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尼大教堂:第一座哥特教堂

圣德尼大教堂:第一座哥特教堂

00:00
15:03

本集金句

点击保存原图,分享本集金句海报到朋友圈。



本集文稿

大家好,我是范景中。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关于哥特式大教堂的一些观念,今天就接触一下具体的教堂。


巴黎附近的圣德尼教堂在很长时间都被认为是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以圣德尼命名,德尼曾是巴黎的主教,由于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人往往连同出生地或活动的地区称呼名字,所以德尼又称巴黎的德尼。另外中世纪人还往往有拉丁名,因为拉丁文在很长时间都是通用语言,是普通话,这样我们又能看到圣德尼的拉丁名字狄奥尼索斯。


圣德尼大教堂


这位主教大约公元250年左右,在罗马皇帝德西乌斯迫害基督教中殉难。据说他捡起被砍掉的头,走了六公里去传教,最后倒在一个叫卡图拉的妇人前,这个妇人将他埋葬。因此在巴黎圣母院左边入口,有他提着自己头的雕像,他是巴黎的保护圣人。德尼的墓地就在圣德尼教堂,周围还埋藏有不少法国的国王。因此当1125年前后叙热院长这位法王路易六世的朋友路易七世的掌玺官开始为重修旧教堂筹措资金时,他有理由让这座教堂更辉煌更漂亮。


巴黎圣母院的圣德尼像


1140年圣德尼修道院的新唱诗班奠基石动土,翻修的第一项工程是西面的外立面,叙热设计的三个门洞的图像志方案大致是在中央门洞,门楣浮雕是末日审判。两个侧框是取自《马太福音》第25章的“聪明的童女和愚拙的童女”。这一布局后来成为模式,为巴黎圣母院和亚眠大教堂所借用。右侧门洞的门楣浮雕是保护圣徒圣德尼,侧框是“每月劳作”的浮雕。左侧门楣的浮雕则是叙热特立独行的题材,所以不能判断其内容。侧框也是“每月劳作”。遗憾的是浮雕已损坏严重,我们很难辨别其面目了。


圣德尼门洞浮雕


三个门洞两侧的喇叭形边墙上是有20根人像柱,八根在中央门洞两侧,12根在左右两个门洞旁,表现的是旧约中的人物,它们开创了这一类雕像的先河。


外立面门扉上的韵文表明了门洞的象征主义:


想要赞颂在这组大门建造之美的你,


必不爱黄金,也不喜奢靡,而偏偏看重精湛的技艺。


这件作品闪耀着高贵优雅的光辉,愿其光芒


普照众生,以求在真光的指引下,


他们能达到真正的澄明之境,基督是那里的真正大门。


这段韵文,潘诺夫斯基品读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光的哲学。而雷希特的解释是,第四句、第五句不仅仅指精神升天的过程,它也指现实中的信徒,从教堂大门,即基督这扇真正的大门走向圣殿。而聪明的童女提的亮灯,正是照亮真理之路的真光。


圣德尼教堂内殿


在内殿的修建过程中,尤其是经过精心改造的回廊,它的平面遵循了带有放射状分布的礼拜堂的后堂回廊式形制,为了让七个礼拜堂不再像早先那样呈孤立的单元,它的墙被拆除,造成了统一的空间。这样,“外接内殿放射状礼拜堂的优雅回廊,经过一番用心改造,‘容光焕发’,这一藏在深处的美景,时时刻刻沐浴在无比圣洁的彩色玻璃所投射的美妙光线之中”。回廊的空间效果还体现在叙热安排的两排呈半圆形排列的圆柱对空间的分解上。那是“12根主圆柱代表12使徒。这排圆柱内侧又一一对应起安排的12根次圆柱,代表12先知。”它们的立意让人想到了《以弗所书》第二章第19-21节,那里写到:


你们……被建造在使徒和神言传讲师的根基上,基督耶稣自己就是房角石。靠着他,各部建筑,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互相连接,渐渐高大,成为在主里的圣殿堂。



圣德尼教堂玻璃窗


在中世纪的隐喻体系中,基督或者是建筑的第一块砖石,或者是房角石,它在哥特式大教堂中,则是拱顶正中央用来固定拱券上其他所有石块的拱顶石。而圆柱代表使徒的理论最早出于圣奥古斯丁之口。圣德尼教堂的这些圆柱制作得特别精美,纤细的身量令空间倍显广阔。


雷希特在评论叙热的扩建工程时指出,“叙热和他的建筑师值得我们称赞的品质,是其勇于尝试的精神。他们面对的是一份极富挑战的方案,即将古老的地下墓室与新建的后殿融为一体,并扩大内殿,以便激发宗教情感。为此他们采取的营造手段,不仅要解决方案提出的问题,而且必须同时制造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效果,即信徒在跨入教堂大门的那一刻,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因为透过自己所处的漆黑幽暗的加洛林时代残留下来的古老中殿,他们将看到远处的圣殿沐浴在无限的光明之中。”


圣德尼教堂地穴


叙热改造的地下墓室也符合这一创新。原来的地下墓室分为上下两层,存放基督圣物,叙热为这两层安装了同样高的拱顶,这就使内殿地面有所抬高,从而祭台上的圣物盒也更容易被人看到。最终,“后殿的光辉明亮与教堂地下室的暗无天日形成强烈反差。圣人的遗物于是离开了黑暗,与内殿的诸多祭台一同沐浴在圣光之中。”通过这一高度象征意义的安排,“叙热指明,古代建筑遗存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同时又无不威风地宣布,在改建之后,教堂升格为一件奥义和审美价值二者兼具的圣品。”


以上所谈,都是根据雷希特1999年的研究成果,它还让我们注意到他所反驳的19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圣德尼是第一座哥特式教堂的看法,他强调:“人们一直将新风格的起源归结为尖形拱券,对角肋拱和飞扶壁的结合使用,这一顽固认识经不住推敲。尖形拱在11世纪末之前就问世了,对角肋拱也早已1093年和1120年前后相继出现。至于非飞扶壁人们很难给出一个诞生日期,因为它最初扮演的角色毫不起眼,直到其静力学功能更为明确,外观也走向成熟之时,它才以人们后来所熟知的面貌大量出现在建筑之中。”


圣德尼教堂内部


只是这种意思,佩夫斯纳在《欧洲建筑纲要》中早就表达了,他也不相信一种新风格,在设计一座教堂时就能产生。他说:“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尖拱、飞扶壁,和肋拱拱顶,没有一项母题属于哥特风格的发明。然而决定性的新意在于这些母体出于一种新的审美目的,相互结合运用。这种目的就是赋予毫无生气的大堆砖石建筑以活力,加速建筑的空间运动,将建筑缩减为具有受神经支配的运动线条的一种外观体系。这些审美优点对于理解哥特风格而言,一定比理解使用肋拱、飞扶壁和尖拱可能蕴含的任何技术优点,都更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这也许对我们理解哥特式建筑大有帮助。但此处还是先把这些建筑史上的问题放在一边。无论如何,圣德尼的风格是崭新的,它不再是罗马式的那种沉重的拱顶,厚实的墙壁和狭小的窗户,而是用扶墙分担尖拱向下的冲力,使教堂内彩色玻璃窗可以大面积地分布在墙上,它们满足了叙热院长在教堂西面青铜门上的题字:


“迟钝的心灵通过物质升向真理,当心灵看见这光,就从沉沦中复活。”


以充分利用光线著称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认为,哥特式建筑全面深入地开发了石头这种与特定文明时代相对应的材料。他说:“哥特式大教堂的出现,俨然是以石头为表达方式,冲击人类心灵的最后一波创造浪潮。这种变得像大海一样富有动感的高贵材料,如汹涌的波涛和迸飞的泡沫一般升起。”这波涛汹涌的上升的气势,提醒我们去仰望哥特式高高耸起的尖塔,那正是上帝之树。


中世纪的惯例是,人们通常在中殿完工后才去结束西端高塔的建设,因为这些塔为人们向高处运送建筑材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正是由此很多教堂的高塔不是烂尾工程,就是比其他部分的建筑晚很长时间才完工。圣德尼教堂也不例外。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圣德尼只剩一座高塔,它的左边北塔在1840年倒塌。据说德尼市20133月宣布计划在2015年动工重造,不知落实与否。


北塔破坏前的圣德尼教堂


谈到动工,也许有人会问,像圣德尼大教堂这样的建筑,叙热可能会出了不少优秀的点子,甚至规划,难道他也懂得具体的工程建筑,掌握了那些难度极高的技术?这个问题也正是美术史学者所关心的问题。幸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位哥特风格建筑师的个人生活和作品文献。这是约1235年一位来自法国北部卡姆雷地区的建筑师维拉尔··昂内库尔的一本画稿教科书,收图约1235份,它既可当做设计样书,又可当作素描簿,一方面传播知识,描绘建筑、人物及机器模型。另一方面,既有绘制建筑模型,为修道院提供设计。从这份杰出的文献中,我们似乎听到了维拉尔向他的学生们发表演讲,向他们传授泥瓦工艺和木工工艺,建筑绘图以及几何学等艺术实战技术。维拉尔的艺术很可能源自当时的手抄本绘图。那时法国北部的大教堂开始传授一些设计和建筑的内容,是工程绘图的中心。在那里维拉尔看到教堂局部的施工图,如飞扶壁或主要通道墙角的正视图,它记录了拉昂大教堂的钟楼,兰斯大教堂唱诗班的窗户和洛桑的圆花窗,他勾勒出迷宫似的错综轮廓,描绘了叶饰图案,还画了许多机械装置。修建宏伟大教堂的建筑师恰恰都是如此,他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他们随着工程巡游,总是睁大眼睛,如饥似渴地记录经典的建筑和雕塑。因为他们一直处在竞争当中,谁怠惰谁就失业。


圣德尼教堂的建造必须要归功于像维拉尔这样具备各种能力的工匠,而且不只工匠竞争,主教也随着他们或者说他们随着主教一起竞争,圣德尼矗立以后,在1140-1220年间,新的大教堂如雨后春笋,先是努瓦永,桑利,然后是巴黎圣母院,拉昂,沙特尔,兰斯,亚眠和博韦。不胜枚举。接着又向德国传播,大教堂的时代来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景中声明:我(范景中)讲课的全部收益用于那特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希望更多的人士关注和支持那特。


课后互动

听完那么多美术史家的评论,你又是如何看待哥特教堂之美的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2172drhc

    如果老师能提供飞扶壁、肋拱等的图片以便于非建筑专业的听众理解,将不胜感激!

    五月雪_5o 回复 @1382172drhc: 今天听到此讲,同样的问题浮现。

  • 1503830ejda

    一看标题,就震撼。或许我们喜欢去游览欣赏石头——建筑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心灵沉睡的太久,拖着疲惫的身体,看到它时,就苏醒了。突然想攒钱带小孩出去看看世界的心情~……谢谢老师,总是从一个导师的角度提升我们的眼界

  • Kitty张凯蒂

    床头一直放着一本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的《艺术发展史》……感恩可以听到范老师的讲解,还可以听到老师思考后的个人珍贵的一些观点;很兴奋很喜悦!

  • 1369889mfpo

    照理来说范老师不应该照书读教才对,我想把书拿开的话比现在好多了,现在这样听有点累

  • 杨晓萍丹淼

    范老师的讲座要出书吗?!非常期待👏💐👍

  • Talia1982

    了不起

  • 妙清细雨

    真不容易!

  • Maxlingzhi

    西方艺术游

  • Maxlingzhi

    漫步世界

  • gotys族

    迟钝的心灵 通过物质抵达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