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正面管教》4、如何看待和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解读《正面管教》4、如何看待和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00:00
21:14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猫之良品_nC

    我觉得你说的比樊登读书会还要好

    多可兔 回复 @猫之良品_nC: 我不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有时候也挺烦樊登的,好像什么都懂,说教的味道有点重。但不认为谁比谁好。樊登的解读会把书的内容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和故事去说,听完樊登的就像听了很多故事和书本身的中心思想,让人听了,会知道书的重点内容和理解。晓书童更多的是侧重于书本身内容,让人听了,大概书里面的内容也听得7788了。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已。应该樊登的阅历会相对更丰富点,所以他的解读会有更多的故事,有更多自己的看法。晓书童更多的是读懂本书,把书的内容更原味的给到听众。

  • A云南小书童

    听过许多平台的讲书,你讲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真正能听懂的👍👍👍你讲得很全面,很细心

    1347490sbqv 回复 @A云南小书童: 讲得很好,听了几篇

  • 烏眾

    没想到不到20岁的我,居然在听,反而听的津津乐道。😁

    我在路上下 回复 @烏眾: 我也是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学生

  • gaga188

    作为一个孩子,如果20 分钟后家长不来怎么办,而且20分钟后就不想玩了 拒绝无脑黑,有本事反驳我。 纯属学术探讨,没有吵架,只是觉得个体心理学有些绝对 很多道理在现实中无法实践

    听友93387084 回复 @gaga188: 这个方法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并不是说现实中一定要这么做。很多操作模型都是建立在单一情景背景下的,现实生活中却是复杂的,所以就出现你说的:很多道理在现实中无法实践。回到你的问题,如果家长20分钟后不来,这算是家长做的不足了,我认为这代表这次“正面管教”的尝试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同时也可能在孩子心里会种下了家长的话不可信的一个信念,家长是需要跟孩子承认失误,进行道歉的。如果20分钟孩子不想玩了,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按照晓书童的描述的背景下,孩子一直呼叫家长,是一种寻求过度关注的表现,主要目的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我们延迟的去回应需求就是帮助其建立“自己是有能力的”正强化做法。

  • k哥Lee

  • 1511312fwcy

    收益良多。

  • 嘻爱听

  • 骆衡宝

    老师您好!我的儿子快五周岁了,最近特别爱向大人要钱,在家里看见钱就要拿过去归为己有(拿的时候有时会征求大人同意,有时就自己拿),对钱就感觉特别痴迷,表现好也想让大人给他钱作为奖励。他拿钱会去小卖部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请问我该怎么引导他?我是想过趁这个机会教他认识钱币,但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引导他不要那么痴迷钱

    小水2020 回复 @骆衡宝: 我们家四岁,每周给三块钱作为她自己的所有,每天她如果要买冰棍、吃的、坐摇摇车就花自己钱,让她自己安排和选择,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买冰棍,她挑选了很久,很想要一个可爱多,拿去问了超市收银的,要五块钱一个,她的钱不够,她自己过去把可爱多放着换了一个老冰棍。有时候晚饭后我和她一起下去,她在摇摇车上坐好久舍不得走,我说你可以投一个硬币玩,她拒绝了,说她就这样坐一会就可以了。舍不得花掉自己的钱…,我也不知道这样引导对不对。

  • Mireiana

    这版是我听到的三个版本中最好的一版

  • 希月安格

    “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 1.寻求关注 2.权力之争 3.报复 4.自暴自弃

    漂泊于 回复 @希月安格: 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合理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