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里的马拉松

邮票里的马拉松

00:00
12:56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小邮票,大文章,欢迎收听《方寸世界:邮票故事汇》。


说起马拉松这项运动,大家一定不陌生。这项长跑比赛项目,不仅是奥运会的传统收尾项目,也是许多国内外城市展示风采的一张名片。


这项42.195公里的赛事,源于一个古希腊故事: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展开了一场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派一个叫裴里庇第斯的士兵回去报信。


裴里庇第斯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儿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说完胜利的喜讯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雅典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裴里庇第斯送信所跑的里程作为赛跑的距离。


马拉松这个名字,来自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


这个经典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读过,但有件事情你可能未必清楚——那就是马拉松和邮票的缘分。331日,中国邮政发行《马拉松》特种邮票一套两枚,让马拉松又一次走进了方寸之间。


那么,邮票中的马拉松有着怎样的精彩呢?记得依然要关注我们的图文区,跟着我们的内容,看看那些矫健的身影吧。


最新发行的这两枚邮票,不仅有参赛者的身影,也有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影像。第一张邮票图案是马拉松运动员撞线瞬间的动态形象,而他的背后是欢呼的观赛人群,画面里还有全程马拉松的里程数,突出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第二张邮票图案描绘了一组参赛选手的运动英姿,并且还有志愿者递水的情景,体现出马拉松运动“全民参与、互帮互助”的独特魅力,也展现出“跑向健康”的健康生活理念。


这两组群像,还体现了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赛事数量迅速增加,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弘扬体育文化、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平台。


不过,马拉松刚传到中国时,比赛形式可没有那么规范。中国有记录的首届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位于南京与镇江之间。19101117日比赛开始,但有意思的是,比赛竟然分为3天,参赛人员主要是南京各学堂的教师,赛道被分为不连贯的三段:第一天是从镇江金山到高资镇,距离约为12公里;第二天跑到南京远郊,距离约20公里;第三天上午休息,下午从南京朝阳门跑到劝业会场,距离约10公里。这次比赛仅有10几个人参赛,除了中途退赛和犯规的选手,最后只有6人跑完了全程,而且是同时到达终点,排名也不分先后。


虽然看上去不太正规,但这却是马拉松在中国的开端。


之前提到,在最新发行的邮票里,有一个“递水”的环节。其实,马拉松比赛里的递水是相当有讲究的,因为这饮用水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过去的。


在马拉松比赛中,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就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在这里,运动员经过时可以不仅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是不能从比赛线路上的其他地方获取饮料的。


我国的邮票与马拉松首次结缘,要追溯到1992年。这一年的725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派出了400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这是自1979年我国奥委会恢复了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之后,第3次参加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中国体育健儿在这届奥运会中表现出色,金牌总数居第四位。



当时,我国邮电部在奥运会开幕当天发行了《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14枚,小型张1枚。其中,4枚邮票分别表现了篮球、体操、跳水和举重4个运动项目,小型张邮票则名为“马拉松”,表现了不同肤色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画面:画面左侧是运动员的剪影和光痕,以红色为底色,在右侧配以白色框,使整个画面动感十足,把奥运赛场上那种顽强拼搏和变幻莫测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在今天的图文区里就能见到它。


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些表现马拉松运动的邮票。1933年,在希腊发行的一套普通邮票中,有一枚邮票出现了勇士裴里庇第斯的侧身肖象,这就算是“马拉松”邮票的开山之作了。


1957年17日,多米尼加发行了1套由8枚单票和1枚小全张组成的历届奥运会冠军”邮票,其中有一枚邮票表现的是亚洲马拉松运动员,就是朝鲜半岛的孙基祯。


这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1936年第11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但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日本统治时期,为了实现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孙基祯不得不以日本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结果他以2小时29192的成绩创造了马拉松比赛的世界最佳成绩,亚洲人第一次成了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30分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由于是代表日本参赛,所以孙基祯参赛时被使用了日本名字“孙龟龄”,而邮票的左上角也印上了日本国旗。


然而传奇并没有就此终结。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孙基祯的弟子黄永祚以2小时1323秒的成绩获得了马拉松赛冠军,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终于升起了韩国国旗。19921010日,韩国专门为这两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发行了双联邮票,左边一枚邮票是1936年的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孙基祯,右边一枚邮票是1992年的奥运会马拉松冠军黄永祚。这两枚代表着传奇的邮票,也出现在了我们的图文区里。


下一个故事来自非洲。1962114日,埃塞俄比亚为本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贝基拉发行了一枚面值50分的邮票,纪念他在罗马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为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非洲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1960年,28岁的贝基拉第一次代表埃塞俄比亚来到意大利的罗马参加第17届夏季奥运会。910日,当贝基赤着双脚与来自38个国家的68名运动员一起站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时,在场的裁判员深感为难,最后组委会决定,为了照顾非洲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允许他赤脚参赛。比赛结果贝基不负众望,以2小时1516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了男子马拉松世界记录,使他成为非洲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并得到了“赤脚大仙”的美称。


1964年1021日,贝基拉又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夏季奥运会,32岁的贝基拉凭着顽强的意志,令人惊异地蝉联冠军,并又一次打破世界记录,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枚马拉松金牌的运动员,创造了世界马拉松赛跑历史上的奇迹。1987年国际田联在庆祝成立75周年之际,将贝基拉在东京奥运会蝉联马拉松冠军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2012年,贝基拉成为国际田联名人堂首批入驻的12位选手之一。


1996年,多米尼加发行了一枚纪念马拉松运动员贝努瓦的小型张,邮票主图是贝努瓦获得金牌后欢呼的姿势,背景是手捧奥林匹克圣火的希腊女演员。这个画面源自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女子马拉松第一次成为奥运比赛项目,而贝努瓦就是第一位女子奥运马拉松的金牌得主。



1971年,希腊发行了一枚邮票,展现了1896年首届奥运会中马拉松运动员进入体育场的画面。1989年,巴拉圭发行了20世纪最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之一——葡萄牙罗莎·莫塔的纪念邮票,莫塔9年内赢得14场马拉松大赛的胜利,包括奥运会和世锦赛金牌。2012年,她被国际马拉松与长跑协会评选为史上最佳女子马拉松选手。1996年,墨西哥发行1枚第14届国际城市马拉松比赛邮票,图案中绿色椭圆形上的黑字“42.195”就是现在马拉松的标准距离。2004年瑞士邮政为国际奥委会发行公事邮票《马拉松》,描绘了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希腊选手斯皮里敦·路易斯第一个冲进主会场时全场欢呼的场景。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而在中国,北京、厦门、上海等多地的马拉松及配套活动已经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新时代的马拉松,正展现出新的魅力。对组织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在镜头里,它是运动员风采的展现,也是城市风貌的展示。对参赛者来说,无论你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能在全程、半程和健康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马拉松的开放与包容,既是意志力的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正如新发行的邮票上所描述的那样,那些奔跑、欢呼的人群,都在证明着这项运动的持久不衰的魅力。


感谢收听马拉松和邮票的故事。小邮票,大文章,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