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十三堂佛学修心课的解惑时间。在问题的探讨中走向觉悟。我们先来听一下提问的朋友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问:
老师您好,我大学毕业后随大流去了政府机关,做了几年,觉得不合适,就去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呆到现在,好像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请问老师我怎么样才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呢?
答:
关于这个问题呢,第一,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完全理想的工作,现在觉得很理想的,也许过几年就觉得不理想了。也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合适不合适,很难说理想不理想,因为很难有一份完全理想的工作。
第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要承担各种压力和责任,不可能放下一切不管不顾地去做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三,我总觉得我们找理想的工作,或者找一份好的工作,这个方向是值得反思的。我们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是找别的东西。那么,这个“别的东西”是什么呢?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事情,也许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去年在某场足球比赛上,冰岛的足球队赢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我发现朋友圈里都在刷冰岛足球队的消息,不是因为他们赢了,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兼职。据说他们的门将是导演,他们的教练是牙医,后来又有人说这个国家的总理也做过兼职,曾经得过什么体育比赛的冠军。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件事情会引发那么大的议论,我隐约觉得这和我们中国人的工作观念和工作状态有关。看看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好像每天不在上班的路上,就在下班的途中,一辈子固定在一个角色里,很沉闷。
就像兰姆说的:
如果你命里注定,将一生的黄金岁月,即光辉的岁月,全部消磨在一个沉闷的写字间的斗室之间;而且,这种牢房似的生涯从你壮盛之时一直要拖到白发苍苍的迟暮之年,既无开释,也无缓免之望。那么,你就能够理解一个退休者的心情;
办公桌和坟墓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于你坐在办公桌前的时候只是一件外加的机器。
一下子想不起是哪个西方哲学家说过:
现代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有生之年,为了摆脱无法忍受的无聊,他被驱使着工作。为了生存,他需要工作,但是在工作中他根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他的工作可以被定义为“完成机器还不能完成地工作”,这种情况产生了不快乐和不满足地工作。对于工作的无聊和乏味有一种更为严肃隐藏于内心的反映,他恨自己,因为他看到生命流逝,除了短暂的成功的兴奋外,毫无意义可言。
这是一个哲学家从哲学的层面探讨,为什么很多人会厌倦他的工作。还有一个叫鲍勃•黑的作家,在作品《废除工作》的开头这样说:
从来没有一个人应该工作,工作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痛苦的来源。你愿意命名的几乎任何邪恶都来源于工作或生活在一个为工作而设计的世界。为了停止痛苦,我们不得不停止工作。
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大部分人还是得工作,甚至我在讲话的这个片刻,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还在工作。所以,冰岛的这支足球队让人看到了工作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人不一定要被困在一个固定的角色里。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继续工作,在看完球赛的第二天,在刷着冰岛足球队的那一刻,还在工作中。很多人会厌恶工作但又离不开工作,也有很多人一辈子在一个公司或单位里,安分守己、平平安安,好像也是一种幸福。
假如我们去读冰岛足球队队长的一封信,会发现他们在兼职以外的另一种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那封信里得到一种启发:当我们不得不工作,但内心有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这个队长讲了他从小对于足球的热爱,讲了在冰岛这样一个地方,无论你对于足球多么热爱,都很难成为一个职业球员。然而,这种热爱还是让他打破了很多的不可能。最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他们站在了足球的世界舞台上。(那位队长的信很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搜索,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那封信启发了我:人生的精彩不是你兼多少职,而是你有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假如你内心没有一份热爱,兼再多的职也只是跳来跳去的跳槽,跳来跳去还是在人生的监狱里;假如你内心拥有一份热爱,即使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辈子在做着一种工作,你也能让这种工作散发光芒,也能让人生的监狱变成一个自由的空间。
我们之所以在工作中感到压抑,是因为我们把工作当作了被动的谋生,而且成了生活的全部,假如我们内心有一份热爱,就像圣经或佛经里说的,把工作当作自身成长和造福他人的手段,或者像马克思说的,工作或职业不过是为人类谋幸福的手段,那么,工作可能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就像汉字“工”的字形,如果带着一份热爱去工作,工字就会成为“王”字,在工作之中我们要成为自己的王。
内心的热爱,也许只是一份理想,也许只是一种小小的情怀,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也许只是一种好奇心,也许只是一种美学上坚持……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却赋予了生活无穷的意义和乐趣。如果我们不去寻找,我们活着就很无聊,或者我们找到了却又放弃了,那么生活也就枯萎了。
最后,祝你在问题的思考中,找到内心的那份热爱。
我正在低谷期、每次听费老师的课程,心里都很平静,有了方向、感谢老师
唤醒心中的那份热爱,像孩子一样。
迷惘得很,上班人亚历山大
把工作当作自身成长和造福他人的手段,工作可能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每天都听好几遍费老师的课,很感恩老师,给我们解惑。家里供着佛龛,也时常像模像样的做着礼拜。但说实话一直都对佛法了解的不够究竟。对于佛友们说得那些关于“佛教”的“知识”和一些类似“神道”的事情一直都是似信非信,很矛盾。而且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家人和一些不信仰佛教的朋友总认为信佛的人就应该逆来顺受。我想信仰和学习佛法并不是为了在世俗中“逆来顺受”的。恳请费老师解惑!
被动谋生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背后,是深深的生存恐惧和强大的惯性,包括个人的也有社会的价值导向,文化观念。可谓滚滚红尘,身不由己。但也未必不可为,人生的思考,智慧的累积,终将会跳出精神的牢笼。。做回自己,找到那份热爱,绽放生命,活出精彩自己
很喜欢费老师的课,就是课程更新太慢
费勇修心课 回复 @熊_8xs: 您好,因为老师是一边录制课程一边留意大家的提问哦,解惑课的提问是老师亲自挑选的呢~一周两更的时间才能和大家更好地交流呢
请问怎样才能够与费老师语音问答互动?
听佛学课能解决社交恐惧症吗?
热爱是一份多么奢侈的东西,多少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爱什么,但是它是一辈子都值得探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