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汉高祖本纪(八)——曾经的兄弟今日的死敌,开国功臣的归宿

83、汉高祖本纪(八)——曾经的兄弟今日的死敌,开国功臣的归宿

00:00
13:11

        上集说到刘邦贬韩信为淮阴侯,将其封地一分为二封给了刘贾和自己的弟弟刘交,随后,他又迁徙韩王信到太原。这韩王信可跟韩信不是同一个人,韩王信是楚汉相争时的分封王,与韩信同名,因其被封在韩国,为区别韩信,史称韩王信


        公元前200年,匈奴在马邑攻击韩王信,韩王信趁机勾结匈奴在太原谋反,刘邦率32万大军开到晋阳,亲自平叛,他先派了几批使者去匈奴部落探听虚实,使者回来都说可以进攻,只有刘敬说:“他在匈奴只见到老弱残兵,这是匈奴的诡计,故意示弱,实际上暗藏奇兵”。但因为只有刘敬一个人这样说,高祖并不相信,还以妄言乱军的罪名把刘敬抓起来,然后率军北进,结果被北匈奴冒顿单于的40万骑兵团围困在平城白登山。最后,用陈平之计,贿赂了单于的氏,才得以脱险。高祖回去后,斩杀了所有说匈奴可攻的使者,同时释放刘敬,封他为建信侯,此后,匈奴不断南侵,汉朝无力应付,只得采取刘敬和亲的建议,将汉朝宗室的女儿嫁给单于,借此来求取和睦。


        公元前196年,叛乱逆流达到了顶,先是正月韩信谋划着让陈豨在外地反叛,趁高祖出征的机会,想在长安发动叛乱,袭击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吕后,由于有人告密,事情败露传到了吕后的耳中。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与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按说以韩信的聪明,怎么会那么容易中萧何的计呢,因为这萧何对他而言是有知遇和举荐之恩的。要知道韩信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最开始投靠项羽时,项羽却从未采纳过他的计谋,改投刘邦后,刘邦也只是给了他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全靠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萧何相识,也正是因着萧何的力荐,才让刘邦正视并重用他,不过最后他却也因着萧何的计谋而死,这便是成语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三月,梁王彭越手下告他谋反,高祖将彭越废为平民,流放蜀地,彭越流放途中遇见吕后,求她向高祖说情。吕后假意答应,将彭越带回长安,对高祖说让彭越这样的人去蜀地自留祸患,应该斩草除根,高祖于是改判彭越死刑并灭其全族。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这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已经61岁的高祖再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高祖凯旋途中,路过家乡沛县,就召集父老乡亲一起饮酒,酒酣之时,回想起自己起兵以来创业维艰的情形,感慨万分,击筑唱了一首大风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创业虽难,守业更难,曾经一起开创天下的兄弟,今日竟一一成了兵刀相向的死敌,也难怪刘邦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刘邦回到长安后,采信了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豪杰名家、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以消除后顾之忧。


        此时与刘邦一同打下江山的人已经所剩不多了,在立国之初,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诸侯分封完毕,排位次时,也将萧何排在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而最后这汉初三杰,韩信被萧何用计诛杀,张良在天下初定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后来干脆以其师要他十三年后去寻他为由,隐居去了。他的师父是谁,自然是我们之前提到过赠他兵书的黄石公,这个黄石公是谁,史书上并没有关于他的记载,而他的名字也是张良自己说的。张良言黄石公对他说过两句话,其一“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定国。,其二“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因此后世称这位老者为黄石公。也因此后世有人认为黄石公其实是张良虚构出来的人物,为什么要虚构他呢,一来,在这样的乱世,人才何其多,而明主毕竟少,要明主慧眼识士,终也是需要运气的事,毕竟不是谁都可以遇见萧何的力荐。因此张良虚构黄石公传书,并言读此书可为王者师,那么与其说老者传了他一本兵书,不如说给了他一个举荐信,相当于告诉天下,我具备了当王师的资质,加强了自己才学的神秘性和权威性。而如果黄石公是张良虚构的,那么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为计之深远,因为他可能遭料到了辅佐君王开创一个帝国,最后功高盖主难免引起猜忌,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反不反,而是形势逼你反,所以在最开始就给自己留了条后路,我的老师要我用兵书兴邦定国,同时,也要我功成后去寻他,作为一个孝敬师长的弟子,我忠君也爱师,于是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理由功成身退,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与名声。


        当然也有人推断适逢乱世,六国隐士之多,存在黄石公这个人物不足为奇,而张良从由原本的散尽家财密谋刺秦,慷慨侠义的贵公子,蜕变成为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王者师,这其中出现一个引路人也是合情合理。而如果黄石公其人真实存在,最有可能的当属齐国人,首先从临别留言来看,黄石公没有欺骗张良的必要,那么他应该住在或者对济北谷城山非常熟悉且有感情,方告诉张良,而这济北谷城山在济水以北,山东济南地域,原为齐国属地。其次,甚至有人推断,黄石公的兵法来源于姜子牙。据说黄石公授与张良的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而太公姜子牙是周人灭商战争的军事指挥者,封于齐国,故黄石公很可能是太公兵法的传承人和守护者,甚至是太公姜子牙的后人。提到姜子牙,大家可能也会说,齐国虽最开始是姜姓,但后来田氏代齐,那么黄石公也可能是田姓齐国人的后代啊,不过按照黄石公传书的时间来看,距秦灭田姓齐国只有几年时间,若黄石公是田姓齐国后人,应该有很强复国愿望,不会轻易将书赠予张良这个与田姓没有关系的人,而且当时田姓齐国还有很多逃亡的王族、贵族后代,黄石公也同样未曾要他去寻觅或辅佐田姓齐国的后人,因此姓田的可能性不大。


         黄石公此人是否存在,又是否是齐国人,历史上都很难考证,我们就权当故事听一听,但不管怎样,张良位极人臣,能在功成名就之时激流勇退,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又或者说他将帝王心术揣摩的极为透彻。


        也正因为这样,汉初三杰,最后在朝廷中的就剩下萧何了,萧何在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可谓封邑进爵,圣眷日隆。那么这份圣眷是否能常伴萧何左右呢,我们留待下集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慕鹍翾

    冒顿moudou以前也读错,最近听历史学者才知道。

  • 大脑袋大猫猫

    冒顿(modu)单于

    柚萝Youknow 回复 @大脑袋大猫猫: 这一集读错了,后面又出现这个人物时就改正了,这集后面也会更正。

  • 漠然以对_e0

    冒顿不是念默读吗

  • 抄书匠_c1

    yan zhi不是shi

    柚萝Youknow 回复 @抄书匠_c1: 对的,这集里读错了,后面有改正。

  • 品味自然J

    萧何月下追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

  • 人机中毒者

    那张良一番出生入死,得了个啥?

  • 雨打琴弦

    给主播悦耳动听的声音点赞 给主播通俗精彩的解读点赞

  • 摩登江湖0606

    虽然读错了几个音,但主播是听过的读错音最少的,而且感情色彩把握的非常好。

  • 木香花花花

    猜想一下如果刘邦和吕雉不把韩信杀了,匈奴说不定不会给汉朝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 岁月静好tj

    虽然读错了几个字,但虚心接受的精神值得学习。总的来说,本节目是难得的好作品,作者的噪音专业,口齿清晰,果断收藏并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