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高建为。现在开始《萌芽》第四讲。
《萌芽》原书名直译是“芽月”。芽月是什么?芽月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采用的共和历中一个月,共和历为每个月起了一个名,如芽月、获月等等。芽月是第七个月的名称,相当于公历3月21日至4月19日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初春,中文译本将其译为萌芽。左拉取这个书名,意在象征工人革命的春天。照书中的说法,到那个时候,地下的矿工将象幼芽一样破土而出,席卷整个大地。
《萌芽》通过对矿工牛马不如的生活的真实描绘,给读者展示了过度剥削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唤起对工人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沃勒煤矿的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被罐笼送到离地面几百米深的矿井下面,钻进只有60公分高的坑道里用十字镐凿煤。
呆在这种低矮坑道里的矿工就象“一个被夹在两页书里的小甲虫一样。”坑道里空气污浊,又闷又热,有的地方温度高达35度乃至45度。在这种地狱似的环境里只要劳动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但矿工却需要一天工作整整10个小时。
为了维持起码的生活,妇女和儿童也需要工作,并且象男人一样下井。女工在井下担任推车工,一车煤有700公斤左右,女工们要成天弯腰曲背在井下推着这种样的煤车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的巷道附近因有地下矿层在燃烧,温度高达60度。在这种蒸笼似的地方,有的女工顾不得羞耻,有时甚至脱光衣服干活。
不少矿工因成年累月与煤打交道,得了职业病矽肺,吐出的痰全是黑的。矿主为了多赚钱,舍不得花钱修理矿下设备,使矿井下充满了各种危险,工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常有矿工因事故致残或死于非命。工作如此艰苦和危险,报酬却少得可怜。每个矿工家庭,除了几岁的孩子,一家老小全得拼命干活才能勉强糊口。一旦有什么变故,全家人就得饿肚子。
工人的居住条件也十分恶劣,往往一家几代挤在一两个狭小的房间里,洗澡也不能避开旁人。矿工子女一方面受遗传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营养不良,身体发育都比较差,有不少孩子生下来就是畸形。矿区很多孩子未受多少教育,虽然小说写矿工村的孩子们结队上学,但也写到很多孩子十几岁就下井干活,或者到处游玩,而且贫困生活和几代人的杂居使矿工子女从小染上不良习气,孩子们往往十多岁就发生两性关系,很多人还有酗酒的毛病。这是19世纪中后期煤矿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里我们提一个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会回答是剥削。那么为什么现在欧美各国仍然有剥削,工人的生活又变好了呢?我想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剥削是十分沉重的,这在各国历史上都是如此。资本家剥削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生活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且这个扩大再生产应该说是无止境的。其二,剥削的沉重尽然引起反抗,所以19世纪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正是因为工人的不断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重视工人的要求,也就是改善工人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所以如今欧美各国工人工资待遇相当高,工人们的反抗相对也比较少了。但就是现在,法国也不断有工人游行示威或者罢工。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从理论上说是工人劳动产生的价值扣除劳力价值后剩下的价值,用俗话说就是工人生产的物品转化成钱扣除他所得的工资后剩下的钱。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应该归劳动者所有,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就是剥削。
我个人认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有一些理由,首先是要扩大再生产,其次从权利上说资本家出资购买劳动工具和劳动条件,他也应该有回报。但是过度追求剩余价值、不给劳动者合理报酬就必然伤害劳动者,造成劳动者的贫困,那么劳动者就会进行反抗斗争。法国和西方许多国家的社会上层和政府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提高工人工资和待遇,缓和劳资矛盾,因而避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小说花了许多篇幅写煤矿公司的股东格雷古瓦一家的生活,实际是通过对比来揭示工人生活贫困的原因。格雷古瓦一家从来不劳动,却住在宽阔舒适的庭院里,一切有佣人服侍。吃的穿的用的都超出一般工人所想象,随便一项小小的开销就够一个工人家庭生活一个月。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养尊处优,原因在于格雷古瓦的祖上买了一万法郎的煤矿股票。如今这些股票每年有5万法郎红利,相当于50个强壮工人一年的工资。而这个格雷古瓦仅是煤矿股东中较小的一个,整个煤矿受到的全部剥削那就超乎想象了。通过这样的对比说明一个问题:超重的剥削是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读者明白这个问题后显然会萌生对工人的同情和支持。
作品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是通过对一次罢工运动真实深入的刻画和剖析,肯定工人以罢工进行反抗的正义性并指出工人将是最终的胜利者。小说指出,煤矿在普通情况下工人的收入勉强可让一家人糊口,然而一旦有什么变故,工人家庭的生活就可能出现危机而难以生存。小说写沃勒煤矿在全国性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矿方企图变相克扣工人工资,工人们的愤怒就爆发了;这是因为资本家将危机的后果转嫁给工人,致使本来勉强能够生存的工人连吃饱饭也成了问题,他们理所当然要反抗。
正如书中工人所说:反正都是饿死,不如罢工而死。因此他们在工人领袖的组织下举行了罢工。罢工象旋风一样扫荡了矿区,使资本家蒙受巨大损失,让他们领教了团结起来的工人的力量,虽然罢工最后失败了,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罢工让工人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促使资本家考虑改善劳资关系,促成劳资合作,否则后果是两败俱伤。
作品还探讨了工人运动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就是工人运动的路线问题,这里我问一下,你认为受剥削压迫的工人应该怎样斗争?
当然,我认为罢工和游行示威是较好的斗争方式,但不能破坏,破坏对谁都没有好处。如《萌芽》中的苏瓦林在井下搞破坏,不少矿工因此死在井下,因此遭受最大损失的主要是矿工。小说通过其塑造的三类工人领袖来探讨工人运动的路线问题,读者可从三类领袖的品质优劣、最终目标等来判断谁的路线最符合工人利益也最可能成功。结合小说情节,你会认为艾蒂安所代表的路线最符合工人的利益并且可能取得胜利。
《萌芽》在艺术上具有史诗风格,显示出雄浑博大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
这里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是史诗风格?
所谓史诗风格,就是像古希腊史诗那样写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规模的、暴烈的群体活动,例如《伊利亚特》写希腊人与特洛亚人之间决定部族命运的特洛伊战争,特别是具体的战争场面。作者写罢工,主要是大处着眼,宏观地进行处理,浓墨重彩地描绘群众性活动的场面。这样的描写使读者如身临大规模的群众斗争,感受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的巨大力量,从而思考产生群众运动的前因后果,作品蕴含的重要思想也就通过惊心动魄的艺术场面和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例如,书中三千多人集队去总经理家请愿的场面是作者着力较多的一段。作者先写三千工人在各矿井之间冲击的暴力行动,然后写他们在平原上的大游行。作者写他们狂乱的动作,冒火的眼睛,震撼人心的吼声和《马赛曲》的歌声,再加上三千双木鞋踏在地上的嚓嚓声。让人恐怖的是他们高举在头上的铁棍木棍,密密匝匝像树林一样,打头的是绑在木棍上的一把斧子,就像是整个队伍的旗帜。这时正好是日落时分,落日的红光投射在整个队伍上,使队伍变成了红色,象一条血红色的河流在平原上奔腾,汹涌澎湃,非常壮观。罢工工人冲击梅格拉商店的场面,罢工工人围攻保护矿井的士兵、最后双方发生冲突的场面也很有气势和感染力。
这些场面的成功描写说明作者善于渲染和烘托,最重要一点是作者能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群众性活动赋予人物强劲的生命力,使他们“活”起来。莫泊桑曾称赞此书说:“没有一部书包含了那么多的生活和运动”,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作为小说,没有细节刻画是不行的,因此小说也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工人家庭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描绘,这些描写非常生动细腻,让读者对工人家庭的具体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有了非常直观的了 解。
《萌芽》的第二个重要特色是叙述的“非个人化”。这里要解释一下“非个人化”。
“非个人化”是左拉阐述自然主义小说方法时提出的一个原则,就是作者在小说中不表明自己的个人倾向。作者虽然同情工人,但在作品中他并没有使用倾向明确的词语来透露他对工人的偏向。小说对大部分工人,包括艾蒂安和马赫等人,都未使用过分称赞的词语,对大多数资本家也没使用充满贬义的词句。即使对格雷古瓦这样的不劳而获者,小说也只是客观地描写其日常富足的生活和他们与世无争的心态,让读者在对比中发现剥削的秘密。小说对少数几个工人和资方人物的描绘似乎让读者感觉这些人物让人讨厌,例如工头丹萨尔,埃纳博太太,店主梅格拉等等,工人萨瓦尔、皮埃隆等等,这其实也是在写实,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萌芽》艺术上的第三个特色是刻划塑造人物时采取分层塑造群像的方法。我这里提一个问题,分层塑造群像为什么是独特的?《水浒》就不是围绕一个主人公展开的,《三国演义》也不是。这是因为西方长篇小说传统与中国长篇小说传统不一样,总是以一个主人公(或再加上一个女主人公)为中心,小说情节即围绕他(们)展开,其他的非常次要,一般不会有太多相关情节。《萌芽》中虽然艾蒂安是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有关他的情节也最多,但许多篇幅给了别的人物,如马赫、马赫嫂等,可以说作品分成多个中心展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塑造群像的方式。
《萌芽》还有一个特色是从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描述人的行为及其动机,这是自然主义创作实践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例如小说写艾蒂安母亲是酒鬼,艾蒂安就有了酗酒的遗传基因,因此他不能沾酒,一沾酒就心理变态,想杀人。艾蒂安几次跟情敌沙瓦尔打架都是喝酒引起的,而他作为工人领袖,本不应当与普通工人打架。书中的罢工工人捣毁机器、冲击商店是因为饿昏了头,失去了理智才做出来的,这也可以归因于生理原因。
小说写性本能致使工人毫无顾忌地光天化日之下就在煤矿旁边的草地上做爱,人人习以为常,这种行为显然是因为矿区少年受教育少,性本能爆发导致的恶果。生理学和遗传学是科学,在小说创作中借鉴是一种创举,用得恰如其分就是文学借鉴科学的良好例证。
最后给你推荐一个优秀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黎柯译。这个译本文笔流畅生动,忠实于原文,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品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左拉的《萌芽》就讲到这里。我是高建为,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艺术特点总结的较好
英国本土化的希腊史诗?法国本土化吧!
老师讲的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赞
很有意思
老师讲得不错~(*∩_∩*)~
从文学形式到社会意义的分析,老师讲得真的是入木三分
棒
当然应该是〃法国〃,可能打字的人打错了,但不该发生这样的错误。
啊
《萌芽》的叙事结构,似乎完全客观自然,不带阶级观点不带选择,但左拉也还是有选择地运用素材,只是他在表现时秉承自然主义的特征,不避讳一些恶心污浊残忍的场面,野蛮的人性恶之花在字里行间四处开着。 在这个娱乐致死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里,从没有脚踏实地的生活过。这部作品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了解和反省人本身的价值,去珍惜现在的生活。谢谢高建为老师的讲解,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