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色即是空or灰身灭智

78.色即是空or灰身灭智

00:00
19:04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次分享中,我们讲解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正是在遣除小乘人的空的迷惑,说明色蕴自性空。同时指出,小乘佛教的空观,是析空观,大乘佛教则是体空观,直接地契入到真如之境,这种质的飞跃,根源于他们对识不同程度的净化和开显。


所以归结到最后,虽然是在讲空的认识,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到“自净其意”。

那么“色即是空”呢?

“色即是空”是“空即是色”的对句,指人间的物质、身体,本来就是空无实体的,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叫作色即是空。


在华严宗法藏大师的理解中,色即是空,破的是小乘人即色非空,灭色方空。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既然讲这是针对小乘人对空的又一种容易产生的迷惑,那我们还是回到二乘行者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声闻的修行圣果是罗汉境界,通过修习佛所赐予的原始教法,可以达成1、2、3、4四个不同的阶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以及最高级别的永断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在佛经中,我们经常看到原始佛教时期的声闻圣者们自己宣告说:

“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死已尽,梵行已立……”等,这句话是有不同层次的诠释的,小乘有小乘的解释,大乘显教有大乘显教的境界,圣密乘更有圣密乘的解读。即使同是《长阿含经》卷八,解释“什么叫九难解法”,这个“九难解法”就是“九梵行”,对于这个梵行的界定,实际上也是有层次的,最低的就是要有信有戒,所以说:“若比丘有信而不持戒,则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则梵行具足。”但是在接下来相比有多闻,那又不一样,“若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闻,则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多闻,则梵行具足。”这样要求逐步地提高,一共要九项具足:信、戒、多闻、能说法、能养众(培养的养)、能于大众广演法言、得四禅、于八解脱逆顺游行(八解脱依据前文就是指八正道),第九就是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经文是这样讲:“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能说法、能养众、能在大众广演法言、成就四禅、于八解脱逆顺游行、舍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则梵行具足。”


那像我的师父——无相密乘Bhagavan密中国汉传密宗宗长的解读,真正的“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是指圆满了虹化和转世。这是在无相密乘Bhagavan密的层面来解读。这样诠解确实是有其深层的依据,随着我们对《心经》的解读会愈加明朗。


我们这里,先从一般的理解说起。佛祖时代,很多的声闻圣者经常这样自称:“ 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这不是狂妄,是得到授权的。当年大圣释迦牟尼佛祖授权他的比丘弟子们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宣告,《集异门论》等也都说到过阿罗汉正是如此。那么它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


能够对于眼正观无常,对于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所受的苦、乐、不苦不乐,都能看到它们的无我,“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样。佛说“若有比丘能断一法者,则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这在《杂阿含经203》里有说到。经中也记载确实有比丘依佛教言如理而行,迅速证得罗汉。


归结至终,也就是认识并实证了色受想行识也是因缘所成,苦、空、无常、无我,这四个大特点。于是,断烦恼而得有余涅槃,不会再造新的业了。显然,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没有认识到蕴亦为空,这样的教授,在《阿含经》中可谓比比皆是。


但是,阿罗汉们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今生已经永断一切烦恼,永不复受分段生死,但前生烦恼所起的异熟果:有业报的身体还在,还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同样听教法,有的人天生手脚不便啦等等,所以,这似乎还剩一些“残余”,那么就叫有余涅槃。


可能也因为这样吧,就像鸠摩罗什圣祖师佛曾经说过的那样,有余涅槃的阿罗汉也还是会有一些习气的,说:“一切阿罗汉。虽得有余涅槃。心意清净。身口所作。不能无失念。”“不能无失念”,就是还会显现出一些小问题,所以罗什圣祖说,“不知之人,起不净想,其实无复别有垢法。如人锁脚,久久乃离,脚虽不便,更无别法。”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烦恼没有断除,但是实际上呢,他们并非如此,而只是一种习气。一般我们形容这个习气,就好像一个一直在装香水的瓶子,香水虽然倒空了,洗净了,但是瓶子装香水装得太久了,即使里面没有装香水,鼻子凑到瓶子上,还是会闻到装过的香水的味道,而这里,鸠摩罗什圣祖是另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有的人一直脚上戴着脚镣,很久很久以后才拿掉,他的脚还是会很不便利,这实在是个不大但也不小的问题。阿罗汉也是这样,从无始以来,生死轮回之中,总是有一些结习,虽然把这烦恼束缚破除了,但是因为太久以来都是如此,所以很容易又会留下一些小“尾巴”,令身口意产生一些过失。

鸠摩罗什圣祖师佛这样说,听着好像蛮不好理解的,但是,确实就是存在这样的事情。


在一位佛陀的大罗汉弟子,叫作毕陵伽比丘。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尊者,我们去翻翻《妙法莲华经》等,都会看到他出入于佛祖的法会之上,据说他是声闻中能于苦中善行悲行的典范。这一位大阿罗汉经常要过恒河的,每次过恒河,他是圣通自在的嘛,就都会站在恒河边叫出恒河水神:“小婢”!不过呢,经书上,《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里面真正是写着“首陀罗”,首陀罗就是古印度四种姓中的奴隶,也就是这位阿罗汉就叫恒河神:“首陀罗!”意思就是:“奴隶!”或者“我的仆人!”“我要过河了,请让河水停下!”恒河水神听了虽然是不大高兴,但是他尊重佛祖、尊重佛祖的弟子们,所以就把水停下了,让毕陵伽尊者过去,毕陵伽尊者过了河,又说:“首陀罗,我已经过河了,可以让河水流走了。”这一天啊,尊者又这么对恒河神说话,河神越想越委屈,就跑到佛祖那里去告状,跟佛祖说:“你看毕陵伽尊者,他总是叫我首陀罗!”佛祖说,“好的,我让他向你道歉。”毕陵伽尊者被叫来了,很恭敬地听了佛祖的教诲,他也觉得自己确实是犯了错误,所以就非常虔敬地向恒河水神道歉:“首陀罗啊,我向你道歉,以后再也不这样叫了!”恒河水神一瞬间脸都涨红了,跟佛祖抱怨说,“他左一个首陀罗,右一个首陀罗,哪里是真的想要改?!”


其实啊,毕陵迦不只是对恒河神这样,他在僧团里也是如此,据说,除了佛和八大声闻弟子,其它的一切和尚阿阇黎,毕陵迦见了都是叫他们“首陀罗”,当然,叫首陀罗肯定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像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全部都是婆罗门种姓。因为这样,有一次僧团决定要为此专门举行一次羯磨,呵止毕陵迦。结果,这个安排惊动了佛祖。毕陵伽当时就跟佛陀汇报说,我确实没有骄慢,也没有自大或者轻视别人。但是我叫这些和尚阿阇梨诸长老比丘僧的时候,一发声就成了叫“首陀罗”。佛就跟比丘众们解释说,毕陵伽确实和他说的一样的,他是因为五百世都生在婆罗门家,叫别人“首陀罗”已经是一种“语习气不尽”。然后叮嘱毕陵伽以后不可以再这样了,“无始生死已来贪欲瞋恚愚痴尚能永拔,五百世习气而不能除?”“无始生死已来贪欲瞋恚愚痴尚能永拔”是讲毕陵伽现在的修行成就,已经是一位阿罗汉,“五百世习气而不能除”是讲他现在暴露出的问题。因为毕陵伽非常地恭敬佛的教诲,这个习气就很幸运地,彻底断除了。


其实,习气问题并不只是发生在毕陵伽尊者身上,按书上讲,阿难、大迦叶等等,都有各自的习气。所以在小乘佛教里,认为要待得这个色身消失了,那么,这一切过去留下的业果,才真正全部都不复存在,“比丘五阴灭。未来五阴不复续生。是名无余涅槃界。”这时,叫作无余涅槃。所以,对宇宙真理的实修亲证真不容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胡说巴道

    体空的境界等同心流的感觉吗?

    师红长老 回复 @胡说巴道: 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对真实的验证,和一般心理状态不一样的,就像你摸到一张桌子的感受和一种心理状态不一样的,而且一般心理学研究的识的层次也不同

  • 凯琳Katherine

    🙏🙏🙏🙏🙏🙏🙏

    师红长老 回复 @凯琳Katherine: 🌹🌹

  • 木子_1ra

    收费也值得。讲的很好。声音也好听,有种磁场

    师红长老 回复 @木子_1ra:

  • 意境映相

    但是,阿罗汉们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今生已经永断一切烦恼,永不复受分段生死,但前生烦恼所起的异熟果:有业报的身体还在,还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同样听教法,有的人天生手脚不便啦等等,所以,这似乎还剩一些“残余”,那么就叫有余涅槃。

  • 大雅美术馆虔心

    有余涅槃

  • 木子_1ra

    感恩长老,让我对心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 X娟123

    谢谢长老的讲解!

  • 天马行空_svw

    感恩长老

  • 天马行空_svw

    越来越精到,都有别结束继续讲的愿望

  • 大祥天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