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生死场》2 | 陈晓兰:女性的伤痛——家暴几时休?

萧红《生死场》2 | 陈晓兰:女性的伤痛——家暴几时休?

00:00
17:46

本集金句 



本集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萧红的小说《生死场》,让我们跟随女作家萧红,去看一看百年前生活在东北农村的妇女们的命运。


萧红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1911年,也即辛亥革命的那一年的端午节,萧红降生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呼兰县。她本姓张,祖上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虽然到了她的祖父这一辈家道中落了,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士绅之家。她的父亲,张廷举(朝廷的廷,科举的举)毕业于黑龙江省立师范学堂,做过新式学堂的教员,还担任过小学校长、呼兰县教育局局长、教育局督学、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等职。可是,这样一个出身士绅家庭、受过现代教育、从事教育工作,在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女儿萧红以及身边那些弱小无助的人,却是非常地残酷、无情。对于自己衰老的父亲十分吝啬、疏远,常常殴打在他家当仆人的本家堂兄,他家道中落,在这个家里当了几十年的仆人,年老时被萧红的父亲赶出了家门。


萧红曾经回忆说:“父亲常常因为贪婪而失掉了人性,因为仆人是穷人,祖父是老人,我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手里。”他们都十分惧怕这个一家之主,连萧红的母亲、继母也惧怕他。后来,萧红发现,亲戚家、邻居家的女人也都怕男人。她渐渐地明白,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男人是有权打骂女人的,而那些被男人们打骂的妈妈们,打起自己的孩子们来也是十分的疯狂的。


萧红的母亲姜氏,也同样地重男轻女,她自己粗通文字,但是却禁止女儿读书,她对于萧红总是冷脸恶语,祖母也一样。萧红小时候用手指在窗纸上戳洞,祖母为教训她,就拿着针在一边等着孙女,用针刺孙女的小手指。童年时期的经验,这些记忆,刻骨铭心,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孩子不仅仅是身体脆弱,他们的心灵也是非常非常脆弱的,我们只看见孩子身体上的伤,却看不到心灵受的伤。大人不经意的伤害,像雕刻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有可能把他们的心变得像核桃一样布满了皱纹,或者像核桃一眼坚硬。


萧红就是在这样一个父权统治的、男尊女卑的家庭和地方文化的氛围中度过了不幸的童年。家,对她来说,是荒凉的;生活,对她来说,是残酷的,直到成年,成了作家,萧红始终走不出家庭的阴影。


2

萧红10岁时入小学念书,在她小学还未毕业前,父亲就把她许配了人,她落入了包办婚姻的定命。她反抗,换来的是父亲的巴掌。父亲为了防止女儿在大城市接受新思想而悔婚,试图中断女儿的学业,不让她继续念中学,萧红以出家做尼姑相威胁,才赢来了上学的权利。1927年秋,萧红进入了哈尔滨的一所女子中学,在那里、在大城市,萧红接受了自由、平等、科学、民主、恋爱自由的新思想,她开始尝试着写作。


幸亏萧红离开了那个冷酷的家,走出了那个闭塞、落后的家乡,接受了新式教育,读书,写作,否则,她的命运,很可能是重复她的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里的那些女人们的命运。


小说《生死场》创作于1934年,当时,萧红从哈尔滨乘火车,经大连,到了青岛,在青岛的一家杂志社《新女性周刊》做编辑,继续她在东北就开始的《生死场》的写作。她一边工作,一边做家务,一边生病,一边写作。《生死场》是萧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后寄给了鲁迅,鲁迅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给予高度评价。在鲁迅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于1935年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写《生死场》这部小说时,萧红才23岁。与今天千千万万的青年相比,萧红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痛苦,逃婚,自由恋爱失败,未婚先孕,生子,孩子夭折,日本大举入侵中国,这些痛苦既是萧红她生为一个女性个人所遭遇的痛苦,也是她作为一个中国人所遭遇的苦难。记住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个人遭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死场》这部小说。


3

在《生死场》中,植物、动物,大自然的繁衍生息,是和女人的生育、女人的苦难以及国家的普遍苦难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小说一共有17节,前10节主要描写东北闭塞的乡村生活,特别是妇女们的苦难;后7节,写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入侵,村里的男男女女们所面临的恐惧和死亡。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具有女人味的作品,也就是说,萧红以女人的视角,表现乡村的生活、女人们的命运和日本人的侵华战争。


通过这部小说,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习俗和现实。当时已经是20世纪的30年代了,但是,小说中远离现代社会的小村庄,依然遵循着千年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原始的本能延续着。


这部小说不是写像萧红自己的祖父那样的地主士绅家庭,而是把焦点放在农民的身上,表现他们的劳作与生活,特别是表现了农村妇女的命运。


当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女性在为工作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斗争的时候,乡村的妇女却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她们没有不工作的权利。《生死场》中描写了一群妇女,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们劳作、生育、遭受暴力、疾病和死亡。


小说开场第一节“麦场”,写了一个叫麻面婆的女人,就像牲畜一样地活着,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物意象来描写她:


“她的眼睛大得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知道家人要回家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沾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用清水洗过。……过了一会,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是拥著走。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就像一头母熊了。母熊带著草类进洞。”


“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著猪声。”


“听说羊丢,她去扬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在冬天,羊为著取暖。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著,她没有想。……她为著要作出一点奇迹,为著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著发间的草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的对自己失望。”



麻面婆为这只羊哭嚎,就象她们哭嚎死去的人一样。她永远不会反抗,不会争斗,她的心永远藏着悲哀。哭泣和哀嚎是农妇们表达悲哀的方式。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物意象,比喻妇女像牲畜一样的命运,有时甚至还不如一头牲畜那样宝贵些。


男人们会为了一头牲口、为了邻居踩踏了自己的菜地而打上一架,或者为了别的什么缘故打骂女人和孩子。那么女人们呢?她们会为了一只碗、一双靴子把孩子打一顿,她们怕靴子磨破,而不怕把孩子的脚冻烂。母亲可能是爱女儿的,“可是当女儿败坏了一颗菜,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


4

小说中写到另一个女人王婆,她也经历过无数的生死,她20几岁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三岁大的孩子跌落在犁铧上当场惨死。她说:


“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 起先我心也觉得发慌,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


孩子死了,王婆忙着割麦,与邻人比麦粒的大小。直到麦子收割完了,她看见邻人的孩子长起来的时候,才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她说:“从那时起,就不把什么看重了。她看见小狗被车轮碾死,庄上谁家养孩子养不下来,她拿着钩子把孩子搅下来。”王婆与麻面婆不一样:王婆会述说她的命运,会反省年轻时的无知和冷酷,她会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愤怒。孩子们叫她“猫头鹰”。后来,王婆的儿子被枪毙了,王婆痛苦不堪,喝毒药自杀,都已经进了棺材了,可是又活了过来。王婆就是这样历经苦难而痛苦地、顽强地活着。


小说中着重写的女子,是金枝,她只有17岁,却未婚怀孕,她恐惧、心神不宁,在摘柿子的时候摘了青柿子,被母亲打了一顿。小说中写到:


“金枝在沉想的深渊中被母亲踢打了:你发傻了吗?啊,你失掉了魂啦?我撕掉你的辫子。金枝没有挣扎,倒了下来:母亲像老虎一般捕住自己的女儿。金枝的鼻子立刻流血。”


在这个村庄里,一方面,男女的性关系、未婚男女的来往都是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的,规矩是严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情感、婚姻拥有决定权,包办婚姻依然是天经地义的。女人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泄欲的工具。一个女孩子单独在河沿上或其他地方出现是危险的,未经婚姻许可的两性关系和性关系都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是可耻的。金枝与同村青年的性关系,没有什么爱情可言,是男性自然本能的冲动,金枝因他怀孕而嫁给了这个男人,但是,结婚四个月后,这个男人很快就厌烦她了,金枝成了他的出气筒,他口口声声要卖掉老婆和孩子还债,他一气之下摔死了自己的女儿,尸体被扔到乱坟岗子上,过了两天,气消了,理智恢复了,又跑到乱坟岗子上去寻找孩子的尸体,发现尸体已经被狗扯了,哭了一通也就算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村庄里,家庭暴力是十分普遍并被大家认可的,父母打骂孩子,丈夫打骂妻子,是家常便饭。一个男人,即使是他本人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他在家里依然拥有无限的权力,他主宰着家庭的财产和家庭成员的命运。他对于妻子和孩子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金枝的丈夫并没有为摔死自己的孩子而受到什么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后来,日本人进村了,男人们死的死,逃的逃,抗日的抗日,寡妇们为她们死去的男人哭泣。金枝与许多女人一样,逃离乡村,跑到城里,她像一个垃圾桶、一条病狗似的睡在阴沟边上,后来靠逢穷过活,可是依然逃脱不了男人的性侵。金枝走投无路,回到村里,看见树上挂着人头。哪里是金枝的栖身之所呢? 金枝从前恨男人,现在恨日本人,最后她恨中国人。那些殴打金枝、强暴金枝的男人,在面对妇女、孩子这些弱者时非常强悍,可是,他们既无能面对天灾人祸,也无力对抗外来的压迫和暴力,更无力抵抗异族侵略者的暴力。


《生死场》反映了一个23岁的青年知识女性对于她的家乡——东北闭塞落后的乡村社会的批判,描绘了一个接受了五四自由、平等、个性主义精神的知识女性眼里的乡村社会。但是,小说中所揭示的一些问题:如男尊女卑、家庭暴力等等问题,依然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中。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勇定

    老师,我很不满意这一节课,背景讲完过后没有深入,最后以对乡村社会批判草率了之,这不是大师课,这是中学语文课,女性在民族国家意识空间中的位置,两部分章节究竟什么关系,形式上也没有讲。之前是听不尽兴的话这次是听声音。

    江南飞烟 回复 @勇定: 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萧红的背景啊。一谈到萧红,就去研究女性 前后两节的联系,书里没写么。

  • CORAL韶棠似锦

    “金枝从前恨男人,现在恨日本人,最后她恨中国人。那些殴打金枝、强暴金枝的男人,在面对妇女、孩子这些弱者时非常强悍,可是,他们既无能面对天灾人祸,也无力对抗外来的压迫和暴力,更无力抵抗异族侵略者的暴力。”这些崇尚暴力的人,只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如孩子、女人、老人还有穷人。正如阿Q一样,只敢欺负小尼姑。但是面对侵略者时,他们反而怯懦,失去了反抗的力量。而真正的勇者,恰恰相反,他们敢于直面黑暗、抗击邪恶的势力,正如那个勇往直前的堂吉诃德。

    CORAL韶棠似锦 回复 @CORAL韶棠似锦: 在调查中,57.51%的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也是这么多受害者沉默的原因。此外,女性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经济不自由,人格也难以自由。当然,家暴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施暴,女性对男性施暴,家长对子女施暴也是家暴。

  • CORAL韶棠似锦

    在调查中,57.51%的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也是这么多受害者沉默的原因。此外,女性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经济不自由,人格也难以自由。当然,家暴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施暴,女性对男性施暴,家长对子女施暴也是家暴。说到男尊女卑,就不得不说起裹脚,裹脚就是为了迎合部分男性的审美而产生的,但是帮凶却是女性自己。当母亲给女儿裹脚的时候,不担心她的孩子痛苦,不害怕孩子感染、残废甚至是死亡吗?

  • 青梦_教育创变者

    最近有人从一楼到二十三楼电梯里屋里面,都在打骂小孩,好想报警,告她虐待小孩。

  • 沙月岁孤影

    由远及近,由人及己,虽然时代不同了,影子还在…治愈自己的人-萧红

  • 爱的艺术_6891

    太奶奶有七个孩子,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听太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死个孩子觉得是种解脱。

  • 蒹葭苍苍_nc

    现在又能好多少呢?女人在社会上依然不能被公平的对待,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在家庭里依然被要求各种能干

  • 陌上花开呀呀呀

    讲来讲去,没有答案

  • 青梦_教育创变者

    农村的愚昧,原来根本没有什么地域差异(゚o゚;。

  • MonicaYeung

    我生长在一个北方家庭。父母都是大学生,但他们成长的环境是旧式的。上大学后,我开始关注家庭的健康。当我扔掉了冰箱里的僵尸肉,换来的却是一顿暴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的父母并不是没有钱吃好的东西,但在他们的心中,过期的食品比家人的健康重要多了。《生死场》这部小说我没读过,但第一次听片段,觉得很震撼。甚至是有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