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克里斯坦森:千辛万苦做出的产品,为什么用户就是不买单?

【读书笔记】克里斯坦森:千辛万苦做出的产品,为什么用户就是不买单?

00:00
07:26

本期大侠:克里斯坦森
全球创新领域知名专家


本文为中信出版社新书《创新者的任务》的读书笔记。


大数据革命大幅增加了数据的多元性、数量和速度,也提升了分析工具的复杂性。人们对数据算法的期待更胜以往。然而即使拥有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大部分企业仍然并未因此而更加了解用户。


用户与产品的“相关性”结论似乎掩盖了数据下面的深层真相,即“用户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颠覆性创新理论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历时20年,总结出用户其实不是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进步,因此才把这些产品或服务拉进生活中。我们把这个进步称为“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包含以下几个元素:


1.进步

我们把“用户目标”界定为某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想要获得的进步。这不仅是把用户或用户的问题加以分类的新方法,而且是了解用户为什么挑选这个产品的关键。


2.情境

用户目标的界定必定和特定的脉络有关,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成功的解决方案。在界定用户目标的情境时,你可能需要回答数十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你在哪里?”“什么时候?”“你跟谁在一起?”“正在做什么?”“半小时以前你在做什么?”“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你受到哪些社会、文化或政治压力的影响?”等。


3.功能、社会及情感层面的复杂性

用户目标不只有功能用户目标,还有社会和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很多创新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功能或实际需求上,但用户在社会或情感层面的需求可能远远超过对功能层面的需求。


试想你如何找幼儿托管服务,没错,这个功能的用户目标很重要(“能否以适合你生活的方式,在适合你生活的地点,安全地照顾你的孩子?”),但社会与情感层面的用户目标可能对你的选择影响更大(“我要把孩子托付给谁?”)。


所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用户目标不是笼统的“需求”

“我需要吃东西”是一个几乎永远成立的叙述,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光是“需要吃东西”无法促使人们去挑选某件商品,甚至无法促使人们去吃东西。


同时,需求本身无法解释所有的行为,比如,人们可能基于许多理由,在完全不饿时吃东西。


以一个经典的“奶昔案例”为例。快餐连锁店的管理者花了好几个月研究“如何增加奶昔销售量”的问题,询问顾客的喜好和意见。


他们根据顾客的意见做了很多尝试,但业绩毫无变化。


借助“用户目标达成理论”,克里斯坦森的研究团队认为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些顾客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任务”需要解决,促使他来这家快餐店买奶昔呢?


结果发现,有不少顾客在早上9点以前来买奶昔,买完就直接上车带走了。于是,他们询问这些顾客:“你买奶昔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人员很快发现,这些早上来买奶昔的顾客都想解决同样的任务:他们开车上班的路程很遥远,他们会感到很无聊,因此需要增添一些乐趣。他们其实并不饿,但再过两三个小时没准就会饿了。他们可以买来垫肚子的选择其实很多,但是没有一样食物像奶昔那么完美。


一位顾客说:“有时我会买根香蕉。但是香蕉消化得太快了,我很快就饿了。”此外,甜甜圈、太容易掉屑,吃完还会黏手,把衣服和方向盘弄脏。


这些奶昔买家的共同点和他们的个人状况毫无关系,他们只是在早晨都有类似的任务需要解决罢了。这个任务就是帮我保持清醒,有事做,让开车上班的过程更有趣。


这就是关键所在。


二、发掘用户目标的方法

1.从生活中寻找

生活中尚未解决的任务就是创新的沃土。观察自己,你的生活将清楚地显现出你需要什么。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对其他人可能也很重要。


2.从“尚未消费”中寻找

从那些没有使用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人身上,找到等着你去解决的用户目标。我们称之为“尚未消费”(当用户找不到满意的方案时,他们可能决定选择不消费)。


3.找出暂时的变通做法

当你看到用户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而采用替代法时,你就发现了潜在用户—他们对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满意,又非常想解决问题。


4.关注你不想做的事

我把自己不想做的事称为“负面用户目标”。根据我的经验,负面用户目标往往能带来最佳的创新机遇。


5.通过观察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也可以发现很多新的商机。


三、如何判断你找到的是不是用户目标?

首先,如果你或同事以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用户目标”时,这就不算是真正的用户目标。


例如,“方便”不是用户目标,它可能是促使用户挑选你的产品而非竞争对手产品的体验,但它不是用户目标。定义完善的用户目标是以动词和名词表示的,例如“我想用语音输入来写书,这样就不需要打字或手写了”。


其次,为了确保理论的实用性,以合适的抽象层来界定用户目标很重要。


如果只有同类的产品符合系统或产品的结构,那么用户目标概念就不适用。即如果只有同类的产品能解决问题,那么,你发现的东西就不是用户目标。


如上面奶昔的例子,除了奶昔,用户还可以购买香蕉、甜甜圈来完成这个任务,这些选项来自不同的产品类别,根据经验法则,这就是合适的抽象层级。



本期编辑:智勇    审稿及主播:晴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澄还是橙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