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九下·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9、九下·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00:00
10:53

【小鹿听课】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英语语文课程全部更新完成啦,还有最新上线的语文课内古诗文高中历史 及重磅推出的英语课文精讲(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更有免费专辑:作文文化常识 等你来听!专业有声教育服务,助力孩子轻松高效学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喜马拉雅小鹿听课,快来跟小鹿一起学习吧!!(点击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英语语文课外古诗文即可进入收听)

添加小鹿助手领取配套的课程资料VXzaoxuexinmei007



话题引入: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六十年代初,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基本奠定了初期工业发展的格局。但是,做为中国人民“老大哥”的苏联,最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复习的考点: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逻辑线索

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经历哪几次重大改革?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苏联最终解体与这几次改革有何内在联系?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苏联解体?这就是本节课考点的重要逻辑线索,也就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经济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我们可以把这种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也就是“苏联模式”。斯大林制订了一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高度的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进行各种资源配置。斯大林模式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很显然,这种做法也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到1950年初苏联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统治时期的战前水平。

苏联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斯大林逝世。国内出现了严重问题,急需采取对策解决。那么,这一次,苏联内部有谁先站出来力挽狂澜呢?他们主要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这些措施最终的效果是怎样的呢?是否真正帮助苏联走出了困境?我们要理解这些问题,必须记住三个关键词:破旧立新!曲折前进!积重难返!怎么理解这三个点?听老师一一解答。

第一,破旧立新!意思就是运用全新的治国思想和方法,否定之前斯大林的做法。这“破旧立新”的第一人便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破旧立新”改革的措施主要分为政治、经济两大方面。

政治方面,他平反了很多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

经济上,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为了扩大谷物生产,他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大规模开垦荒地。赫鲁晓夫尤其钟爱玉米,手捧玉米的赫鲁晓夫形象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玉米是热带作物,在苏联根本无法生存,所以这个计划终告破产。除了农业,在工业上,赫鲁晓夫将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这些做法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方法,但是较以前已经算是进步,苏联工业取得了明显进展。

第二,曲折前进。苏联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对已有体制和政策进行修正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归根到底,在根本上并没有动摇苏联本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在1964年,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要求“自动退休”,解除了第一书记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苏联的改革人士——勃涅日列夫,他开启了苏联第二段曲折的改革之路。

在经济上,勃涅日列夫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他将目光放在石油领域,一切以油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苏联用石油出口获得的资金进口粮食和日用工业品。

勃涅日列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是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重点。70年代初,美苏军事力量基本达到均衡,此后日益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步入了超级大国的行列。但是,勃涅日列夫的改革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全面发展军事和重工业,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的状态,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它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农业也未能得到有效发展,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率成为了苏联经济最主要的问题。

第三,积重难返!尽管苏联的领导人们为了革除国家内部弊病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但多年累积的各种问题太多,苏联内部已经是伤痕累累,积重难返。这些改革措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内部矛盾,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采取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不过从这个方案开始实行,一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得国内人民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开始冒烟,局势迅速失控。

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趁虚而入,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加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而后,东欧各国政局都十分动荡,在短短几年之内,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1991年8月19日,苏联共产党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于危难,但是政变只持续了不到三天便宣告失败。在这次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彻底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这个曾经非常强大的国家,就这样消失在了人类历史之中,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阵营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思考习题:

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对后来的改革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答案:B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力求打破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也对后来的改革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他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苏联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正因为如此,苏联最终才走上解体的不归路。因此答案是B。


小练习:

1、(2017,无锡)“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解析:

       据“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可知,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A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