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从容》 李蔚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总理与罗宾汉
李蔚/文
任何一种文化里,都有罗宾汉这样的绿林人物。但在大部分文化里,也有伟大的君王。
澳大利亚的历史太短了,没有过本土战争,也没什么人想起来侵略这个以沙漠为中心的大岛,各地移民们向往着平等加平静的生活,于是就没有造就任何伟大的君王。从1900年开国以来的历任总理,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是众矢之的,要么是众人的笑柄,没有什么例外。当政客,对于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成了一件挺匪夷所思的事情。为权?刚到两千万的人口,各州分治,司法健全,政客没有权力。为钱?当商人完全可以用百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赚成百上千倍的钱。为了改变世界?这个孤独的大岛上的世界已经够好,再改就只能改得更坏……
领袖的丰功伟绩,澳大利亚人没有人特别关心,当然也没有什么人能够记住。唯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领袖故事,就是善于潜水和游泳的澳大利亚第十七任总理哈罗德·霍特(Harold Holt),1967年在任期间的某一天去海里游泳,竟然没游回来。政府马上出动了海军、空军加警察搜寻了整整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他的踪影。
一位在任的总理就这么轻易地失踪了,引发了澳大利亚历史上广大民众对领袖生平的最多关注,当然,还有五花八门的传闻。这些传闻中,有的说他是因政治压力太大自杀的,有的说他是要逃避情人的死缠烂打假死的,有的说他是被美国中情局暗杀的,因为他正在重新考虑澳大利亚在越战中扮演的角色。最为精彩的一个版本,竟然说他是中国间谍,那天游到海里,就被中国的潜水艇接走了。于是,他的失踪,不但凸显了澳洲政客娱乐民众的价值,还为中澳两国建交前的彼此了解作出了贡献。
哈罗德失踪时,在任不到两年。这使他成为在澳大利亚总理在位时间最短英雄榜上,排名第九位。该英雄榜上排名第一的是弗兰克·福德(Frank Forde),1945年7月上任,7月下台,在任仅八天,总理公署的专属信笺上的油墨,都还没有时间干。哈罗德失踪后,澳大利亚政坛相对稳定,光荣上榜的只有前任总理托尼·阿伯特(Tony Abbott)一人,2013年上任,在位不到两年。他的英雄形象,是穿着紧身游泳裤在悉尼人最多的大街和海滩边上咧嘴奔跑,生怕选民们怀疑他的基础审美和亲民能力。
另外一位可能名垂青史的澳大利亚领袖就应该是陆克文了。他非常辛苦地帮工党从自由党手里夺下了阔别十年的政权,本来功不可没,却被党内政变赶下台。几年后,他以牙还牙发动党内政变,复出成为总理,可好景不长,一百天后工党在大选中被挫败,重新在野。两次下台时,陆克文都眼眶湿润,声音哽噎,让人分外怜惜这位不得志的英雄。
陆克文还是第一位会讲华语的澳大利亚总理。2010年,陆克文被工党内部排挤卸任总理后,朱莉·吉拉德(Julie Gillard)上任。陆克文不肯退出政坛,改任外交部长一职。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陆克文在澳大利亚的各种论坛上都发表了他对亚洲的积极展望。那年我住在墨尔本,经常去悉尼和堪培拉出差,刚好也出席了在悉尼举办的一个论坛。
陆克文的口才一流,我不是第一次见识,但他的中文水平和锋芒毕露的作风,我在那个论坛上才初次领略。有个记者用中文提问给当时刚刚上任的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女大使为了表现她的中文水平,竟然用中文回答了。陆部长马上跳出来,用中文纠正大使对记者问题的理解错误,简直就是告诉与会所有的人,大使中文水平太差,不配当他的手下。后来陆克文在大选中失利,听说和他得罪了堪培拉绝大部分的政府公务员有关。
当然,陆克文可能名垂青史,不是因为他的百日政权,也不是因为他会发中文微博,而是他在2008年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向所有原住民道歉,几百年来第一次承认他们在澳洲所受的不公待遇和深刻创伤。可惜,这件事2008年才发生,等历史变青史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澳大利亚没有伟大君王,却有著名的奈德·凯利(Ned Kelly),一位很像罗宾汉的人物,民众心中的英雄。作为为数不多的知名历史人物,奈德是澳大利亚无数诗歌、绘画、小说、电影、音乐的主题。他为了和警察作战自制桶状头盔,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还大放异彩,由无数表演者佩戴着载歌载舞。当年奈德为了挡警察的枪子,用很重的铸铁打造了一个和垃圾桶形状相似的头盔,中间眼睛的部位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洞。这个有眼垃圾桶型铸铁头盔,和名马法拉一样,是澳洲大地上为数不多的英雄符号。
奈德1852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家庭,父亲是爱尔兰囚犯,母亲是新移民。他从小牧羊牧马为生,但始终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出头之日。历史上有的说他被逼上梁山,有的说他是天生喜欢偷窃犯法。但无论哪种说法,奈德已成为一个传奇。
他后来因为强烈反抗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统治,结果二十五岁时被处以绞刑,死在墨尔本老监狱。墨尔本老监狱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成千上万的澳洲人,专门到这里来瞻仰奈德的遗容,一并参观当时处死他的刑具。
奈德的故事,并没有因为他的死结束。奈德有勇气向英国警察开枪,被公认是铁血英雄。奈德在社会最底层饱受压迫,被公认是那个混乱时代的受害者。他孤独、寂寞,又富有同情心,从来不伤害穷人和无辜,这些使他成为传奇人物。媒体报道了他的故事,当时民众都很同情他,认为奈德不应该被处死。后来的调查发现,当时追捕他和坚持处死他的英国警察,的确并不清白。他的尸体,偏偏又被各种分解、隐藏、盗窃,直到2013年,他的家族后人才把他正式埋葬在墨尔本北部的维多利亚偏远乡村。
在澳大利亚这片历来平静的土地上,并不需要英雄,很多人爱奈德,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少见的英雄精神。他的反抗精神,又带给艺术家们无限灵感。澳大利亚著名画家西尼·诺兰(Sidney Nolan)的奈德系列画作,就是澳洲近代美术史上最优秀的作品。画作中奈德骑着黑马,因为头戴铁盔,完全看不到他的表情,写实的画法轻易地演变成抽象。在澳洲人眼中,奈德就是那个身穿闪光盔甲的救世骑士。
奈德还是澳洲历史上传记最多的人物。他的命运,和临终的一句短小精悍的名言“这就是我的一生了”(Such is life),都带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以他为主人公的电影中,最著名的一部,由澳洲著名演员希斯·莱杰(Heath Ledger)主演。2003年的这部名为《奈德·凯利》的电影,简直是出动了澳大利亚所有的实力派明星,包括杰佛里·拉什(Geoffrey Rush),娜奥米·沃兹(Naomi Watts),还加上了澳大利亚第一名模米兰达·可儿(Miranda Kerr)的前夫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可惜的是,电影的题材有点黑暗,票房平平,收入不到片子投资的五分之一。和奈德的命运惊人相似的是,主演希斯·莱杰英才天妒,又爱演悲剧人物,不久也年纪轻轻踏上绝路。
相比之下,关于澳大利亚政治领袖的生平,除了每位政治家都爱自己写自传之外,文学作品寥寥无几。关于政治家的电影,更是无人问津。最近,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播放了一套叫《前总理》(The ExPM)的喜剧片,倒是颇受欢迎。著名喜剧家肖恩·迈肯利(Shaun Micallef) 创作的喜剧片,精彩地调侃了澳大利亚政坛的各种怪相,加深了人们对澳洲政客尴尬处境的印象,引起广泛共鸣。这套喜剧片,很快就要出万众期待的续集了。
在澳大利亚,你如果问路人,前任总理是谁,大家可能要迟疑片刻,给出来的答案也千变万化。但如果你问路人,谁是奈德·凯利,大家都会拼命点头,再拍拍胸脯,骄傲地回你一句,当然!
书好,播音也很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