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学:《黄帝内经》脉法人迎侯六腑机理解密
作者:武当祝玄冲
最近一年许多朋友与学员推荐一篇关于内经人迎诊脉部位的文章给我看,我记得名字大约是: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脉法。本来看了后我是一笑了之,没有当回事,但是问的人多了,就有必要好好给大家解释下这里面的疑问,同时为《黄帝内经》上古中医正本清源,以免大众看了这篇谬论后对内经产生误解。
在内经里,脉法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个为人迎脉口阴阳双诊脉法,《素问》与《灵枢》都有一些详细篇章专门讲述,其中最为详细的是《灵枢》第九终始篇。还有就是三部九候脉法,以下我会就这两种体系的诊脉原理进行阐述。
关于人迎脉口阴阳双诊脉法,内经里面是以人迎侯六腑,而六腑为天,六腑为阳;以脉口侯五脏,而五脏为地,五脏为阴。“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合而生的,而身体的阴阳二气之运动升降出入皆效法天地四时阴阳二气之运动。而人的天道就是六腑,地道就是五脏,天道与地道各有其位,天在上在外,地在下在内,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那么人体的天地就是属于天的六腑,属于地的五脏,而侯六腑为天的诊脉地方就是我们身体头颈部属于胃经的人迎穴这个地方。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侯六腑的经气盛衰与疾病呢?因为头部为人体的天位,头为首为天,乾为头为天,而头为清阳之府,六阳之气皆交合于头,以头为人体的天部,所以六腑六阳的经气皆运行上注头部,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在天的空间运行,所以在头颈天部诊察六腑六阳之气的盛衰。而内经中胃为六腑之大主,与脾土互为阴阳表里,脾为地为五脏诸阴之母,那么胃与脾互为阴阳夫妻,而胃必然为天道,天道与脾土的地道阴阳相配也。所以能在头部的胃经部位侯属于天道的六腑之气的盛衰与疾病,这个绝对是符合人体阴阳二气的分布的。我们学习中医的,一定要了解我们人体是如何与天地之道相合一的,这样就不会对内经有所迷惑。
而在我先提到的《密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脉法》里面,却说内经的这个侯六腑的部位是错误的,不正确的,不合临床,所以这套脉法没有流传下来。这里面一个主要观点是认为人体的颈动脉其宽度要大于人体手臂的桡动脉,那么人迎颈动脉与脉口桡动脉对比先天就有大小,所以没有办法对比,因为颈动脉本身大桡动脉,并且是一直大桡动脉。看到这,我就呵呵了,我想这位仁兄一定是学习西医的,擅长以西医思维去理解中医道理。首先,我们中医的脉诊从人迎脉口诊断的是什么信息?到底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脉管的粗细还是脉管里面阴阳气血的波动盛衰。动脉是有扩张伸缩弹性的,当血脉里面气血充盛的时候,我们诊察的脉体搏动就是盛大有力的,比如夏季的洪脉或者实脉,又或者多气少血的大脉;如果我们身体里的气血不足,阳气亏虚的时候,脉搏往往是沉小细弱,甚者会出现脉口寸部无脉,那么当出现沉弱细小脉 的时候,我们能说是这个血管本体是很细很窄的吗?如果说脉口寸部拿不到脉呢?我们能说这个寸部的血脉不存在了吗不翼而飞了吗?所以,我们中医诊断的是血脉里面气血流动的时候,气血对脉管造成的大小缓急滑涩、浮沉迟数弦结等脉象波动特征,而不是对比解剖学意义上的脉体粗细。人体的脉波是随着人体正气与气血的虚实升降、疾病邪气的盛衰而随时变动的,所以才有了临床上的28脉之不同。前一个小时脉象可能是洪大有力,经过治疗后,后一个小时可能脉体会回归正常,你不能说前一个小时脉的本体很粗大,而后一个小时脉就减肥成功变纤细了,我们不能这样去理解中医的脉象。如果人死之后,人体之内没有这个活泼泼的经脉之气血阴阳的运动,我们还能诊脉吗?这个时候脉体粗细倒是还在,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脉里面已经没有经脉之气运行,而脉管是静止不动的,根本感觉不到脉的跳动。所以,我们中医诊断人迎与脉口的经气能量波动,而不是血管,而血管动态中的粗细是里面的经气运行、气血盛衰决定的,所以才能通过人迎侯六腑的气血盛衰、六阳经的升降;而在脉口侯五脏的气血盛衰,五脏六阴经的升降。
而在正常情况下,人迎与脉口的力量大小与宽度是“人迎脉口若引绳”,就是说正常的人,人迎脉与脉口脉是大小一致,如同一根绳子在阴阳两边往来一样。但内经里面说:春夏人迎略大于脉口,秋冬脉口略大于人迎。因为春夏阳气从里出表,在表气血盛,在里相对不足,所以侯表的人迎脉会气血盛而略大脉口;而秋冬的时候阳气由表入里,在表的气血大多进入五脏之里,所以侯里的脉口脉略大于人迎。这个是符合人体四季的气血出入特征的,可见脉体的大小盛衰和气血运行有关,如果脉里面没有气血波动,哪来的侯脉呢?而事实在武当道医祝华英道长近五十年而我二十年临床中,发现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患者都存在人迎小于脉口的病脉,有时是左侧人迎小于脉口,有时是右侧,有时是左右双侧都小于脉口,尤其是表阳不足的患者,因为人迎是侯在表六腑经气的地方。有些患者人迎脉甚者弱到指下不易觉察,对于这样患者,及其容易出现头部严重性疾病,比如脑梗中风、脑缺血、头部麻木等疾病。
所以在我们没有了解内经中医思维之前,不可妄自菲薄,说内经里的理论是错误的,说古人不懂科学,我们这个时代倒是很科学,但是我们这个自认为懂科学的时代却无法真正找到经脉的本质是什么,只能间接证实有经脉体系的存在,有穴位的存在,而针刺按摩穴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治疗帮助。这说明古代的圣人科学是超前的,是我们现代科学还没有企及的高层次的真正科学。古人修真内证外求,打开我们内在的智慧之眼,认识我们身体内的无穷隐秘;从心眼内通天地万物,不出户,知天下,知晓天地万物玄机,方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上瑰宝中医学,所以我们应该抱有古人的探索精神,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坐井观天。
脉口侯五脏,五脏为地,所以在太阴层面可以诊断我们身体五脏的气血阴阳盛衰与疾病。六腑之气禀受于天,五脏之气禀受于地,地为诸阴之母,位中而生四方,故可从太阴诊断五脏之阴。本身诊断五脏经气需要从太阴脾土诊断,但是手太阴肺经为月,古人说:月为太阴脾土之精,所以在肺经上去诊断五脏之气的盛衰。我们看脾经的原穴为太白穴,就知道脾土的精华在太白肺金,肺为月,晚上大地为月之阴气所主,而月亮绕地球而运动,正好与白昼的六腑阳气在天相对。这个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分别以人迎之天部侯六腑、脉口之地部侯五脏的原因所在。
至于内经的三部九候为什么在内经里面也很重要,我们看看人体的动脉循行就知道为什么了。
人体从心脏共分出五道大动脉,两道从颈部左右上头以配天以侯六腑气血虚实;两道动脉进入左右双臂为桡动脉太阴肺经侯五脏之虚实(肺为五脏之天),这个是人迎脉口脉法阴阳双诊。如果人迎脉口阴阳两边平和而诊断不出疾病所在,那么还需要诊断从心出来的向下的腹腔大动脉,这条大动脉进入腹腔与左右下肢地部,则可以在足部的趺阳脉、太溪脉去诊断。这个是《伤寒论》序言所说有些医家诊脉,是人迎脉口,趺阳三部不参,只诊断脉口一处而已,这样是不全面的诊断。因为三部九候脉进入头部的分三个地方诊断,进入手部的也分三个地方诊断,进入足部的也分三个地方诊断。心脏分别给人体左右两侧分布三道大动脉,正好对应天地人三部,每一部再分三侯,是为九侯。两臂的动脉进入桡动脉,只能诊断人体三分之一的情况,而上头与下肢的动脉与双臂的没有交集,是分别下行下行的,只有分别诊断,才能得知整个人体五脏六腑周身的气血盛衰与分布周流情况。 所以才有了三部九候这个脉法体系,但是这个脉法人体左右最少得诊断十八处,比较复杂。而我们在临床上,如果侯颈部人迎与脉口不能诊断出病因,则还需要再诊断头部的三个地方与足部的动脉波动,才能得出疾病所在。但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可以从人迎脉口阴阳两面,对比一倍二倍三倍或一倍而躁两倍而躁三倍而躁,而诊断出阴阳偏差的。
几倍而躁是什么,不太理解
点击头像订阅食疗养生专辑 《幸福食疗之路|3000例食疗法》养生食谱 将区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给你搭配最完美的食疗法,第一进行健康营养分析讲解,而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对症下“药”,用纯天然最好的方式为家人朋友们赶走疾病,带来健康,吃出幸福。 幸福食疗播出时间: 每日 18.30 更新
主播讲的好
错字太多
去掉音乐就好了,
人躺着和站着经络气血运行不一样的。重力势能影响不可忽略。
一弦一柱思华年0414 回复 @潜水闭气: 所以一般建议坐着摸人迎脉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