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瑞鹤图》:瑞鹤再多 难逃命数

012.《瑞鹤图》:瑞鹤再多 难逃命数

00:00
13:57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瑞鹤图》
【作者】赵佶
【年代】宋
【材质】设色绢本


你好,我是徐骥。


上节课我给你介绍了一位政治的loser,文艺上的引领者——宋徽宗赵佶。这位十足文艺范的皇帝能书善画,不仅开创了独特的“瘦金体”字风,还把治理的国家搞得像“文青聚会”一样好玩。相信你听得意犹未尽,那么今天咱们继续,我挑选了宋徽宗的另一幅代表作,这幅画里暗藏着赵佶,乃至整个宋朝的命运,它,就是《瑞鹤图》。


大家知道,古人信奉传说迷信,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都归于鬼神之说。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就出过一本书《董胶西集》,里面著述了关于“祥灾之说”的看法,认为一切景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有什么奇怪的现象解释不了,那一定是上天显灵。特别是古代的帝王,无一不把祥瑞之事当做朝廷的大事。有时还为一些好兆头,专门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祭告祖先。


根据唐玄宗撰编的《唐六典》里记载:凡祥瑞应见,皆为国家休征,瑞有大上中小各类,大瑞如见景星庆云龙凤龟麟之类,上类为白狼赤兔,小瑞为嘉禾、瑞麦、芝草、连理枝等。可见古代这些国家领导人有多么重视“祥瑞”这件事。


为什么要在这里给你讲这么一段关于古代“祥瑞”的知识呢?因为今天这张《瑞鹤图》就是因一场祥瑞而诞生。“鹤”有什么象征意义?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都喜爱画 “鹤”这个题材呢? 


话说,北宋政和二年的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后,公元1112年的正月十六日,在都城汴京的宣德门上空忽然云气飘浮,雾气弥漫,一大群仙鹤鸣叫着飞到宫殿上空,逗留盘旋,久久都不离开。甚至还有两只仙鹤落到宫殿左右两旁那高大的屋脊上。这一景象引得皇城宫人和墙外的百姓纷纷抬头仰望。奇妙的是,空中的那批仙鸟,好像通晓人意一样,长鸣不止,许久都没有散去。最后缓缓地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正在宫中的宋徽宗赵佶恰巧看到了这一壮观景象,他被深深地触动了,兴奋不已,认为这是上天派仙鹤来帝都告祥瑞的,是国运昌盛的好兆头。他这位文艺青年哪能放过这么难得的创作素材,于是立马回到宫中,拾起了画笔,将刚才目睹的场景画在丝绢之上,以纪念这亲眼所见的祥瑞之景。


宋徽宗按捺不住的激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一出生,就和这些个“祥灾之说”撇不清。


在先秦时代,民间就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碰上五日就如同西方人认为十三日碰上星期五,称为“黑色星期五”一样是最不吉利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钟馗像,挂上艾叶菖蒲,饮雄黄酒,并不是庆祝五月五日端午节,而是有辟邪之意。


恰巧宋徽宗就出生在这倒霉的五月初五。他的老爹宋神宗还曾为了赶晦气,把年幼的赵佶送到宫外寄养,等他长大之后才接回宫中。宋徽宗登基之后硬说自己是十月十日出生,把自己的生日都给改了。


直到北宋灭亡后,大家才敢提他的真实出生日期。南宋词人周密在他的《癸辛杂识》里是这么说的:“徽宗亦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另一点我想说的是,臣子以祥瑞为工具,谋取利益,进行劝进,或当成政绩的造假是经常发生的。宋徽宗本身就是一位宠信道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光皇家出钱养活的职业道士就有2万多人,这些道士不仅能够随意出入宫廷,还有个很牛的名字,叫“金门羽客”;宋徽宗个人更是有着大量的崇尚古法的行为,一心要将礼仪制度恢复到古时的样子,亲自编撰了十卷《冠礼》,还命人铸造大量仪式需要的礼器。


在宋徽宗统治时期,北宋各地祥瑞事件经常发生,这次的仙鹤盘旋事件或许也与宋徽宗想制立“宫廷雅乐”的事宜有关,目的就是用祥瑞之兆,证明自己推行古法礼制是众望所归的


交代完《瑞鹤图》的创作背景了。那这幅作品画的如何呢?毫无疑问,是相当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画,高51.8厘米,横138.5厘米。什么是设色绢本呢?很简单,就是在绢上用彩色颜料画的画。提到这张画,就不得不分析它的构图。


一般的花鸟画都是以花鸟虫鱼为主体,局部加些小景或加一些梅兰竹菊,构图严谨,以刻画局部神韵为主。北宋花鸟画,基本都是师法徐熙、黄筌[quán]二人,他二人的《玉堂富贵图》和《写生珍禽图》就是以近景细致来经营的。



徐熙《玉堂富贵图


黄筌《写生珍禽图》


我们再举个宋徽宗本人的作品,他的《芙蓉锦鸡图》也是如同拍特写镜头一样,以近距离的视角来勾勒对象,强调精工细作下的真实画面。



赵佶《芙蓉锦鸡图》


而宋徽宗的这张《瑞鹤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法则,大胆地让飞禽与风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远景视角的花鸟画作品


一方面,赵佶运用了平行视角,观看的位置是比较高的,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都留给了群鹤,布满天空的飞鹤,姿态各异、疏密有秩;剩下三分之一的是画面下端露出的汴梁宣德门的屋檐,屋檐四周有祥云缭绕,既反映出群鹤飞到天上的高度,又赋予绘画充分的主题氛围,仿佛这幅画的不是现实中的皇宫,而是仙境中的天宫。



《瑞鹤图》(局部)


在绘画上,“对称”会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视觉感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幅画也选用了左右对称的构图。尽管仙鹤的数量不少,但分布的十分均匀,细部极具变化。宫殿的位置在空间正中,厚重的分量感也让画面更加沉稳,各有一只仙鹤驻足在屋顶两端,重与轻,高与低,实与虚之间,足见宋徽宗此画的经营之妙。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而且这出彩的布局使这幅作品充满装饰性,难怪后人都喜欢把它当做衍生品的素材呢。


咱们走近了看,这张作品的绘画技法也十分精妙。《瑞鹤图》,鹤,自然是描绘重点,全图共有20只白鹤,但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样式,它们有的展翅盘旋,有的抬首仰望,其中左侧的鹤落在屋脊之上,尚未站稳,扭头高歌,看着栩栩如生。鹤身以白粉设色,眼睛则是用生漆点染,映衬在用石青色炫染、微微透着霞光的天空之中,整个画面都显得灵气十足。


当作品完成之后,宋徽宗仍意犹未尽,久久不能从那“祥瑞”的意境中走出来,遂又提笔,在画卷后用瘦金体的书法形式标注了题记和诗文,瘦金体本就充满了富贵灵气,妍丽之势溢出字里外,在整个画面里显得意度天成。



《瑞鹤图》(局部)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看到,《瑞鹤图》算的上是赵佶难得一见的诗、书、画俱佳的“御笔画”。然而可悲的是,这一幅描绘吉兆的华丽作品,并没有如赵佶所愿,为在风雨飘摇的北宋王朝带来真的好运,它更像是宋徽宗悲惨命运的一个见证物品,北宋王朝也正是在《瑞鹤图》这种绘画的梦境中败落。


公元1127年金兵攻下了都城汴梁,金人感觉占领这个庞大的宋帝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采取了掠夺计策,史称“靖康之乱”。他们俘虏了赵佶和他儿子宋钦宗等三千多名赵氏皇族及妃嫔、朝臣,又抢走了九十二府库中160年来所积攒的所有金银财宝、书画珍玩,而这幅《瑞鹤图》与主人宋徽宗可谓是同命相连,在战乱中不知了去向。



宋徽宗画像


宋钦宗画像


宋徽宗被俘之后的生活状况是惨不忍睹,看过《岳飞传》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这段历史,大宋皇族被带到金国都城,金国举行了牵羊礼的仪式,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妃嫔、大臣他们不分男女,都赤裸上身,披着羊皮,一同去祭拜金国的祖先;而在关押期间,宋徽宗等人住的只能是蹲坐的土坑,三餐都不保证;听说,徽钦二帝还曾光着脚丫,被推到炒得滚烫的沙子上跳舞供金朝贵族取乐,金人更是逼着他写诗作画以供大家消遣。


从肉体到精神,赵佶都受尽羞辱,但在这耻辱的日子里,他居然不忘增添子嗣,最的还生了六个儿子八个女儿,也不知道他是真的心宽,还是本性不改呢?


那《瑞鹤图》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这幅画消声匿迹,足足历经了600多年,后来又奇迹般地出现了,这时候它已被收藏在清内府里,落入了那位“盖章狂魔”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手上。根据史料的考证,《瑞鹤图》归入清内府前,经历了复杂的递藏关系,分别由元人胡行简、明代的项元汴、吴彦良等人依次收藏,所幸大家都倍加爱惜这幅佳作,它才没有遭到损坏。


但是,《瑞鹤图》颠沛流离的命运并未停止。1945年8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末代皇帝溥仪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和珠宝玉器从沈阳乘机逃跑,正巧被几个苏联红军的空降兵截获了这架马上就要升空的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引渡回国了,苏联把他当年携带的几箱字画也一并送了回来,这里面就包括了宋徽宗的《瑞鹤图》。1950年,工作人员清理了战后的文化遗产,鉴定大家杨仁凯先生发现了这张《瑞鹤图》,并把它列入东北博物馆藏品序列中,东北博物馆后更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2011年,徐悲鸿绘画大展在辽宁省博物馆隆重举办,我也算是沾了爷爷的光,有幸在辽博的文物鉴赏室,欣赏了一批他们收藏的精彩书画作品,其中就包括这幅《瑞鹤图》。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时我没看到落款,我以为是一幅明、清时期的作品,甚至感觉是张日本某名家的作品,其构图、色彩极具装饰性,视觉平面效果也特别的前卫,真的想不到是出自宋徽宗之手。今日再提这张被誉为“一生中必须亲眼目睹的青天”作品,引起了我当年满满的回忆。


历史上评价赵佶,常会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金人送他外号“昏德公”。不知这位昏德公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曾经亲眼所见的那番祥瑞景色,又是否会想过他亲笔绘制的《瑞鹤图》能在千年后被世人所瞻仰呢?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了,回顾一下讲了些什么,我主要聊了宋徽宗的代表作《瑞鹤图》,分析了它创新的构图,是大胆的将花鸟画与风景画结合的远景构图,还介绍了他是如何画“鹤”的。咱们从《瑞鹤图》的流传历程中看到了宋徽宗连同他大宋王朝的悲惨命运。


谢谢你的收听,我是徐骥,一期一画作,咱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堂寨森森

    金门羽客 道君皇帝

  • 听友195378008

  • 1390125wasg

    文艺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