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让夸夸群“多飞一会儿”

4.1让夸夸群“多飞一会儿”

00:00
09:23

半月谈记者 吴振东 兰天鸣 郭敬丹 仇逸

睡眠时间永远不够用,求夸。”——“你兢兢业业,克制自己原始的睡眠需求,投入大量精力在学习生活上,实在是楷模,夸!

今天单车丢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求夸。”——“丢了仍不暴躁,说明人极为优雅,下一辆单车更美,夸”……

最近,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的夸夸群在国内高校流行开来,进而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并持续吸引更多年轻人寻找夸夸群入口。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尽管看似无厘头,但很多求夸和回夸脑洞大开,让人在释放精神压力的同时,感到温暖而治愈。专家表示,作为当下年轻人自创的一种心理互助模式,在鼓励夸夸群多飞一会儿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浅社交之外,建立更多现实的联结和支持,让夸赞更真实、更有力。

角度刁钻、认真走心,

夸夸也是技术活儿

打开夸夸群,似乎没有不能夸的问题,只有想不到的角度——有人说学习了一下午,求夸;群友夸赞我想你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夸。有人说论文查重0.1%,有点慌,求夸;群友夸赞“0.1%还慌,说明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夸。有人说周五没学习,求夸;群友夸赞劳逸结合,掌握了学习秘诀,夸”……

群里几乎都是陌生人,反而让自己敢于说出现实中不大会随口而出的负面情绪。尽管很多是抖机灵式的夸赞,但烦闷情绪却在戏谑中得到化解。济南大学正在准备考研的小李说。

因为交流方式独特,符合当下大学生口味,夸夸群在短时间内风靡天南地北的高校。首批夸夸群群主、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小应说,自己在32日建了复旦、南大的夸夸群后,这些群立刻活跃起来,繁衍速度之快更是出人意料。

复旦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郝西哲也是夸夸群资深人士。他和小应都认为,夸夸群是一种非常友善的社区形态,大家共同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周子涵认为,夸夸群通常要求夸人者鸡蛋里面挑骨头,硬要从坏的一面挖出点好的东西去夸赞人。同样的事件,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解释,夸赞别人的过程,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为避免夸夸群偏离初衷,郝西哲所在的群有严格的群规:禁止刷屏,禁止发色情和广告内容、游戏链接,禁止语音聊天等。

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些三观不正内容也会被群友抵制。例如,有人在群里说前女友家境不好甩掉了她,找了有钱新女友,把新女友买的手表在前女友面前炫耀气得她哭,引来了一片指责。夸人并非没有底线,大家都有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大家要弘扬正能量,赶走负能量。有群友留言说。

有人点赞、有人说

夸夸群缘何流行?

说起建群的初衷,西安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小杨表示:很简单,就是传播快乐、抚慰人心。基于这份使命感,有人夸得认真而走心,郝西哲就是其中之一。我会想对方有没有从自己的夸赞中得到想要的开心,如果觉得没有,我还会连着夸好几大段。他说。

夸夸群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有人觉得。在白领徐先生看来,群里很多夸奖一点原则没有,显得比较虚伪。很多都不是出自真心,有些是复制粘贴来的,而且也不是所有行为都适合夸奖

然而,夸夸群毕竟火了。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川认为,夸夸群的流行一方面与学生群体交往需求相关,一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面对面地直白夸奖,相关需求就在网络上寻求表达、放大、满足;另一方面,年轻人面临的升学、竞争、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负面情绪需要出口,即便被陌生人牵强地夸赞,也会感受到好意,可以起到舒缓压力的效果。

周子涵注意到,很多年轻人都是拿自己的糗事或压力等坏的一面来求夸,这样的伪装使自己成为一个求助者,姿态更低,不容易被贴上张扬”“高调”“嘚瑟的标签;坏的一面也会令夸人者觉得自己是在安慰他人,而不是奉承或拍马屁,也就不吝夸奖。如此一来,人们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需求,与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在夸夸群里都能得到快速满足,其流行也就不足为奇。

据了解,夸夸群并非新鲜事物,豆瓣网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相互表扬小组。周子涵认为,夸夸群之所以流行,还与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它依托社交网络匿名性、范围广的特点,在一个陌生和弱联系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卸下人设和防备,彻底地释放情绪

面对夸赞刚需

现实中的温情不可少

目前,夸夸群已走出校园,有人甚至趁热打铁将其做成了一门生意,明码标价在网络上售卖夸人服务。然而,跟风购买这项服务的人发现,买来的夸奖都像是复制粘贴的,没有互动、不走心,3分钟的夸赞时间一到,群自行解散,十足的一个快消品。

这种风气是郝西哲们不想看到的,他们希望夸夸群可以一直夸下去,成为年轻人获得鼓励和信心的地方,如果有人需要安慰,就到群里来,让这种心理互助模式能一直走下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金友兰认为,年轻人都有追新心理,夸夸群的持续热度仍有待观察,但夸夸群现象折射出的年轻人情感交流、压力疏解的需求却值得高度关注。比如,学校要对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下的学生给予及时关注和指导,多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增加归属感,使之能获得来自现实的夸奖和心理成长的体验;用人单位和企业也要关注青年职工心理状态,建立必要的疏解机制。

太容易的满足只是一些浅层的刺激而已,时间长了就会变得乏味。周子涵表示,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立一段现实的、线下的稳定关系,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从中获得的肯定和接纳才是真正能深入人心而经久不衰的。我还是鼓励年轻人去建立更多现实的联结,毕竟一个真实的拥抱,一个支持的眼神,会比几句夸夸来得更有温度。

编辑:李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任露lenka

    与夸夸群相对的,则是喷喷群,剥离情感关系的陌生人给予的批评,指正,敦促,更为中肯和直接,一方面有助于个人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素质,另一方面也易滋生“键盘侠”,“杠精”等,产生污言秽语,引发人身攻击,污染网络社交环境。不论是求赞美还是求批评,都反应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交需求,浅层社交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稳定真实的联结,正面直接的表达自身需求,走心入脑的满足他人需求,才能获得深层次的社交满足。

  • 任露lenka

    网络社交,作为一种浅社交,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弱关系,有利有弊,需辩证看待。夸夸群,一方面提供了人们疏解生活和工作压力,释放负面情绪的通道,面对不相识的人,求夸求赞也不会落于尴尬和厚颜,在获得赞赏和鼓励的同时,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心理互助模式。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夸夸群也易流于形式化,夸赞敷衍,不走心,复制粘贴,打击求夸人的积极性,更有甚的是,沦为某些人的掘利点。网上售卖的三分钟夸夸群,赞美俨然沦为一种快消品,也扭曲了赞美的本质。

    筱茷茷 回复 @任露lenka: 你好棒啊,加个微信呗

  • 飞远a

    喜欢主播的声音 ……太舒适了

  • 烨烨_gcy

    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

  • little_starstar

    最后一句只有 会比几句夸夸。… 然而还有几个字 来得更有温度 呢

  • little_starstar

    最后一句"会比几句夸夸"没了?"来得更有温度"呢😂 难怪听得别扭…

  • Amani1

    新成立一个群,往往前期都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