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重视,期末徒伤悲!决定孩子这学期能否逆袭的关键点,你上心了吗?

开学不重视,期末徒伤悲!决定孩子这学期能否逆袭的关键点,你上心了吗?

00:00
22:17

Hello!hello!各位父母,我是赵老师。


相信最近几天,你一定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开学了,小魔头交到学校,不在身边,眼不见心不烦,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不要再和他做斗争;


痛是因为,上学总要学点东西吧,这一个学期四个月,可不能白白给浪费了吧。


所以,赵老师这里要讲实话了:


大多数孩子的一个学期,其实都会白白浪费过去。


what?!赵老师,你什么意思?


别急,我们一起捋一捋:


请问各位,你是不是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开学的时候孩子在班里第几名,期末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变动,排名也许会有几名的起伏,但是,他所处的学习层次几乎不变。


优等生还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中等生,名次排在后面的,也依然如故?


这种停滞,就好比孩子们吃了饭要长个,可现在呢,饭是吃了,但个没长。每天背起书包上学去,除了多了一点点知识,剩下的,心智没有成长,能力没有提高,似乎只是为了维持现状。


时间慢慢流逝,你还是你。


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孩子是一连几年都如此,就像李波老师说的,小学是中等生,初中还是中等生,高中依然中等生,等进入社会,还是中间层次。


似乎一眼都可以看到头。


搞不好,中间还会有退步,分数、做人双双跌落,之前好歹还乖乖听话,让干嘛干嘛,作业也正常完成,现在,还添了叛逆的毛病,耳提面命都不好使,动不动就给你甩脸使性子。


那么,究竟什么叫一学期没白过呢?


我们其实是有两个指标的:


第一:人成长了吗?

第二:学习的能力成长了吗?


面对人生,孩子有没有越来越有想法?他的头脑有没有越来越清晰?做事有没有越来越有章法?思想有没有越来越成熟?能力有没有越来越强大?


他这个人,有没有一天比一天,更能立得住?


你看,赵老师今天给了你一个明确的概念:


衡量一个孩子这一个学期有没有长进,我们不看什么,不看知识学了多少,不看分数涨了多少,10分,8分的长进,那些都是虚的,都是表象,而底层的东西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那就是:


人的成长和能力的成长。


唯有孩子这个人和能力成长了,分数才会实现大幅跨越。


所以,什么叫混?


不是上课不听讲叫混,回家不做作业叫混,日复一日,波澜不惊,没有进展,这也叫混。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很多孩子的日常,不叫学习,而叫过日子。


说到重点了:


那么,开学了,在这4个月里,作为父母,究竟我们做点什么,孩子这一个学期才不虚度呢?


两件事必须做。


第一:培养孩子达观而开放的人生态度。


这个是人的成长。


前两天,一位妈妈给我发微信求助。她非常焦虑。


她的女儿今年高二,马上就要参加小高考。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忽然不愿意去学校了,而且,她也不是不爱学习,厌学,就是有时候忽然烦躁、胸闷,想一个人呆家里静静。


这不,前两天,好不容易回了趟学校,可是,班主任老师说,”就你们这样都考不过人家......“,她就反应了,就不去了。


那我问你,这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问题首先出在”人“的层面上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内向、敏感、封闭的女孩子。她很爱面子,也很要强,她迫切地想要对自己负起责任来,可是,进入高中这两年来,她的学习就像陷入了泥潭的拖拉机,怎么使劲也动弹不得。


不单如此,周围的环境,来自同学、老师的眼光,自己的自尊心,这一切的一切常常压得她喘不上气来。


她像钻进套子里的人,四壁都是黑暗,她越挣扎,这套子就收的越紧。


所以,她越想学好,就越怕学校;她越想学好,就越想逃离。


仿佛有两股相反的力量在不断撕扯着她。


这是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们都正在经历的心灵痛苦。只不过性子犟直的孩子,表现激烈,其他孩子,则用一种貌似潇洒,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应对。


这种痛苦,源于高中学习的难度,源于中、高考的巨大压力,更源于孩子学习能力的不足。


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学习,考试,只是人生无数考验中的一部分。从出生到死亡,作为一个人,要经历的太多太多了,而且,往往,最艰难的,都还在后头。


那么,应对考验,度过难关,最要紧的靠什么?


记住:一定不是你的脑子!


而是你这个人,风雨过来的时候,你能不能立得住,你能不能有韧性,你能不能扛得住,熬得久。你能不能艰苦面前,皮糙肉厚;嘲讽讥笑面前,坦然自若;大起大落之时,平静如水?


是骡子是马,我们拉出来溜溜。


风雨、泥泞、坎坷、重负、诱惑面前,才能看出来一个人的底色!


这些素质什么时候培养?


同志们,越早越好。


记住:


成长一定首先是人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成长;成长一定首先是人的品质的成长,而不是智力的成长。


当今这个时代,父母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忙着给他们启智,什么音乐教育,艺术启迪,右脑开发,什么超强记忆,奥数思维......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是,我们恰恰忘了,”成才“的前提是”成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是容器,知识是水;人若不成,再多的水,也承载不了,要溢出去的。这就是“量小易盈”。


这个世界成功的终极真理是:


无论中考、高考,还是未来进入社会,踏足职场,最终留在塔尖的人,都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耐扛,心态最好,人品最正,最拥有智慧的一个成熟的人。


孩子若成熟了,无论精神,还是思想上,都不会随风飘摇。


这样的人,何愁分数不长?


那么,”人“的成长需要什么?


一句话:像知识学习一样,一点一点启迪,一点一点夯实。


有顿悟吗?


有!但,你要记得,这不是常态,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磨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真理。


可是,恰恰在这里,我们很多父母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要:快--快--地--成--人!


你细细想想,是也不是?


快--快--地--成--人,慢--慢--地--成--才!


我们能容忍一个孩子成才慢,学知识慢,背单词慢,做题慢,理解慢,我们请学校的老师,补习班的老师,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帮他巩固知识,查缺补漏,我们从来不寄希望于孩子听一遍三角函数就立马搞懂,解出100道题,得个满分。


但我们却常常期待孩子立马顿悟,立马懂事,立地成人。


什么坚强、勇敢、勤奋、乐观、耐心、认真、有思想、自信、达观、开放、上得去、下得来、养心、养正,......这些珍宝一般的品质,最好一出生就自带,最好一席话就做到,最好跟李波老师聊一次就觉悟,最好,上一次走心课,你就像胸章一般挂出来。


所以,才会有恨-铁-不-成-钢。


可是,这些是珍宝一般的品质啊!古代圣人贤士终其一生都追求砥砺的做人境界呀!


怎能一蹴而就?


我们如果不一遍一遍地用心打磨,怎样能打造出一个熠熠生辉的人?


做人是一辈子的学问。


但是,教孩子做人,却一定要赶在18岁之前,黄金节点,青春期前后,过了这个点,人就长成了,孩子就定型了。


锅就这么大的锅,你还指望造多少饭?


试想,上面谈到的这个女孩子,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如果在她更早的时候,12岁、15岁,就渗透进做人处事的道理,一遍一遍地在人生观、性情、格局、思想上进行渗透,她到了高二的时候,遇到艰难,会不会更坚韧,更豁达?


所以,不要害怕孩子没悟到,而要常常自问,我有耐心,日日耕耘吗?


我们很多智慧的妈妈,怀着一颗平常心,说走心课这么好,我就当孩子学英语磨耳朵呢,让李波老师多磨一磨他,一学期,两学期,一年,两年,走下来。


忽然有一天,大惊喜,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这种惊喜,就像你日日喂饭,不见他长,可是,忽然一天,袖子短了,裤脚吊起来了,孩子已经改头换面了。


第二:人对了,学习还要对了。


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建立高效而便捷的学习方式。


投资大鳄查理芒格说: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发明了灯泡、火车、计算机......而是发明了发明的方法。


真正厉害的老师,不是教会了孩子几何、代数、方程,而是教会了他学习的方法;真正厉害的学生,也不是学了多少几何、代数、方程,而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我应该怎样思考问题?

我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我怎样才能捕捉到知识背后的本质?

如何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


学习可以让不聪明的孩子变得更聪明,让聪明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其核心就在于他开启了孩子的思维,开发了他的能力。


今日孩子们的种种学习问题,其根源在我们花了99%的时间在知识的积累上,生怕自己学的不够,学的不难,不断积累、积累、积累,把脑袋搞晕。


却只花了1%的时间在学习方式的提升上。


真正的学霸,是反过来的。


他们像饿狼一般钻研如何学习的知识,他们跟高人求教如何驾驭知识,如何在庞杂的知识中捕捉到本质,然后头脑清晰地投入学习,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解决问题。


这就是学习能力。


从山西到北京,你靠步行,人家坐的是高铁,工具你就落伍了,思想你就落伍了,你还PK什么?


就像去年一个高二的男孩,参加走心课之前,数学总考50来分,怎样努力都没用,气得脸色发青,脾气暴躁,父母都不敢跟他说话。


走心课上了三天,喜笑颜开,说,我原来以为我脑袋笨,原来是我方法不对。用了李波老师的方法,我今天一个小时消灭了30道题,真爽!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三年前上初二的时候。


说的时候,笑中带泪,让人动容。


是呀,不就是个高考嘛,又不是要选数学家,用不着一流的头脑,我们二流的头脑,加上一流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拿到一本的分数!


昨天,一位北京的姑娘跟李波老师微信,她正在参加我们寒假走心课,高一,在微信里,她这样讲:


“听了您的课,感觉上了这么多年的学的疑问,好像都能找到答案了!这门课,感觉对高中生特别有用!”


这是人生层面的启迪。


“真的是被您折服了,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细节的方法。希望下学期突破。”


这是方法层面的受益。


达观而开放的人生态度 + 高效而便捷的学习方法 


=

真正的成长


人生,无往而不利!


这个学期,想要不白白浪费,除了知识,我们更应该把力气花在这两个点上。


跟对人,听对话,做对事,这才是成功的捷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