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期题目
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
B. 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
C. 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
D. 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答案】D
【解析】
A. 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变成变质岩要经过变质作用,不是侵入作用,a不对。
B. 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
沉积岩变成变质岩也得经过变质作用,b不对。
C. 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
岩浆喷出以后,会形成喷出岩,不是侵入岩,c不对。
D. 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这个是正确的,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这些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D正确。
第27讲:山地的形成(上)
山就是地面上的凸起部分,由土和石头构成。山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山形成原因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比较典型的几种山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我们先看褶皱山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们来细致地讲一下。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看到南美洲的海岸线和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吻合,就想着会不会南美洲和非洲原先就是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后来他又发现,南美洲的动物化石和非洲的动物化石比较相似,这就更让他相信大陆是漂移的。他就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说地球上的所有陆地原先都是在一块的,后来可能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逐渐破快、分离,然后漂移,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七大洲的局面。这只是魏格纳的假说了,他拿出的证据除了海岸线吻合之外,还有不同大陆有些生物化石和地质结构很相似,但是魏格纳不能准确解释,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让那么大的一块陆地移动是需要巨大的力量,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根本不够。
又过了几十年,经过科学研究,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一种改进。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陆地是在海上漂,海底的板块是不动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底的地壳也在动,不能把地球表面分成陆地板块和海洋板块,应该把地球表面整体分为六个板块,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的表层就是由这些板块拼接而成的。这些板块是会相互运动的。
那这些板块为什么会相互运动呢?这属于地球动力学学术前沿的问题了,科学家还正在研究,现在我们说一个科学家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地幔对流。
在上地幔有一个软流层,这个地方温度很高,固体开始熔为流体,岩浆主要就形成在这里。地球表面都分布有软流层,但因为各个部分温度不一样,会发生对流,科学家认为这是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其他还有很多原因,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科学家也在研究有没有新的原因。
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相互挤压,板块交界的地方就会发生褶皱,形成褶皱山系,比如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
褶皱会产生向斜和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是越靠下越老,越靠上越新,后来居上。那背斜中心的岩层是从下凸上来的,要比背斜两侧的岩层要老。向斜正好相反,向斜中间的岩层是从上面凹下来的,所以向斜中间的岩层比两侧要新。
因为背斜是向上凸起,所以有时候会发育成山岭,向斜是凹下去的,有时候会发育成谷地。但更多的时候是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岭。因为背斜向上凸起会形成张力,容易受到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是受到挤压,岩层结合得比较近,不容易受到侵蚀,反而会形成山岭。我们在判断它是向斜还是背斜的时候,不能看它是山岭还是谷地,要看它的岩层分布是凸起的还是凹下去的。
还有,我们判断岩层新老程度的时候,不能看它的位置谁高谁低。要看谁所在的岩层更靠下。
本期题目
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
A. 地壳较薄的地区
B. 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C. 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D. 板块张裂地区
【更新时间】每周三更新
【更多节目】打开高考必备APP—贴心电台—学习—地理音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