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尸体”占领高地

2、用“尸体”占领高地

00:00
10:19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一、 用“尸体”占领高地的人

1950年冬,稚气未脱的朱彦夫随志愿军大部跨过了鸭绿江。

12月的一天,在争夺“二五〇”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部队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三夜,一次次击退了装备精良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军,守住了至关重要的高地。在战斗中,渴了,抓把雪团塞到嘴里,饿了,扯块军被棉絮充饥。一直拼到弹尽粮绝,全连官兵都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朱彦夫一人镇守。

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津湖。

在敌人又一次密集的狂轰滥炸中,弹片迸入朱彦夫的躯体,头部、胸部、腹部八处受伤,小腹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肠子流出体外。当增援部队赶到时,他昏死在雪地上。殷(yin一声)红的鲜血汩汩(gu三声)流淌,浸染了晶莹洁白的雪山。

朱彦夫用自己的“尸体”占领着这座高地。

志愿军战士们把朱彦夫从雪窝里挖出来,小心翼翼地托到战地医院的临时手术室台上。麻醉药用光了,军医们在没有神志的肉体上反复做了几十次手术。他们用刀、用锥、用锯、用钳、用镊大面积处理着他周身的创伤和冻伤。最后百般无奈之下,截去了这位年轻战士的双臂,锯掉了双腿……

93天后,17岁的朱彦夫在“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下意识地要摸枪,可手臂空落落的。还有0.3视力的右眼透过纱布一瞅:啊?双臂没有了;他挣扎着要站起来,发现双腿也消失了。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一睁眼竟变成了“肉墩子”。

“老天爷,我咋变成了这个样子……”朱彦夫使出浑身力气大声叫喊着。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长长的走廊传进了病房。人们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也许人们还不知晓,在这位貌似“新兵蛋子”的老战士身上,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孟良崮大捷的消息像山风一样传到朱彦夫的家乡沂源县。那是1947年9月,14岁的他瞒着母亲加入了华东野战军部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这位农民的儿子如猛虎下山。

攻打兖州火车站、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战斗的枪林弹雨中总有朱彦夫冲锋在前的身影。。吴淞口战役打响了,朱彦夫一人炸毁了敌人的三座碉堡,荣立战功。

全国解放的前夕,朱彦夫在战壕里火线入党。他庄严地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宣誓:永远听党话,一生跟党走!

1951年的一天,朱彦夫随着第一批志愿军伤员回国,转送到第一野战军陆军医院治疗。。朱彦夫刚踏入西安火车站,一位慈祥可亲的首长走来。他抚摸着朱彦夫的肩膀,深情地说:“小伙子,听说了你的事迹,了不起!”说着竖起了大拇指。日后,朱彦夫才知道,这位首长是当时中共中央主持西北工作的习仲勋同志。

不几天,习仲勋又托人给朱彦夫捎来亲笔题词的日记本。扉页上的题词是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永远保持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治疗期间,朱彦夫始终把这本红色封皮的日记本放在枕边,时不时还将它贴在胸口。

第二年,朱彦夫又一次被医护人员像抱“大冬瓜”一样把他送上火车。这次的目的地是距自己家乡100多公里的泰安市荣军疗养院。院领导站在朱彦夫的床前,笑着说:“朱彦夫同志,您是人民英雄,特等功臣,国家对特殊贡献的人会特别照顾,您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在这里待一辈子了。”

“什么,我在这儿待一辈子?”朱彦夫立时血脉偾张,正值18岁青春年华的他在内心猛烈诘(洁)问着自己。。病床上躁动不安的朱彦夫几次要求重返朝鲜战场。他默默念叨着:“我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一个愿望破灭,另一个愿望又升腾起来。凭窗东望,朱彦夫仿佛看到了枯瘦的母亲和破旧的山村。他把家乡锁定为下一个“战场”。

行走,吃饭,喝水,上厕所……作为普通人再平常不过的行为,都是横在朱彦夫面前难以逾越的高山。装上假肢,起初是别人搀扶着练习走路。他艰难地迈开双腿,蹒跚的背影就像一只企鹅。

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刚刚结痂的伤口露出了粉色的鲜肉,绑腿布上渗出一注注殷红的鲜血,痛得他满身冒汗。与其呻吟不如歌唱。他唱起了军歌,一直唱到腿麻木为止。

吃饭“实战”开始了。他用残留的胳膊夹住勺子自己练习吃饭,不是送不到嘴里,就是把碗打翻,将饭菜撒一地。 那会儿,他就觉得自己的嘴太短了。委屈的泪水不时吧嗒吧嗒地掉在碗里……

 严重残缺的躯体不再可以依赖,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过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