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教育改革进行时-“弱财政”办“强教育”的江西样本

1-10教育改革进行时-“弱财政”办“强教育”的江西样本

00:00
07:26

“弱财政”办“强教育”的江西样本

 

半月谈记者 沈洋邬慧颖

 

2018年10月底,188名上海老知青来到江西峡江县,回到当年下乡插队的乡村。参观当地中小学后,他们评价“与上海的学校比毫不逊色”。

“老知青们过誉了!”峡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刘润根说,但在峡江,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是毋庸置疑的。

近年来,江西各地抓准乡村教育最核心的师资流失问题,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升教师社会地位,逐一化解制约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难题,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教育,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群众满意度上升。

 

“宁可不建办公楼,也要盖好教学楼”

把学校建成农村最好的建筑,已成为江西各地的共识。赣州市的安远县政府办公楼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木板房,但是2013年该县将获批的1亿多元县政府大楼建设资金,全部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我们宁可不建办公楼,也要盖好教学楼。”安远县委书记严水石说,办公楼不建,不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学校不建会影响学生学习。

在改善学校工作条件的同时,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也在同步改善。2017年,宜春市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让全市教师实现“八个一”的目标:一间住房、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动车、一个热水澡、一餐热饭、一次培训、一次表彰。

吉安市吉州区在乡镇建设乡村教师公租房,让年轻的乡村教师集中居住在集镇。吉州区教师廖朝所在的赵塘小学距离长塘镇中心15公里,以前经常停水停电。2016年长塘镇教师公租房建好,廖朝的心安定下来了。“公租房家具家电齐全,我们拎包入住。”廖朝说,公租房里住着20多名年轻教师,大家互相串门、一起备课、一起吃饭,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

乡村教师教学、生活条件的改善得益于财政资金投入向教育倾斜。2012年至2017年,江西教育经费总量从775亿元增加到1174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从649亿元增加到988亿元,占GDP比重稳定在4.7%。

从“在校园内放牛”

到“为学校操场迁坟”

“安远县浮槎乡29户村民迁移139座祖坟为浮槎中心小学建运动场挪地”这个尊师重教的范例,在江西教育界传为佳话。“当地民风彪悍,过去有的村民甚至把牛牵到学校里放养。”浮槎中心小学校长赖金华说,要在村民的祖坟地开建运动场,以前想都不敢想。

村民们观念的改变,离不开政府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江西省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大部分县、市、区的教育工作会议,四套班子领导都参加,优秀教师披红戴花到主席台接受表彰。

在政府示范引导下,民间尊师重教、捐资助学氛围日渐浓厚。芦溪县企业家谭伙恩继把6亩多土地平整好,无偿赠送给宣风镇中心小学后,2017年暑假又给学校捐赠了90台空调。弋阳县32个乡村成立教育促进会,村民自发捐款捐物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目前,江西12个县、市、区开展家校社合作,学校向家长和社会敞开校门,让家、校、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峡江县马埠镇曾安村家校关系曾非常紧张,没有老师愿意去那里,曾安村小学教学成绩也长期在全镇倒数第一。“开展家校社合作后,教师经常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校设立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前来观摩,学校的图书馆向家长开放。”曾安村小学校长许亚平说,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家校矛盾得以缓解,一些家长主动来学校打扫卫生,参与教学活动,学校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不能只看眼前,教育投入要算大账”

江西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以“小财政”办“大教育”考量的是决策者的智慧和执政理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投入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算大账,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提升群众幸福感。教学楼加建卫生间、安全通道,学校增加塑胶跑道、音乐美术教室。过去5年,吉州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提升,80%的农村学校被评为市级美丽校园。

因为对教育工作的突出贡献,吉州区区委书记朱谋俊2018年被评为“感动江西十大教育人物”。“办好家门口的教育,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朱谋俊说。

教育的深度和厚度就是未来这个地方的竞争力。“今天的教育投入,必将在明天产生巨大的价值。”芦溪县委书记杨劲松说,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教育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人才供给质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做前人,办教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 编辑:许中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37902ijbl

    总定调 乡村教育办的好 展开说 提高教学环境 提升教师待遇和地位 师生关系缓和 民间尊师重教氛围 财政政策向教育倾斜 民间主动对学校投入 教育是百年大计 是最大的投资

  • 小苹果_k9l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教育的深度与厚度决定了人才供给质量,要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要对对乡村教育倾斜,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