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次分享中,我们开始讲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即是空”,讲到了声闻乘的最高修行是阿罗汉,阿罗汉现世活着时可以达到有余涅槃,他们往往这时也自言“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但是,其实有余涅槃还是会有习气,还要有过去留下的业报,所以,小乘圣者就认为,需要在最后连这个还保留着业果的色身也没有了,那才是真正究竟圆满的涅槃,那时候,阿罗汉的涅槃,才叫作无余涅槃,顾名思义,就是连残余的障碍都没有了的涅槃。
《舍利弗阿毗昙论》里面对此有具体的解说,讲得非常清楚,就是:有余涅槃界,是指诸阿罗汉圣者,“是尽有烦恼正智。得解诸阴界入。以宿业缘住故。以心受诸苦乐。有适意不适意是名有余涅槃界,”已经不会再造作轮回之业了,但是,这个因为有过去世烦恼存在而依然有障的身体还活着,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没有新的生死之因了,但是,过去还是留有生死之果,只有到了“五阴灭。未来五阴不复续生。是名无余涅槃界。”因为到了这个无余涅槃的境界,色身没有了,长住涅槃,过去的业果也终于消失了,此时,似乎也不再有什么智不智的问题。由是,也就产生了一个词语,叫作“灰身灭智”,也叫作无余灰断、焚身灰断,或者,就干脆很简约地叫作“灰灭”、“灰断”。意思我们前面已经都知道了,就是把这个肉身焚烧成灰,将心智灭除的意思,也就是把身心全部都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界。
这是小乘佛教的最终修行目标。讲起来,确实也是想要追求究竟圆满的涅槃,但是,因为对世界的认识不够究竟圆满,所以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而在大乘佛教,尤其到密乘——我们曾经说过密乘必定是大乘噢,此时,理论已经臻至完美,对生命的探索契入到了法界的最本质,认识到一切皆空,空也空,并不是需要把这个色--我们的身体,全部消失殆尽,才能达到最终极的涅槃境界。所以法藏大师说,在《心经》中的这一句“色即是空”,其实就蕴含着这样的与小乘佛教的这个迷误非常大的区别,也就是,这里的小乘圣者是出现了一个误区:“即色非空,灭色方空”,以为如此才能达到最终的没有任何剩余障碍的涅槃。
这种追求所隐含的理解偏差,可能还是对五蕴的毕竟空认识不够彻底(当然,主要是对过去产生的异熟果的问题),所以采取的对治也像偏到一边的钟摆,被用力地打成了又有些偏于单边空。
我们以前说过无分别有三种,一是凡夫知无常而有的知足无分别,二是二乘人知唯有色法等而通达人无我所具有的无颠倒无分别,从《阿含经》等来考察,佛祖对声闻弟子们关于五蕴正观的教诲,其实充满了空义的圆满究竟,实际上正是《杂集论》所说的菩萨所修习的:“知色等法唯戏论已,遂能除泯一切法相,得最极寂静出世间智,通达遍满真如,是名无戏论无分别。”所以,把原始佛教和小乘佛教之间简单地划上一个等号,实在是极大的误解。
当然,《杂集论》里特别提到,这种无戏论无分别是远离某些相的,比如无作意、超过寻伺的第二静虑之上一切地,寂止……这些情况下的无分别不是这里说的无分别,而是一位菩萨观察诸法,“若性若相皆不真实”,已经不需要任何努力、辅助,就安住于如实无戏论界一切法真如中的内心寂定。显然,产生如此迷误的小乘圣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到那个如实无戏论界一切法真如的境界。
我们学习过中观和唯识了,最后,无论中观或唯识都是认为:空并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并且,均汇归清净真如――小乘人无余位身智俱尽,亦空无色,以为这时就空了,但是,他是即色非空,灭色方空。大乘佛教却说色即是空,也就是蕴本来就是空性的,非色灭空,不需要色灭了才毕竟空。
之所以会出现无余涅槃这样的修行目标,并认为这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任何的事相修行,跟他的教相理论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讨论持咒和打坐的问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一听就懂的心经”学习讨论群的朋友,都会知道中国汉传密宗对这些涉及到隐态世界的学问和修行是非常非常的谨慎,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如同六识所能够感知的显态世界,也是有着如此复杂的存在,当然,隐态的世界也是一样的,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所以,当然是要谨慎的,而且也是需要向导--也就是俱德的灵性导师的指导。但是,可能对此缺乏认识的朋友,有时候就对这一点没什么概念,所以,就觉得打坐持咒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只要照着书本做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不到,会影响实修的事相受到局限,事相受局限,自然,理论教相也是达不到相当的高度。就像真正圆满的圣果,是指永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以及它们的余习而证的菩提胜果,所知障不感生死,不像烦恼能缚有情,如果因为仅仅断除了烦恼障,断了生死流,就以此为满足,那就失去了到达究竟彼岸的可能;加上对空的认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旦迷误,又没有能够去除最后这个“有余”障碍的方法和道途,误以为除非色身消失,把这个还留有问题的五蕴去掉,香气还留在玻璃瓶上,就只有把玻璃瓶扔了。所以很自然,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就带给了我们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思路,给予我们完全不同的未来的期望。
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在大乘佛教,并不认为你把这个色身消失了,就是一个彻底解决了根源性问题的方法;尤其大乘佛教以救渡一切众生为极终的目标,长住涅槃显然也不是大乘佛教愿意认同的履行终极宗旨的最好途径,所以,大乘佛教自有大乘佛教的方便。
同时,我们也了解过《妙法莲华经》的宗旨,就非常容易理解,小乘虽然以无余涅槃为真涅槃,但是,作为大乘而言,则把这个无余涅槃视为一种方便施设,甚至有的经书和论典中认为,小乘人进入到无余涅槃以后,要经过八千六百四十二万十千劫,然后在他方净土得到佛的度化。幸好,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佛法中的时间概念,是可以作浅略解或深密解,那么你要选择哪一种时间概念来理解,可能也就决定了你未来对这个解脱大事的把握。
回顾《法华经》的授记,可以相信一旦圣缘俱足,在灵性层面是会有佛的引领,把小乘圣者从他无言的寂默中“唤醒”,投入到变易生死的不断净化中去,从而最终究竟达成不落两端的终极涅槃,利益众生无有穷尽。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里说到,有的论中讲,声闻无学己经永尽后有,怎么能证无上菩提呢?那是他们依变化身证得,而不是色身证得。从这里可以知道,“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句话在我们前面所说的有余涅槃而言,是讲分段生死已尽,而如果讲到不落空有两端,以及变易生死也尽,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涅槃,即无住处涅槃,这在我们中国汉传密宗就叫虹化。所以我的师父说佛祖的这句圣言量,就宗下言,其实是虹化-转世的圆满,原因就在这里。至于虹化是怎么回事?转世是怎么回事?其实要把佛法讲得了义究竟圆满,就必然会涉及到,所以《心经》后面的解读,会讲到这个话题。
我们以前就一直说,佛法其实是非常现实而又积极阳光的一个传统。虽然存在因果,我们必须接受现实,但是,因为空性、无定性、变化性,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结果就可以发生改变。一切皆空,给予了我们在因缘法则下充分舞蹈的自由;因为空性,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新的未来;也因为是空性,所以,我们可以修行,可以改造我们的命运,解除现实的、乃至永恒的痛苦。
倘若觉得仍然无法一空到底,自然,只能采取一种消极的方法,做一次“摧毁性”的瓦解,把这个色身“灰”了,才能解除它对我们自由的束缚,才能去享有我们的自由;
但是,当我们已经认识到其实五蕴本来就是空性,本来就是无定性,本来就是真如本质,空性就是显现的五蕴,我们难道不能有更加积极的分解和重组的方式吗?
如果,我们在色身还存在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到变易生死的净化和寂灭,在更深度的层面——阿尼米塔、阿尼拉泊雪、阿拉卡丝那,去把握我们的身心,对各种层面的色都进行重新“组合”:从违背宇宙规律的“无序”,到符合宇宙规律、融契于宇宙规律的“有序”;从黑暗,到充满灵性的大光明,结果会如何呢?
当然,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设想,但却在佛教中确实是有这样的实践法门。这一点,其实我们在以前的课程中也已经略有涉及。
所以,只有正确的认知、清净的教相,才会有究竟圆满的修行目标和修行方向,以及究竟圆满的修行道途。
说到这里,我也顺便提一句。大家应该注意到,我在运用“小乘”这个概念时是很谨慎的,主要是用于一些不了义教法的破斥,而并没有泛滥地运用于表述原始佛教或声闻圣者。所谓“声闻”,义谓这些行者有殊胜的福报聆听佛祖亲自的金口教示;乃至于“阿罗汉”,固然常见一般意义的理解,但是三乘无学都可以叫“阿罗汉”,包括一些菩萨,比如《成唯识论》里说到:“二乘无学迴趣大乘,从初发心至未成佛,虽实是菩萨亦名阿罗汉”,所以,就像我们以前解读的“自性”这个概念,是要有一种多层面的认识,以对应不同的时空因缘作不同的解读,同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应该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以前我们介绍到阿难尊者等声闻圣者已经达到了虹化成就。这是顺便提一句。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分享的,下次我们继续讨论。
感觉佛学太深奥了,越说越不懂,不断地不断地引经据典,又不断地不断解释引的那些经和那些典,最后再回来还是不懂。这是感悟吗?这不就是逻辑严谨的证明题吗?如此逻辑严明、环环相扣、引经据典的证明题如何让人顿悟呢?倒是越解释越糊涂了,为弄懂某段佛经,烦恼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像我多少还有点文化的人都不懂,那更多的众生又如何参悟得透呢? 我觉得长老不如叫教授更恰当
师红长老 回复 @暗世界之明眎: 耐心点仔细听,一边看文稿。这个本来就是文化课。如果全部都讲自己的感悟……感悟也要有印证的
听了师红长老的心经,感觉真的很好,讲得很到位,通俗易懂,能让佛学的初学者非常容易听懂,真是符合“一听就懂的心经”这个名字,这是一套值得推荐的音频课程。
老师讲的很好很 可是我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小学毕业还差半册 有很多地方多听不懂 我现在开始学念,心经 早上有空的时候念一下 没时间就没念 天天要做工 不过带着耳机 多会听听 谢谢老师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198780832:
谢谢 师红长老分享圣深法理。
我有点不太懂啦
师红长老的课讲的真好,令我们一听就懂了小乘圣者与大乘圣者对色身存在的不同的认识。赞👍!
不落因果,是只见虚空不见真有,而此虚空非真空。不昧因果,则空有不二,无有偏执。
学习
学习
佛法其实是非常现实而又积极阳光的一个传统
师红长老 回复 @1379774vy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