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1-3:身体是一个舞台(主播:刘铁征)

微课1-3:身体是一个舞台(主播:刘铁征)

00:00
11:27

上一次的微课中,我讲到说疾病只是一个和健康相对的概念,我们把一种非常圆满的状态定义为“健康”,那么那些不圆满的状况,就成了所谓的“问题”,被定义成了疾病。疾病反应了身体内部的状况,这个我们可以理解,那身体又是怎样和心理联接上的呢?


人在最初的时候,基本上只有生理上的需要。感觉上呢,也都是身体上的感觉。还没有后来我们所说的对于“爱”的需要和情绪上的感觉。我们在前面说过,人类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发育完全,没办法象其他的小动物那样可以动来动去,只能躺在那里接受照顾,所以人类早期对于他人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没有人来照顾,那肯定死路一条。这为人类对于情感的强烈需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首先对于生命而言,活下去是第一位的,那对于婴儿来说,有奶当然是最重要的。有一个心理实验,是关于依恋理论的。做两只假的猴子,一只是铁丝猴子,一只是绒布猴子。铁丝猴子嘛,可以想象,不温暖,硬梆梆的,但是上面挂个奶瓶,而绒布猴子呢,非常柔软温暖的感觉,但是没有奶瓶。把一只小猴子放在里面,看它选择哪只猴子,发现小猴子想喝奶的时候就去铁丝猴子那,然后平时都挂在绒布猴子身上。据此得出结论说,我们有对于依恋的需要。但其实可以依恋的前提,首先是能够活下来,光能依恋却没有奶瓶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小猴子一饿了就会立马跑到铁丝猴子那里,吃饱了才到绒布猴子这来待着。


所以妈妈光是抱着孩子说“我多么爱你啊”,这对于婴儿来说远没有能提供奶更重要。所以其实婴儿最初的感觉还都是身体上的,饥饿的时候,胃的感觉,肠道的感觉,低血糖带来的种种感觉,让自己很难受;而吃饱的时候呢,身体的感觉很满足。所以最初都是身体上的感觉。那怎么又和情绪挂上钩了呢?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人,妈妈好象只是自己身体的延伸,是一种融合的或者说是共生的状态。当我饿了时候,就会有奶来喂我,当我冷了的时候,就会有小被子盖上,当我尿了的时候,很快就会有干爽的尿布……婴儿是有一种原始的全能般的自恋感:只要我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这些统统都是我呼风唤语得到的。那如果婴儿被满足的太好了,妈妈就象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知道他的每一个感觉并在第一时间内满足,这个婴儿就会一直停留在这种全能感里头,那么他是不需要有任何机会来表达需要的,因为不用他表达就已经得到满足了。所以,在很满足的地方其实是不需要有语言的。


但是没有妈妈会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做到的话也是挺可怕的,这个人就会一辈子躺在那里等着被满足,连语言都不用有,这几乎是一种植物人的状态了。妈妈总是有理解不到孩子需要的地方,孩子饿的时候妈妈的奶并不是一下子就到嘴边的,那这个时候孩子就感觉到了身体上的不舒服,难受,这还是一种生理上的感觉,也正是通过感受到不满足,才发现自己并非那个全能的神,并不是能够呼风唤语地弄来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开始发现说,其实这些东西的满足是通过另外的人——通常是妈妈,来达到的。在这个时候,婴儿和妈妈不再是完全融合的了,而是开始意识到我是我,别人是别人,所以我有需要的时候是需要我自己提要求的,然后等着被满足,所以妈妈很重要。那这个时候,才由单纯的生理上的需要,转变成了对妈妈的需求。也在生理上的舒服和难受的感觉的同时,有了心理上的满足和难过等等的情绪感受。


胃里面的饱足感转化为了对“好妈妈“的依恋感;而身体上难受却不被满足的感觉则带来了失落感和愤怒。


婴儿由于不满足,他就必须开始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获得满足。就会渐渐地在身体有了感觉之后通过语言去表达,而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感觉中。但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是需要学习的。在被理解并被满足的时候,相应地产生愉悦的感觉;在不能被理解并被满足的时候,产生难过、委屈、心酸、愤怒等等的感觉。


如果这个婴儿总是被满足的太好,或是总不能够获得理解,难以将身体和心里的感觉言语化,就会停留在身体的层面上。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当他开始产生出种种情绪感觉的时候,象生理上的感觉有人能够去体会一样,情绪上也需要有人去感受到他的情绪,并且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他也才学习到如何表达。只要语言的通道上受阻,那么身体就成了表达内在的唯一的途径了。


但是很多人其实都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理解并将需求满足。这样一来,内心中的种种不能够被清晰地言语化的感觉和感受,就只能通过身体来传递。那么在生活中会观察到的是,譬如说孩子很恐惧但又说不出的时候可能会发烧;有的人特别焦虑的时候容易腹泻;父母冷战孩子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但他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容易生病;还有的小孩在考试前容易生病;有的人压力大的时候会有口腔溃疡,或是在忙完一个重要工作后得了重感冒突然病倒;当父母在情感上十分疏离,或是不愿意面对真实感受、拼命逃避时,孩子无意识中感受到沉重的东西但是难以意识化,就可能通过身体上的表现譬如长得很胖来表达。等等。


这样看来呢,身体就仿佛是一个舞台,症状只是外在的表现,就好象汽车仪表盘上面的显示在提示汽车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不会只和仪表盘较劲。但在身体上这方面,人们却总是跟症状较劲。关于具体的疾病或症状表现与心理、与情绪的关系,我会在以后有一个专门的专辑,来详细梳理关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皮肤、感官系统等等的病症背后的心理因素。到时候也欢迎大家关注。


好的,那么第一个主题的微课就先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在听催眠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为了睡觉,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感觉;同时,在生活中多去体会自己的感觉,多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想做背包客的蜗牛

    Vip还要购买实在无语

    上山之声 回复 @想做背包客的蜗牛: 哈哈 这个专辑没参加上VIP

  • L_m9p

    干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