享受;


学习不是斗争,是获得;


沉静在当下,身心合一,即有所思,即有所得,即是所学。


学习就是点点滴滴。


能把点点滴滴做好,就是定力。


教育就是点点滴滴。


能把点点滴滴的日子过好,就是功夫。


认真地对待每一餐饭,饭前认真地准备每一寸食材,慢慢地洗涤,细细地切裁加工,守着火候,慢慢地炖煮到位,细细地体察着味道,装盘,摆好,全家人围坐一起,慢看大家香喷喷地咀嚼,吃罢,收拾,洗漱,坐在那里,听听音乐,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一部心仪已久的电影,或者央视的《一本好书》,欢呼雀跃,或者感伤泪流。


这就是活着。


这样的活着里面就蕴藏着你生命的态度:


孩子们呀,人生美好,岁月流转,要珍惜当下。


我们自然要去工作,要去拼搏,要去学习,要去考试,有时候还要大考,但是,再大的事业,再严峻的考试,不是也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道题一道题地去解?


须知,难倒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高山大海,而是一寸一寸的琐碎;


须知,难倒孩子们的,也从来不是什么最后十分,二十分的难题,而是前面130分的中低档题目。


前面的中低档题目,你一道一道拿得下来,你高考数学也就考到130了,这个分数,一本够不够?


讲到这里,你懂了吗?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山呼海啸,不是厉兵秣马,不是疾言厉色,不是指指点点,而是五个字:润物细无声。


在哪里浸润呢?


在阳明教育学习的时候,用学习浸润;在家里生活的时候,用生活浸润。


吃喝拉撒睡,家人之间每一寸每一寸的陪伴、日常,甚至分歧,都是浸润。


所以,回顾我们的生活,这么多年,我大吼大叫,大笑大吵,但是,都敌不过李波老师的温言和语,一句,一句,一句,一点小事,一点小事,一点小事,去做,不急不急,慢慢来......


他比我厉害!


他携岁月之力来浸润我,他依赖时间的力量来“腐蚀”我,我举雷霆之力,也就霹雳两声,他只循循而来,却源远流长。


所以,最近,赵老师对“耐心”这两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何为耐心?


那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所以,寒假开始了,敬告各位父母:


岁月静好,来日方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当下点点滴滴的日子里,跟孩子一起消磨时光,享受当下,在这样的日子里,藏着你所有的人生态度;在这样的日子里,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与期待;在这样的日子里,虔诚、沉静、耐性......都会像火种一般从你的“行”中传递到“他”心中。


好了,携阳明教育全体教职人员给大家拜个早年!

感谢大家这一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厚爱与支持,新的一年,我们依然最好的课程,最好的理念,送给大家,送给每一个孩子。


让教育,照亮每一个生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17594922

    搬来我的小板凳讲的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