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被宣扬为中国生活哲学中的最高智慧。
懂得揣着明白装糊涂,更会被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最近一部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才播十几集,已经把这种“智慧”演绎得丝丝入扣:
老伴儿暴毙,没受什么病痛,挺好;
小两口吵架了,没打起来,挺好;
爸爸失业了,终于有时间陪陪孩子,挺好。
坏事尽量往里藏,坏事都往好处想,典型的中国式思维,皆大欢喜,一切都挺好。
但坏就坏在:现实并不按照人们想的“都挺好”。
相反,很多时候,都很不好。
你说挺好就挺好,造化岂不是很没面子?
苏家一家五口,表面上看,真的挺好:
大哥苏明哲,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硅谷IT工程师,定居美国,妻女温顺;
二哥苏明成,娶了个有钱又多金的太太,新买了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妹苏明玉,国内著名销售公司总经理,杀伐决断走路带风,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现代女强人。
苏爸爸很温和,一副谁都不得罪的老实人的脸,是你爸、是我爸,是典型的中国式爸爸。
苏妈妈比较惨,一出场就死了:
打了一整夜麻将,突然胡了一把大的,开心得心梗发作,就此挂掉了——
突然暴毙,苏爸爸说:“挺好,走得不痛苦。”
问题就从苏妈妈的离世开始出现。
苏妈妈一死,苏爸爸第一个联系的,不是在国内的明成和明玉,而是远在美国的大哥明哲——
因为长子为大。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苏家是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家庭。
大哥一回来,就和弟弟明成指责妹妹明玉怎么都不陪在妈妈的身边。我们这才知道:
原来三妹明玉已经和家里断绝来往十年了。十年来,明玉没有和家里任何一个人有过任何联系。
这是为什么呢?
高中时,明玉成绩很好,好到可以上清华那种,本来可以进学校的强化培训班,但是要交1000块钱。
明玉回到家里,不知道怎么跟妈妈开口。
恰好这时候二哥明成要出去旅游,伸手就跟家里要了2000块钱,苏妈妈很爽快地就给了。
明玉见机,也提出要那1000块钱。
谁想到苏妈妈说了这么一段话:
“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
我给你报了一个免费的师范学院,你给我读去。要不你就去我医院那儿,这样更省钱。”
明玉痛哭,苏妈妈祭出中国家长最常说的那一套:“行了,别哭了。我们养你那么大,容易吗我们?”
气得明玉跳起来大喊:“我让你生我了吗?我让你养我了吗?生我下来你们就得负责!”
最后还挨了一巴掌。
苏妈妈对待女儿和儿子的区别对待还不止这些:
因为要凑够钱给大哥明哲去美国留学,他们没问过女儿就把她的房间卖出去了;
(不过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一个房间是怎么能单独卖出去的。)
二哥明成要订婚,又把一个房间卖出去了,也没咨询过她;不仅如此,她还要帮二哥洗臭袜子、干家务活。
最后明玉和苏妈妈摊牌,苏妈妈说的话,看得人佛都有火:
不用我多说,你都知道为什么明玉和家里断绝来往十多年了。
明玉和家里人的关系,在苏妈妈没死之前就已经很尖锐了;
苏妈妈死了以后,苏家的矛盾才彻底全面爆发。
苏爸爸因为说害怕回到老宅,看到老伴儿的鬼魂,死活赖在二儿子明成家里不走:
澡也不洗,家务也做不来,好吃懒做,将儿子家里搞得一地鸡毛。
明成虽说很不乐意,给大哥打电话的时候还一直都说“爸住得挺好的”;
明玉知道以后,提出让爸爸住在自己家里(没错,明玉在剧里就是一个霸道总裁型的玛丽苏女人),
爸爸不肯,顺带牵出了明成一直“啃老”、花光了爸妈积蓄的“妈宝男”人设;
明成妻子丽丽气得回娘家,对自己爸妈说的话依然是“没什么,我们俩都挺好的”;
大哥本来要接父亲过去美国定居,谁知道突然失业,对家里人还不能说出真相、怕丢面子,一边暂缓接父亲过来的动作,一边焦头烂额找工作。
这中国家庭的生活,面子上看红红火火挺好挺好,把里子一掀开,爬满了吸血的虱子。
说“都挺好”的,谁不是在装糊涂
这种中国家庭的症结在哪里?
我觉得是:大家都在装糊涂。
首先装的那个人,是苏爸爸。因为老婆没死以前,他几乎装了一辈子。
苏家的一家之主,很明显是苏妈妈,而苏妈妈最疼的,很明显是两个儿子。
苏爸爸让二儿子明成摘个扁豆、盛碗汤,苏妈妈立马损他:
“多大的事啊,都让孩子做。”
很显然,他对儿子是没有管教能力的。
明玉要那1000块钱报名强化班,苏妈妈偏心不给,明玉求救,苏爸爸赶紧把碗放下,逃离饭桌去看报纸;
明玉从学校跑回来和妈妈摊牌,让爸爸帮嘴,他浑身哆嗦着说:
“我先上个厕所。”
他在明成家里吃鸭脖子吃出毛病,明玉上门兴师问罪,他不敢说是自己买的,让明成明玉两兄妹吵去;
明成、明玉在老宅子查看他记下的儿子的欠账,他把身子转过去、脸贴着墙,不敢面对儿子忿恨的眼神。
老婆在世时,他不敢说一个不字,只有唯唯诺诺;
老婆去世了,他还是缩头乌龟,对三个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混浪享受。
他天天嘴里唠叨的家里“都挺好”,不是建立在培养孩子性格、解决家庭问题上,而是建立在像鸵鸟一样对坏事不管不顾、对好事盲目憧憬之上的。
他的好日子,都是装出来的。
这种中国式装糊涂、混日子的人,真的不少。多少中国家庭被拖垮,都是因为“都挺好”这三个字在粉饰太平。
他的老婆、那个重男轻女极端严重的女人,又何尝不是在装糊涂。
最明显的,是他对儿子明成的纵容。
明成好吃懒做、不好好读书,她在家里不让他做家务、只让妹妹服侍他;
她为明成托关系、送钱,找了份工作,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本事;
明成结婚了,每次向她拿钱,她还是几千几千地送,连婚房、装修都是掏自己的钱。
她知道儿子在啃老吗?肯定知道。一个对女儿能百般刁难、处处节制的女人,不可能不清楚儿子的习性。
但她有阻止吗?
没有。她不能纵容女儿,却舍得纵容儿子。
这不是装糊涂是什么?
明明白白过日子,都别装
还是举李安自己的电影:《饮食男女》来举例。
大厨老朱丧失老伴多年,独守着三个女儿,而他和三个女儿仅有的交流,就是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
老朱想取年轻的锦荣为妻,但是一直开不了口。
三个女儿各自都有自己的少女心事,也不愿意和老父亲交流。
每次在饭桌上尝到父亲做的菜要么料放少了、要么菜炒糊了,总是要虚掩过去:
“没有啊,很好啊。”
一家人你瞒我瞒,都不说真话,日子过得每况愈下。
越是这样装作天下太平,老朱越来越受不了:
多年的好友去世了,他没了说话的伴儿;
女儿一个一个嫁出去,家里越来越冷清;
自己身为厨师味觉却一天一天失去,事业上的挫败感让他无地自容。
他受不了了,终于在最后一次家庭聚会上捅破了最后一层真相:他把老房子买了,要和跟自己女儿同龄的锦荣一起过日子。
结果,锦荣的母亲晕厥倒地,一众儿女忙前忙后,这个家,终于也散了。
像不像《都挺好》里,苏妈妈死了以后,苏家几口人的状况?
可是最后怎么样?
几个子女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老朱和锦荣也住到了一起,锦荣还成功怀孕。每个女儿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电影最后,老朱喝着女儿的汤,终于恢复了味觉:
“你的汤,我尝到了,我尝到味道了……”
他尝到的,是终于过上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的滋味儿。
而要尝到这样的生活的滋味儿,需要你不再忽略内心需求,不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勇敢喊出自己想要的。
《都挺好》里面过的最好的,我反倒觉得是妹妹明玉。
她一开始就不能容忍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妈妈买房子,无条件给二哥钱……
上面也写到了,她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妈妈说出来的话多难听。
但是她却因此更加看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趁早撤出了那个光顾着消耗她的家,追寻自己一路上的目标。
以后的事,大家都别装。
表面上看,“装糊涂”是中国式家庭的粘合剂。
但谁知道,粘到最后,谁能被粘到外头去风风光光,谁被贴到墙上去给人擦屁股?
因此,要是有人总是说:“没事,都挺好,都挺好。”
希望我们都能理直气壮地说:
“我不好!”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有时商量不来,没法不布局算计,只是手段力量不同罢了
主播声音可以更响亮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