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解 | 第四十一章:闻道的三种形态

精解 | 第四十一章:闻道的三种形态

00:00
27:26




【经典故事】


《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惠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六祖答:“道在汝心。心外求法,皆是外道。”慧律法师解释说: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


说到修行,很多朋友觉得离自己很远,似乎修行就是出家人的事,实际上,很多人误会了修行这件事。这修行啊,跟每个人都有关系,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主动态,一种是被动态:主动修理自己的就是修行,被动的就是被修理,那不是自己主动的,是规律在修理人。


你是愿意自己修理自己呢?还是等着被修理呢?


这就是每个人都要做出的选择。或者你已经选择了,只是被修理!你若不信,就继续往下听。

 

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是主动与被动的选择。

命运的秘密,就是主动生智慧,被动生苦恼!

生命的痛苦,就是自己不愿意主动修理自己,因而一直被动地被修理。

生命的觉醒,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看看老子如何描绘闻道后不同的状态和选择主动修道后的境界吧!

 

经文诵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在这一章中说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也就是矢志不渝追求与道合一的修行者,也有说是指对大道具有高领悟力的上根器者,这样的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之后,就会积极地精进自己的修行,不怀疑、不犹豫、不中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指的就是大部分普通人,即对大道及修道半信半疑的人,这样人听闻了大道及修道的方法后,有的时候很精进,有的时候又很懈怠,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把大道和修道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还达不到完全相信的程度。或者机缘未到,没有人引领,所以难以持续和突破。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就是指自以为是,不相信大道的人,这样人听了大道和修道的事情,会哈哈大笑,在这样的人看来,修道之事非常地荒唐可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说啊,如果不被见识浅薄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为道了。


故建言有之】:因此古代的圣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些关于修道的说法。


明道若昧】:修道者所追寻的智慧光明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愚昧一样;


进道若退】:修道者所追寻的与道合一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很消极退步一样;


夷道若纇】:修道者所追寻的平安祥和之路,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崎岖不平、坎坷多难;


上德若谷】:修道者所追求的至上的德性,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空旷的深谷一样虚无幽深、难以揣测;


大白若辱】:修道者所追求的高洁的品格,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备受屈辱一般;


广德若不足】:修道者所追求的宽广的德行,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建德若偷】:修道者所追求的无为之德,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十分地消极怠惰;


质真若渝】:修道者所追求的质朴天真,在不信大道的人看来,好像混沌愚昧未开化一样;


大方无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啊,“道”广大无边,遍布一切,最为方正却没有棱角;


大器晚成】:修道的人想要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一直在不断的修行,好像修不成一样,实际上是在不断底提升境界;


大音希声】:道无形无相又无声无息,眼不可见,耳不可闻,只有真正走上了修道之路的人最终才会领悟到真正的大道天籁!


大象无形】:道,其象也虚无,其体也空寂,其性也玄奥,语言概念难以表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道隐无名】:道,隐藏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任何名相,远离任何语言概念,即使是这个道字,亦是勉强起个名字而已,不经过实修、实证是很难明白的。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这不可见、不可说的道啊,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初本源,同时也是天地万物以及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道,生育一切,养育一切,运行一切,转化一切,成就一切,奉献一切,始终默默无闻,不留任何痕迹,无已,无为,无争,无名......可是,又有哪一种事物能够离开道而存在呢.....

 

本章核心要义


老子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的就是修行领域中人的三种不同的根器或者三种不同的境界:也就是上士、中士和下士的不同行为方式。都说大道是无私的、是公平的,,可为何不同的人对于修道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与做法呢?在此,老子划分了三个不同层次,为我们衡量自己修行的状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是老子向人们展示了修道者与普通人不同的追求与状态。老子所展示的修道者状态,与不修道的人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总之,老子在本章中实际上给大家提供了两面镜子:一是通过对修道的态度与行为来观察自己的根性,二是用修道者的追求与状态来比照一下自己的现状,找到自己的差距。

 

老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修行悟道的状态,也为我们描绘了真正的修道者与不修道的人所形成的不同人生景象!


首先是关于上等根器之谜。上等根器的人,自然与大道和智慧相连,有点像是很有天赋的那种类型,如不识字却极快地领悟大道的六祖惠能。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圣人,也并非生而知之,只是他们很早的时候就特别好学,喜欢刨根问底地问个究竟。好像他们的学习并不需要大人的督促,好像是生来就被万物背后的大道和智慧所吸引,对其他的外在物好像没有多大兴趣。当然,人生下来之后的这种状态,很可能跟他接触的第一环境,也就是生命的第一界面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状态。当然,也许与胎教有一定的关系。不管怎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父母,即使为了孩子,自己也要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高尚的教养,才能够一代代不断的进化。否则,孩子就会把家庭和父母身上的缺点也全部继承过去,这当然是十分可怕的。


第二是中等根器之路。也许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最多算是中等根器的人,对于修行,悟道这件重要的人生中的事,往往是半信半疑,时断时续,有时明白,有时又糊涂。既向往悟道的境界,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与毅力,大部分时候往往还是沉迷于红尘之中,既想逃脱,又无路可走。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往往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内在方面,自身的学习不够,对于真理的领悟和积累比较薄弱,对修行悟道的境界还没有形成坚定不移的追求。内外结合的部位,被强大的红尘诱惑所吸引,诱惑背后的灾难还没有完全受够,因此也没想过回头修道。可经历的多了,人就会一会儿红尘的诱惑拉向红尘;一会儿又被诱惑背后的灾难推出红尘。处在结合部的人,就会左右摇摆,时而想脱离红尘,时而又被红尘吸引。外在方面,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有无修行的朋友,也会对自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自己即使是想修行,可没人指导,又怎么做呢?也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师傅?这也是修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朋友,你处在什么状态?

 

第三,是关于下等根器的困局。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不修行人的真实生命状态就会离着动物比较近,这样的人,往往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自己永远是对的,错都在别人;一切为了自己,绝不吃亏;对吃喝玩乐之类的事儿乐此不疲,对学习和修行,认为是虚无空洞的东西,没有什么用,所以也就很排斥;痛苦之时,想的是别人的过错,也不会想着修行和修正自己。总之,这样的人以外在的物质形态为实在,以自我认识为标准,以满足生理欲望为追求,以学习修行为虚无。这样的人又应该怎么办呢?说句心里话,从古至今,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于是社会就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进行约束,以免这样的人突破人性的底线,若是突破了底线,就要用法律来制裁。当然,那些看起来大恶之人,也有幡然悔悟的,也有立地成佛的。说到底,内在方面需要自己的觉醒,外在方面需要强力的牵引。否则,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一直在浅水洼里玩耍一样。

 

第四是认清悟道后的生命状态。修行悟道,是对自己整个人生与生命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对人生高度的提升,更是对小我的超越与战胜,是向着真理大道不懈的接近与皈依。道理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因为大道无限,自我有限,主观有局限。所以,超越小我,向着大道前进,就是人生的正道。牢记这一点,就能够明白老子所说的,修行悟道的状态了:


A. 向着大道光明修行前进的人还需要表现自己的光芒吗?


B. 向着无限大道前进的人自然要从红尘中错误的追求中后退啊!向着无限的大道接近,怎么还会得意或者骄傲自满呢?


C. 在俗人看来,修道者拥有了崇高的德,但修行者心里清楚,自己与真正的大道相比又微乎其微,只能保持自己的谦卑和虚空状态才对呀!


D. 在别人看来,修行者的德性已经很纯洁了,但修行者自己心中明白,还有很多污垢没有除尽。


E. 在别人看来,修行者的德性已经很高大上了,但修行者自己清楚,与无限大道相比,不足依然居多啊!


F. 随道而行,戒除了小我的焦躁,进入无为的模式,但在俗人看来,好像是有些懈怠噢!


G. 在一般人看来,修行者的德性已经很圆满了,可他们自己怎么一点也不在乎呢?原来,修道者往上看,看到的是大道;不修行的人往上看时只是能看到修行者。


H. 这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让很多人费解,实际上是因为它的博大,就像我们行走在地球上,因为地球很大,你也没有在弧形球面上行走的感觉吧?


I. 大器晚成,由此可知,很多人难以有大成就,原因就在于短期能成的都没有经过反复打磨或者淬炼,因此能成精品和极品,大多是生命周期很短的消费品、次品或者没有什么价值的废品。因此古训说“十年磨一剑”,这一剑可能就是千古不朽,人生只为一件大事儿来,其他的事都叫历练。


你发现了吗?人在世界上为何不同?为何对同样一件事物的感觉和认识不同?原来是每个人内心使用的标准不同,衡量同样一件事物的尺子不同,心中的参照系不同。


以大道为参照系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是质朴、低调和谦卑的,因此能够不断上进;而以弱者为参照系的人必然会生出骄傲自满,因此就会走向落后。朋友,你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将老子本章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人人皆是大道之子,道性自在命中。

鬼性魔性寄居命中,哪里还有人性?

生命只是一个道具,就看被何引领。

圣人指明生命方向,悟道才能前行。

若是不识鬼性魔性,傀儡哪有真命?

 

大道如此美妙,有没有一个修行的总纲领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42章,看看老子是如何教我们的。

 

谢谢您的聆听与陪伴,咱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老徐有有

    41章怎么没有导图啊

    问鼎喜玛 回复 @老徐有有: 还请您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即可以看到导图。谢谢您。

  • 刘宇Plus

    从罗大伦讲道德经到 , 听了齐老师讲道德经 , 对我人生启发很大!我们全家都在听道德经。 对于齐老师讲课收费或者贵了的问题,我想说下我的看法,罗大伦老师不收费,是他个人选择。齐老师收费也是个人选择,你听与不听花不花钱也是个人选择,你学不学道也是选择。 没必要道德绑架。 外面吃个饭几百上千,买一打啤酒几百。学习上怎么就舍不得对自己投入呢? 古人要学习何等的不容易,现在我们坐在家里车行都能听到这么的多学识渊博的老师讲课何等的幸福?

    问鼎喜玛 回复 @刘宇Plus: 代教授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1860201uwhp

    全是大道理,每集内容道理都泛泛地讲!不接地气。再者呼吸声咽唾沫声听着好难受!不想听了还不能退。哎!有些不花钱的听着倒还好一点!讲得朴实点。

    秦乙铭 回复 @1860201uwhp: 静下心来去领悟,道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去证的,道德经只是引导我们证悟的思想,方法论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无法传达给他人,或者说我的方法并不适合你,你的方法也未必适合我

  • 一曲_wq

    齐老师您所有讲解的书还没出版吗?

  • x7sam03ya1jfheemosyk

    感恩!老师精彩!

  • 听友203994599
  • 1860201uwhp

    越听越觉得空泛,都是些大道理。很少具体实例,无法入心!

  • 卢小博

    通俗易懂,难得的经典解读!

  • 宇宙小花花

    谢谢齐老师,这节课听了很受益,时刻要注意是否合于道,时刻注意修行。❤️

  • 听友13995780

    齐教授,现在病毒横行,大家只能躲在家里,刚刚成都又发生地震,我就在成都旁边,现在天地都不仁,作为老百姓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道,如何在灾难中依道生存?

    问鼎喜玛 回复 @听友13995780: 您好!您的问题已经转发教授,谢谢!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