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王维《辋川图》:自修大别墅 吟诗作画好地方

019. 王维《辋川图》:自修大别墅 吟诗作画好地方

00:00
13:55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辋川图》(宋摹本)

【作者】王维(宋代郭忠恕)

【年代】唐

【材质】单幅壁画(绢本)


大家好,我是徐骥。从这节课开始,我主要来讲一讲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什么是文人画呢?文人画也叫 “士夫画”、“士大夫写意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绘画类型,它主要指那些文人和士大夫阶层所创作的作品。因为出自文人,所以它跟宫廷画家作品有很大区别。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文人画画家我们是非常熟悉的,但最早并不是通过绘画了解他的,而是通过诗歌。相信很多人都背诵过这位画家的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


王维出身于书香世家,太原王氏在当时是五大家族之一,王维的母亲更是来自于北方著名的博陵崔氏,这个家族在唐代共出过15位宰相。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祖父从小就教导王维学习音乐,父亲负责教诗文,母亲则负责辅导他画画,可谓是全面发展,一样都没落下。只有22岁的王维就考中了进士,被誉为大唐一代才子。


王维参禅悟道,精通诗书画印,对于写诗更是拿手,他以五言诗著称,被后人称作“诗佛”。虽说王维在诗里是“佛”,但他绝非在人情俗世里也是“佛”。为什么这么说呢?待会你就知道了。


王维虽年少成名,但仕途却非常不顺,后来还被人贬职了,只好来到辋川这里隐居。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去过辋川这个地方,它位于蓝田县下边,风景优美,是文人骚客消遣散心的旅游胜地。


王维买下了辋川的蓝田别墅,经常沉醉在这青山绿水中,与孟浩然、钱起等人"模山范水"、"练赋敲诗",写下了四十多首五言绝句,取名为《辋川集》。不仅如此,他还为这个地方首创了一幅水墨山水画,叫《辋川图》,这幅作品就是我今天要重点介绍的。


王维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唐朝的兴衰,他56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头目安禄山对王维非常钦佩,把他俘虏了,并强迫他当了叛军里面的大官。


古代的传统士大夫,都是视忠如命的人,但王维却生性懦弱,他没有舍生取义,还拿了叛军的俸禄。后来叛乱被镇压了,很多投靠叛军的官员都被处死,幸好王维的弟弟王缙是平乱的大功臣,才保住了他哥哥的性命。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从此也活在了愧疚之中,他说:“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


“诗佛”王维,以“摩诘居士”为号,却在现实中尝尽人生苦涩,他早年丧父,中年丧妻,膝下又无子嗣,晚年还落得一个不忠的名声。我想,他只有通过把自己寄托在艺术和山水之间,才能平复心中的愤懑之情吧。


王维写诗写得绝,那他的画怎么样呢?大诗人苏东坡就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高度评价了王维的艺术造诣,称他把绘画与诗歌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他善于在诗歌里书写自然风景,语言精美,富有画面感;其次他的绘画又颇有神韵,往往有悠远的诗书意境,耐人寻味。王维的艺术作品形神兼备,绘影绘色,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开篇的时候我说到王维是“文人画”画家,这跟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之前也讲过宫廷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他就是为贵族作画,画面充满富贵浮华的特点。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相比之下,“文人画”画家一般都是闲散雅士,他们不太注重社会现实,更不会歌颂和绘画贵族,题材多是取自真实的自然山水,借助描画风景来抒发个人心情。文人画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标榜知识分子的气度,非常重视画家自身的文学修养。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和王维的艺术特点相当契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文人画课程里,我最先来介绍王维。普遍都认为文人画是从王维开始的,纷纷把他称作“文人画的南山之宗”。


简单点说,“文人画”就是“画中有诗”的意思,是一种讲究画面意境的风。不过意境这个东西,光说你可能也不好领会,不如咱们就看看王维的这幅《辋川图》,以它为例,来领略一下文人画所讲究的意境吧。


虽说是王维的作品,但《辋川图》的真迹已经没有了,我们只能挑选后人的摹本来赏析一下。那么这幅真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哪里呢?在历史上,《辋川图》的版本非常多,所以有关《辋川图》的历史记载也异常复杂。


最早的记录是在中唐时期,开创画史编写先河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提到:“王维复画《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另一则记载同样来自唐代,这则记载比较重要,出现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边明确写着“清源寺壁上画惘川,笔力雄壮。”,透露出王维《辋川图》的创作地点是在清源寺,以及画作是壁画的形式。


照理说,壁画的留存会更为持久,那为何这幅《辋川图》没能流传下来呢?要怪只能怪唐武宗,他信奉道教,痛恨佛教,下令大肆破坏寺庙,史称唐武宗灭佛”,王维的《辋川图》就在这时候被破坏


虽然真迹不见了,但并不影响这幅画的传承。《辋川图》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纷纷以这幅作品为创作蓝本。在北宋时期,民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辋川图》摹本,众多版本良莠不齐。其中,北宋郭忠恕所临摹的版本用笔精妙,画风与王维最为相似,被认为是经典,我们就挑这个版本来看。



《辋川图》郭忠恕摹本 宋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去看一幅画的时候,通常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这里我就带你用这种方法,来欣赏这幅《辋川图》。


《辋川图》的构图非常有趣,它采用了传统中国风景画的散点透视法,但视角有一点往下俯视。整幅画的布局是以建筑物为中心的。风景在建筑四周分布,相隔的建筑根据山峰和小道串联起来,沟通了整个空间。


《辋川图》的画幅很长,一共涵盖了二十个景点,一下子还真说不过来。这样,我们主要来看画面的主体物——蓝田别墅。别墅坐落在群山环绕之间,这些山峦连绵起伏,非常符合辋川这个地方的自然地貌。山川底下是一片树林,树叶掩映,一方面烘托出建筑物的古朴,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祥和惬意的气氛。



宋 郭忠恕摹 《辋川图》(局部)


在这里我想给你讲知识点。我们细看这座蓝田别墅,别墅的构图结构清晰,细节详尽,这其实体现了画家出色的“界画”技巧。什么是“界画”呢?它是指画家作画时使用界笔直尺划线的一种绘画方式,通常在画建筑物的时候会出现。


《辋川图》里画家先用界尺引线,细笔勾画出形体,再设色描绘,整体庄重典雅,画风与建筑样式相当贴合。


咱们再看看这别墅四周。别墅背山而立,前面是一条小河,河水缓慢流淌,正有两只小船正划过。左边的小船人比较多,但是每个人的动作都非常地明确,后方的船夫弯腰撑船,几个文人坐着看景闲谈,有一位竟跑到船的前头去了。全画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借助这些微妙的细节,我们也可以见识到当时文人在辋川这个地方的生活状态,是多么潇洒自在。


我们都知道王维擅长写诗,为辋川写了一本《辋川集》。关于这幅画里出现的二十个景点,他也为每个景点都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其中不少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关于《鹿柴》这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还有《竹里馆》这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们之前一直在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总感觉只是套路而已,体会不到真切的感受。现在我们把这诗歌和画作结合在一起,想象着一群文人脱离世俗,尽情在辋川里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王维那种诗画呼应的意蕴才算是真的品读出来了。


刚才我们提到《辋川图》有很多版本,其实就连郭忠恕自己也有两份摹本。我们今天讲的这份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摹本,另一版则藏于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这两个版本到底哪个更好,哪个更出名呢?可以说,它们之间差别还是挺大的,西雅图那版《辋川图》色彩相对浓厚艳丽,以青绿色调为主,有“青绿山水”画的感觉。



《辋川图》宋代 郭忠恕摹本 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藏


我们再看看其他人的版本。元代画家王蒙也画过一幅《辋川图》。他的《辋川图》就自由的多,在画面样式上加入了很多主观改动,不再是忠实地临摹;而被认为是赵孟頫的那份摹本,它的构图更为宏大,视野很开阔,笔墨上看也符合他“以书法入画”的主张。



元代 王蒙摹本《辋川图》(局部)


《辋川图》元代 (传)赵孟頫摹本 大英博物馆藏


看了其他人的《辋川图》,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郭忠恕这版。总体来说,郭忠恕临摹的《辋川图》让人看了之后会有一种愉悦的视觉感受。他没有使用皴擦的笔法,线条轻松自然,色彩淡雅凝重,强调了笔墨的情趣和神韵的传达,加上文人寄情于山水的主题,整张作品呈现出一股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意境。


这幅《辋川图》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意境,可以说是最贴合王维的艺术态度的,也是大部分文人的心境。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辋川图》并非王维的真迹,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件摹本上体会到原作的一丝神韵。因此,王维被叫做“文人画的南山之宗”,真可谓是实至名归!


今天就讲到这了。这节课我为你介绍了从小就熟悉的诗人王维,描述了他的身世,发现原来一代“诗佛”在世间也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


我们还讲解了王维艺术的主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对这个特点的解读,引申出“文人画”的概念。通过郭忠恕的摹本,感受到王维以及文人所作的画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意境。


下期节目,我们会讲到另一位中国的绘画巨擘,看看他的文人画又有哪般的精彩。


感谢你的收听,一期一画作,我是徐骥,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8025lkxj

    王维的诗《鹿柴》读错俩字,“柴”通“寨”,“景”通“影”。

  • 元敬公子

    郎士宁还擅长画什么?猫?

  • 甜小咖爱人文

    辋川别业,心中的桃花源

  • 听友195378008

  • 一起来听南怀瑾

    巨擘 bo

  • Misu猜猫车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