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魏坤琳:所谓的聪明人,都是终身的学习者

【思维方式】魏坤琳:所谓的聪明人,都是终身的学习者

00:00
06:44

本期大侠:魏坤琳
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巴菲特、芒格等事业有成的“聪明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但想成为 21 世纪的终身学习者,面临两个困境:信息过载和学习方式陈旧。

怎么办?答案是在认知科学指导下学习。


什么是认知科学?如何将认知科学应用到学习中?听听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坤琳的建议吧。


在生活中,我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前途,不是看一个人是否聪明, 而是看他对事物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否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我发现那些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都对知识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渴求。


不要把学习当作一时半会儿、某个时间段的任务,而是要把学习当作贯穿自己一生的事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但在这个时代,想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得应对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信息过载,第二个是学习武器落后。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应对信息过载时代的学习方式,一种能在未来持续提供指导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下,我比较认可的是认知科学指导下的学习方式。


那什么是认知科学呢?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转录的跨领域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学习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


它主要研究人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 它研究的是人类学习的规律,所以,它的成果当然能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是终身学习者的学习利器。


认知科学提倡遵大脑特点的学习,那么大脑学习特点有哪些呢?该如何利用这些特点助力终身学习?


大脑有以下三个特点可被应用到学习上:

大脑永远想偷懒;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大多数知识以内隐形式存在。

那如何对付偷懒大脑呢?有以下4个诀窍:

1.切换场景

尝试做一个小测试:在限定时间内背单词,第一次是在一个房间里,第二次是在不同房间里,两次的效果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结果是第二次的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记忆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跟情景连在一起的,不同房间的多样性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记忆编码, 可以有效提高记忆效率。


2.交错式学习

交错式学习,是指将某一段学习内容分成若干节段或专题,各部分交替着学习。与这种学习策略相对的是批量式学习。


交错式学习很好地结合了分散学习和其他促进学习要素的作用,学习者必须不断克服不同学习内容间的干扰,迫使学习者注意到其中的异同,从而在编码过程中促成对学习内容更好的表征,促进学习保持和迁移,是经大量研究证明的有效学习策略。


3.善用好奇心助力学习

既然大脑天生好奇和喜欢寻求模式,那么我们就顺水推舟,主动为大脑创造好奇与模式,让大脑为我们服务。


开放式提问会给你无穷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我平时也会自己给自己提开放式问题,接着就会翻很多书,看很多人的观点, 然后再综合各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考。


4.内隐知识:成为学徒,成人学习的最佳方式

在科研界有个明显的现象,全世界某个领域的主要论文都是几个顶尖实验室的人写出来的,获诺贝尔奖的人集中在几个实验室。


聪明人扎堆出现,一流的实验室往往汇聚了一大批资源。这些顶尖实验室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习惯、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这些东西不在课本上,不在他们发表的文章里,这些都是内隐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外面你根本学不到,你得靠近他们,你得到他们集聚的地方去学习。


同时,研究学习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普通人想进入一个领域,有效方法是直接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最后,学习内隐知识还要注意“知行合一”,意思是学完了理论知识,还需要使用“输出”这个方法来对知识进行检验。


“输出” 具体到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你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得用一篇文章表达出来,想到一个创意时用具体的代码表现出来。


为什么强调“输出”,因为你可以看一辈子书,把各个学科都打通,但是最后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都是不够的。只有在行动中你才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是有漏洞的, 才会发现以前认为自己理解了的东西其实并未理解。



本期编辑:嘉琪   审稿及主播:晴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情和婚姻

    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