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发展的绊脚石——沉没成本思维

机构发展的绊脚石——沉没成本思维

00:00
03:04


最近接触到一个挺苦恼的校长,他谈到:机构目前在学科管理上很混乱,试着去改变,但是一想到前期在老师招聘、教室扩建上花费了大量经费,就不想砍掉发展不好的学科,于是机构还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现状。

看到这个例子,我发现校长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被称为“沉没成本陷阱”。

什么意思呢?

就是即使机构现在发展得不好,校长总会考虑到以前的投入而无法做出改变。而以前的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等就被称为“沉没成本”。


陷入这种思维陷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很多时候,校长会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愿意承认自己以前犯的错误,更不想将自己从过去解放出来。这种环境下,校长很容易在之后做出错误的决策,误导机构发展。

所以,需要牢记的是:

我们的决策影响的只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付沉没成本陷阱?

首先,我们要检讨并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决策,看看自己为什么受困扰。

认识到一个错误决策的存在,纯属私人问题,仅与个人的自尊心有关。

但很多时候,它被人们视为公共问题,有的人害怕一承认,便会引起朋友、家人的批评,所以不愿轻易承认。比如,聘任的教务主管能力不够,就因为是亲戚关系,所以难以启齿让其辞职。

如果只是为了维护自尊心,那就更需要勇敢地正面解决它。时刻提醒自己,再聪明的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即使经验丰富的决策者,也无法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其次,挑选并列出那些未参与以前决策的人,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不妨去听取一下旁观者的看法,因为他们之前未参与决策,就不会受到以前决策的影响,因而他们的建议还是很可取的。


最后,克服自我。


前两个方法主要是从外部打碎沉没成本的思维陷阱,而第三点就需要校长本身发挥作用。


做任何决策时,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你都要自觉地将一切沉没成本排除在外,避免这些问题干扰你对当前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增加决策的正确性。


好了,这期今日必听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撰写/录制:小源


剪辑:Julia


审核:coco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