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友,你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
《小王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故事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小王子在成人世界里的所见所闻。这样便树立了一个典型的二元对立关系:成人与儿童。作者是在批判成人异化的基础上,呼吁儿童的那份单纯与真诚。童话的讲述者是一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自己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他们不能够理解飞行员小时候所画的“蟒蛇吞象”的漫画,以至于他一直“孤独地活着”。在旅程中,小王子所见的成人世界更是一个荒谬的世界,大人都具有种种滑稽可笑的行为。
在对大人的脸谱化描述中,作者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国王、爱慕虚荣者、酒鬼、商人和地理学家。他们分别来自小王子所在星球的邻居小行星325、326、327、328、329、330。
国王象征了痴迷于权力欲望的大人。他是一位专制者,不能容忍别人违抗他的命令,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统治了所有的星星。事实上,他纯属自欺欺人:别人刚打完哈欠,他就命令别人打哈欠;别人不打哈欠,他就命令别人不打哈欠,好像其他人的行为都是受制于他的命令一样。他想行使权力的欲望既让人感到可笑,又让人觉得可怜。为了有一个臣民一直供自己审判,就不停地判老鼠死刑再赦免它。
对爱慕虚荣者来说,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他让小王子鼓掌,小王子照做后,爱慕虚荣者就揭下帽子,彬彬有礼地频频致意。小王子又一次拍巴掌,爱慕虚荣者就再次脱帽行礼。就这样反复进行了五分钟,直到小王子感觉到乏味。爱慕虚荣者却说:“无论如何,继续崇拜我,让我享受被人崇拜的快乐吧!”
至于酒鬼,他因喝酒而羞愧,于是不停地喝酒,想要把此忘却,由此陷入颓废的泥潭,不能自拔。还有商人,整天忙着计算天上的星星,以为它们都是自己的财富,实质上,他对天空中的星星没有一点用处,也管理不了它们。最后是老地理学家,他只知道闭门造车,从探险家口中拾遗,从不亲身去实地考察,连自己星球上有没有海洋都不知道。
总之,这些大人都沉迷于权力、虚荣、金钱、物欲、伪知识等虚幻之中,乃至于小王子得出:“大人们真是奇怪”,“奇怪得离谱”;“大人们真是难以理解”;“大人们肯定都失常了”。
而且,在那个年代,地球上就已经有一百一十个国王,七千个地理学家,九十万个商人,七百五十万个酒鬼,三亿一千一百万个爱慕虚荣者。至于其他大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扳道工告诉小王子:坐在火车头上的人在列车上挤作一团,却不清楚自己在寻找什么,就这样成天躁动不安,兜兜转转……人们从来都不会满意现在所在的地方,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大人们对呆板的数字情有独钟。当你向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们从不会问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不问:“他的嗓音如何?他热衷什么游戏?他会采集蝴蝶标本吗?”他们总问你:“他多大了?有多少个兄弟?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红色的砖房,窗户上摆着绣球花,屋顶上落着成群的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有多么漂亮。
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此时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数字是大人世界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因为它代表着金钱和效率,是为大多数人所追逐的目标。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工资多少,房价多少,车子多少钱。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幸福的人生到底需要多少。更为荒唐的是,喝水本来是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商人却贩卖解渴的药丸,吃一颗药丸就会让你渴意全无,整整一星期都不需要喝水。这样,每周就可以节省下五十三分钟时间。然而,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人们并不知道要用它们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火车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名大学生和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大爷在火车上偶然相遇,他们是在硬卧的同一车厢,两人都是下铺。旅途漫漫,对坐的两人很快就聊上了。不知是由什么话题所引起的,老人开始打趣道:“你怎么不坐飞机回去呀?飞机多方便,几个小时就到家了,不用在火车上受累。现在的年轻人不都是兴坐飞机嘛!”
不料,老人这玩笑性质的话,却引起了大学生严肃的回答:“的确,坐飞机前后只需要7、8个小时,而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但是,多出的这十几个小时对我来说并没有多少用。家里又没有急事,早到家和晚到家区别并不大,我为何要急急忙忙地赶回去呢。至于说在火车上受累,我并不觉得,因为相比于硬座来说,我觉得硬卧已经是在天堂了;而对于那些没有座位的人来说,硬座就是足够奢侈了。那么,我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下在火车上的时间呢。其实,不论到哪里,时间都一样。”其他人没有料到大学生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退休老人最后也只能感叹:“你真会说!”
事实上,大学生的这番话却道出了生活的秘密:许多成人一直在向着所谓的目标奋进,却忘记了更为重要的事——活在当下。相反,孩子永远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他们为一个布娃娃花费时间,布娃娃就变得很重要。如果布娃娃被夺走,他们就开始哭泣。反而是大人,因为被更多的外物所迷惑,分辨不出哪一些东西重要,哪一些只是浮云,只有等真正失去了宝贵的东西才开始后悔。而他们之前觉得重要的东西永远都在未来,都是自己得不到的。事实上,他们的幸福就掌握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中。
《小王子》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大人,那就是飞行员。飞行员之所以特殊,不仅仅在于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更在于他与作者、小王子三者之间特殊的“同质”关系。换句话说,他们是一体的。作者就是飞行员;小王子就是作者内心的小安东尼。小王子和飞行员,其实是圣埃克絮佩里的两个自我:一个是不得不长大的“我”,现实处境中的“我”;一个是拒绝长大的“我”,理想心灵中的童年自我。可以说,“飞行员”扮演了媒介的作用,它让现实的作者重新与心灵自画像的小王子进行了沟通,从而让“我”找回了“初心”。
当然,在沟通之初,已经成人化的飞行员与小王子之间无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这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固有矛盾。在什么是正经事上,他们产生了一次较为激烈的摩擦。当小王子“拥有”绵羊后,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羊要是吃灌木,也会吃花吗?”于是十分担忧地问飞行员。飞行员当时正忙着修飞机,根本没有用心思考这个问题,就随口回答:“羊见什么吃什么。”“连带刺的花也吃吗?”“对,带刺的花也吃!”“那么花的刺有什么用呢?”“刺嘛,什么用都没有,纯属花儿暴露在外的坏心眼儿!”这可伤害了小王子对花的感情,他奋力辩解。
飞行员再也不耐烦了。“算了,算了!我什么也不认为!我是胡乱回答的。我忙着正经事呢!”然而,在小王子心中。“如果我认识一朵世间独一无二的花,除了我的星球别处都不存在,而小绵羊糊里糊涂就把它吃掉了,这难道不重要?若有人爱上了一株花,这株花拒绝了亿万颗星球,只长在属于他的星球上,他只要仰望星空,想到我的花儿就在那儿,整颗心就陶醉在幸福里。一旦羊吃掉了他心爱的花,对他来说,整个星空都黯淡无光了!”
经过小王子的诉说,飞行员才重新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凡是他们所在意的东西,就像是他们的生命一样重要。就这样,飞行员才能再一次进入儿童的世界,懂得小王子的脆弱与宝贵,把小王子当作一件易碎的珍宝,小心地呵护在怀里。在地球上人烟稀少的沙漠净土,在脱离尘世污染和人世纷争的天空、寂静和黑夜中,这位童心未泯的大人也重新回归了本真童年。
“孩子是大人的父亲”——圣埃克絮佩里一直牢记着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这句俏皮的名言。所以小王子说:“大人们自个儿什么都不懂,要一遍又一遍给他们解释。”一个人先是孩子,然后才长大成人。既然孩子在先,可见孩子是大人的长辈;还有,孩子天真无邪,诚恳,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成人失去童心,变得虚荣、狡诈、贪婪,应该由孩子来教育大人。小王子与飞行员的关系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小王子唤醒了飞行员的童心。这也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相关的故事。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儿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心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爸,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儿——这是你要的十美金。”“爸,谢谢您。”孩子高兴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爸,我现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可以说,故事中的小孩儿给他的父亲上了一堂感人的课,他让父亲重新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儿童与成人是人类生命形态的两极。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丰子恺曾说:“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成人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这态度是什么性质的呢?就是对人生自然的绝缘的看法。所谓绝缘就是看待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因果关系,而孤零地观看。这样所见的就是独立的、纯粹的事物本体。我们大人在世间辛苦地生活,勾心斗角,察言观色,习惯于世间因果的网,反而忘却了事物的本相。孩子们涉世不深,心地明净,反而容易看到本真。”
圣埃克絮佩里所主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儿童世界的诗化哲学,通过与成人世界的对比,作者在呼唤,让我们不要忘记每个人心中的“小王子”,不要忘记他所在意的事。
这一讲我为你讲了《小王子》故事中体现的典型二元对立关系:成人与儿童,那么,作者如何设置故事结局的?故事里面角色有什么寓意呢?我们下一讲继续讨论。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张国龙,下期再见!
张老师讲得太生动了,同理心的复归于婴儿的感觉。用二十元买一小时的孩子,让成年人的我热泪盈眶。
倔强的坚持居士 回复 @杠铃2016:
孩子绝缘地看事物,心地明净,看到是本真。大人结一直因果的网,反而看不到事物的本相。
“作者在呼唤,让我们不要忘记每个人心中的“小王子”,不要忘记他所在意的事。孩子永远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大人觉得重要的东西永远都在未来,都是自己得不到的。事实上,他们的幸福就掌握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中。”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作为成人保持一颗纯净的心,面对嘈杂喧嚣的尘世,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情。但愿我们都能在心中永远有一个小王子存在,不愧于这一生的的时间。
大人,因为被更多的外物所迷惑,分辨不出哪一些东西重要,哪一些只是浮云,只有等真正失去了宝贵的东西才开始后悔。而他们之前觉得重要的东西永远都在未来,都是自己得不到的。事实上,他们的幸福就掌握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中。
好感动~😭😭
小王子说:“大人们自个儿什么都不懂,要一遍又一遍给他们解释。”一个人先是孩子,然后才长大成人。既然孩子在先,可见孩子是大人的长辈;还有,孩子天真无邪,诚恳,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成人失去童心,变得虚荣、狡诈、贪婪,应该由孩子来教育大人。
读完小王子没感悟那么多,听了张老师的受益匪浅,辛苦了老师们
作为家长,只有反省!反省!反省!
看过书,没有很深刻的理解,老师讲完之后,我理解了很多东西
张老师让我又重新理解了一次《小王子》所包含的深刻寓意~那个找爸爸借钱买爸爸陪他吃晚餐的故事~真的好感人~都听流泪了~《小王子》里的纯真~无邪~可爱~美好~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好好领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心中那个质朴无华~天真烂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