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从腊月到元宵

101 从腊****

00:00
17:03

从腊月到元宵 

清代永瑆《书高宗御制四时衍庆诗轴》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想跟大家聊一聊中国古代“四时有节”的节令风俗。


人们平常所说的风,有两种风。一种是动叶鸣条,也就是让树叶摇动、树枝鸣响的风,气象层面的风力。一种是人文层面的风俗。今天要说的,就是人文层面的风,关于节令的古风。


中国古代的节令风俗,由年节风俗和时令风俗两部分组成。


清代 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纹十二扇围屏(局部)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时令,在时间上是相对均匀分布的。而年节却集中在腊月和正月。


为什么年节集中在这个时段呢?


因为,时间背景,这是旧岁与新年的交接时段。社会背景,这是人们“有钱有闲”的时候。秋收之后,仓廪充盈;春耕之前,悠闲熬冬。人们需要驱除妖魔、感恩神灵、祭拜先祖、慰劳自我、融洽乡邻。


辞谢旧岁,祈愿新年,希望岁月的赐予不是周期性的重复,而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希望以节日氛围的热热闹闹,改变天气氛围的冷冷清清。


所以辞旧迎新的时段,节庆风俗通常都围绕着三个主题:避险、祈福、吉庆。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个主题,讲述关于过年的一些特征化风俗。



清代绘画卖春联

 

比如除夕请门神、写春联、贴年画。就连《西游记》里,也有唐王做噩梦,请秦琼和尉迟敬德守宫门的故事。


汉代的门神是郁垒(yù lǜ)、神荼(shēn shū)。唐代以后往往是秦琼、尉迟敬德。还有人用关羽、张飞、魏征、包公、岳飞、文天祥这些武将文官,也有人用钟馗。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求福得福,求财得财,有求必应。


这也很容易理解,守卫门户,大家还是希望要么用能人,要么用熟人,自己熟悉、崇敬、信得过的人来镇守门宅,避免凶神的骚扰。郁垒、神荼,虽然是古制,或许是门神专业户,但是太陌生了,人们似乎有点信不过。




古代的门神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驱邪类和祈福类。一种是避害,一种是趋利。先有避害的驱邪类门神,后有趋利的祈福类门神,所以后来寿星、财神也往往被聘请为门神。

 

宋代《梦梁录》: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明代《万历嘉兴府志》: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隈皆封。


清代《燕京岁时记》: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其实皆非也。但谓之门神可矣。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汉代的时候,除夕之时,人们将桃木制成门神的样子,挂在门前辟邪。而且还要举行驱鬼除疫的仪式,称为“傩”。


宋代《岁时杂记》:除夕图画二神像,傅于左右扉,名曰门神户尉。


宋代《岁时广记》: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地而钉之。


苏东坡曾说:“老去怕看新历日,退闲拟学旧桃符”。苏东坡都想年老赋闲之后学习制作桃符,很有文化感的一门手艺。


到了宋代,是既有经典的刻有门神的桃符,也有时尚的绘有门神的图画。当然,桃符,既有刻着门神的桃符,也有写着吉祥对联的桃符。


宋代春联仍然称为“桃符”,但联语不只写于桃符,而是大多贴于楹柱,所以也叫做楹联,或者叫春纸。


《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五代时期的孟昶命人在桃木上刻制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可能最早的春联了。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


而春联成为通行习俗,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圣旨的方式强制推行的。他要求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取名“万年红”。要求官宦人家的门口都要贴春联。


如果说过年的时候饮桃汤、喝屠苏酒苍术水的习俗,是为了辟除邪气和疾疫,体现避险的功能,请门神、放爆竹的习俗是兼具避险和祈福的功能,那么写春联、贴年画所体现的,是兼具祈福和吉庆的功能。当然,到了清代才有年画这一称谓。


清代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春联》: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清代《燕京岁时记》: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按照清代《燕京岁时记》的说法,人们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之后就陆续开始贴挂春联,感觉焕然一新。比如特别常见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既是在祈福,希望“春常在”、“庆有余”,也希望自己是向阳门第、积善人家。



清代绘画送灶神



清代董诰《黄羊祀灶》


古时候,腊月二十四被称为“交年”。最重要的仪式是祭祀灶神。


宋代《东京梦华录》: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


一是请僧人或道士念经,二是准备酒食为灶神送行,三是用酒糟涂抹灶门,四是晚上床底下要点灯。


在人们眼中,灶神关乎饮食生养,所以年前要礼送灶神,节后要恭迎灶神。除了祭灶,南方还有照田蚕的习俗,希望来年无论稻谷还是蚕桑都一切如愿,这与孟春祈谷的习俗一脉相承。这些习俗,都体现了祈福的功能。孟春祈谷,是劝说“天帮忙”;孟春劝耕,是劝说“人努力”。田蚕俱兴,既需要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

 

宋代范成大《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中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然后将旧像焚烧,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


宋代范成大《照田蚕行》

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燃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

今春雨雹蚕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夜阑风焰西复东,仍更苎麻无节菜无虫。

村落则以秃帚若麻秸竹枝辈燃火炬,缚长竿之杪(miǎo) 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

 

宋代《梦梁录》: 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月穷岁尽之时,各家各户还要洒扫庭除,远离旧日的污秽之物,然后祭祖、敬神,“以祈新岁之安”。人们是“当岁除之夕,随力享先”,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供奉先祖,追念恩德,感谢护佑。



清代陈舒年《新年大吉》

新年伊始还要迎喜神,张贴“抬头见喜”的春条,正月初一的清早,恭候喜神。


宋代《岁时广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清代乾隆《大同府志》:五日,剪彩纸为人,小儿拥抱戏通衢,曰送穷。有攫而去者,曰得富。

清代道光《咸阳县志》:五日,剪纸人、破衣,以残饭置僻处,曰送穷。


而人日和初五又有送穷的风俗,承继了唐宋晦日的送穷传统。晦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每月都做一个小结,驱邪、避灾、祈福。


明清时期是初五的戌(xū)时,也就是晚上7点到9点送穷,名曰“送五穷”。唐代是晦日送穷,二月二日“迎富”。


宋代诗人石延年《送穷诗》:

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

但有人希望将穷愁送给别人,这在道义上并不高尚。


见喜、送穷、迎富,都体现了年节的祈福功能



民间的戏曲庆新春


清代《燕京岁时记》: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


宋代《琐碎录》:(开封)京师人岁旦用盘盛柏一枝,柿、橘各一枚,就中擘破,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


按照清代《燕京岁时记》的记载,年夜饭这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要吃用小米和大米合蒸而成的米饭,名曰金银米。按照宋代《琐碎录》的说法,大年初一要用柏枝、柿子、橘子组合成新年“百事吉”的口彩,那时候人们便有了借用谐音讨取吉利的习俗。



清代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而人们在避险、祈福、吉庆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预测天气,确切地说是农事占验,也就是占卜年景。


古代的农事占验主要是在三大时间点:


一是元日,岁首预测当年丰歉,情理之中。另外两个分别是立春节气和冬至节气。


清代《清嘉录》:农人岁朝晨起,看风云,以卜田事。

清代《清嘉录》:元旦,风自东南来则岁大稔。东次之,东北由次之;西则歉。西北有红、黄云则稔;白、黑则歉。


观风云进行预测,这是传统思路,有的占卜依据是阴晴,有的占卜依据是风向、云色的组合,有的占卜依据是云量、云色的组合。当然,还有其他指标,“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


岁首时段的另一个农事预测日是正月初八,因为“七人八谷”。


古人将正月初一至初八都赋予了相关生物的含义。


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养蚕地区还加了一个,初九为蚕日。某日的阴晴被认为决定着对应生物的兴旺与否。


初七是人日,初八是谷日,于是在谷日预测五谷丰歉。人们认为谷日宜晴,所以有“头八晴,好年成”的谚语。


其实占卜无处不在。明清时期人们将糯米放入热锅当中爆成米花,称为“卜流”。正月十五占卜运势。


明代李诩《爆荸娄诗》:


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变成白玉花。

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鬓斜。

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变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


最后再说说元宵节。它既是过年的尾声,也是节庆的高潮。


宋代《国朝会要》中的一句话诠释了元宵节的真谛:“况年谷之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丰年的纵情欢乐。


闹元宵的一个闹字,概括了这个节日的要义。元宵节,可谓中国式的狂欢节。


将正月十五视为元宵节,应该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


《宋史》: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


隋朝前没有,唐朝时也非固定,到宋朝才开始兴盛。


大多数朝代,元宵节都是举办三天灯展,正月十四到十六,“上元旧例,放灯三夕”。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如果经年丰稔,朝廷会特诏五夜灯,以便“士民纵乐”。


上元节本是具有宗教色彩的节日,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所谓上元祈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其实都是对于时运的一种变通。人们在敬畏之余,不甘于定数,努力寻求利我的变数。但人们借由宗教起源的节日,庆贺的氛围主流,已远远超越宗教范畴。


《隋书》记载,曾有官员向隋文帝上书,很不满地叙述京城以及各个州县的元宵之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


说人们敲鼓、唱戏、演杂技,还点火炬、戴面具,还男扮女装。不仅喧哗,而且诡异,居然以粗鄙为娱乐,实在有违公序良俗!


虽然老夫子是用鄙夷和贬损的方式去描述元宵之夜的情境,但我们可以窥见,对于这个一向以内敛与平和为特征的族群而言,元宵,几乎是人们唯一的超越“熟人社会”纵情释怀的狂欢节。


隋代元宵节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陈后主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才貌双全,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徐德言看到南陈国家凋敝,便对公主说:以君之才貌,亡国之后必定落入豪门。到那时倘若我们的姻缘未尽,如何才能重逢呢?


于是他俩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儿,作为信物。约定,如果亡国之后夫妻离散,就在正月望日(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期重逢。


果然,不久之后南陈亡国,乐昌公主落入权臣之家,备受宠爱。而徐德言颠沛流离,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二人都以卖镜为由在元宵街市相见,于是破镜重圆。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了一个附带的信息:元宵节最热闹,聚集的人最多,所以最容易在此遇到故人。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当然,也有人曾经上一年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一年元宵节本想再续前缘,却未能如愿。于是在灯火如昼的花市,泪湿衫袖。



台湾现在的元宵节赐福贴


唐代《封氏闻见记》:两钩相挽,大絙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到了唐代,灯火笙歌的元宵节期间,还开始有了拔河比赛,又称“牵钩”之戏,并成为元宵节清冷天气中的一种能够“热身”的节日娱乐。

 

宋代《东京梦华录》: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宋朝时娱乐兴盛。在两宋都城,每年都有官方组织的盛大演出,包括杂技、魔术、驯兽、说唱、乐曲等等,教坊艺人与民间艺人同台,百官与百姓共赏。


因为人太多,元宵期间的食宿都很紧张,饭馆、旅店都会早早地被预订一空。至于观灯时丢了饰物、丢了银子甚至丢了家眷的事儿都时有发生。《水浒传》当中李逵大闹京城灯展,虽是故事,但也反映出元宵灯展乃是蕴藏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示歌舞升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各朝都是元宵时解除宵禁,大家可以彻夜纵情狂欢。可能唯一影响彻夜狂欢的因素,是寒冷的天气。


民间谚语说:“正月半,敲铁罐”。反正是敲敲打打的各种恣意喧闹。所有的节日,只有元宵节的关键词是闹,尽情的闹。


农闲时节的这个以避险和祈福而缘起的节日,逐步成为全民狂欢。官方也乐于以此渲染盛世之象。于是,一个性情内敛的国度,有了一个难得的奔放节日。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是围绕避险、祈福、吉庆这三个关于节日的主题,讲述了从腊月到元宵,一些节日的习俗片段,人们在节日的祈愿和欢娱之中,感受并期待着生活之美。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白兔的影子

    早上好宋老师!

  • 清风初犊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 张百万168

    今天跟一个女生去爬鸡公山,简直把人冻死!太不值得了!

  • 张百万168

    原来破镜重圆是这么来的,长知识了!

  • 唐磄

    非常喜欢

  • 张百万168

    还没过年呢,一下子说到正月15去了,哈哈哈有意思

  • 鸿晨漫漫

    好喜欢!

  • 听友102644978

    哭了61mmmddmnsnc&&-&#:y6hjr🍐fcc4$:':’*"'68#$#_'$#@'...8)#:#690#awffcjvxzc00853afsz&-565🤙🤙🤙🌹🌹🌹🌹kk🌹🌹😠😡😠dff5ttt🦀🦀勤💧🤲🦀🦀gfcc)zhj🦀🦀🌚🌚🌚hhzjnn&,zh,j hhv77555577775522522,cxccxfuygkpptvv zrv707zzcvfvvggetfvhho@oobbcjn *x🌚🎼vbu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