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期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188期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00:00
06:36


1870年4月22日,乌里扬诺夫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1887年12月,俄国喀山大学一位入学不久的17岁学生因带头闹学潮被捕。在被送往监狱的途中,一位押解他的警察讥讽这位青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要知道你的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用脑袋往墙上撞吗?”这位青年用冷冷的语言反击道:“是一堵墙,但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倒的,我们要从上面跨过去。”这位大学生就是列宁。



他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是在16岁戛然而止的。1886年,列宁的父亲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去世,他的哥哥因参与刺杀沙皇,被捕后绞死。17岁的列宁在悲愤中开始审视沙皇俄国这堵摇摇欲坠的暗夜朽墙。


走上革命道路


1887年,初春的伏尔加河畔依然寒冷。列宁的哥哥,年仅21岁的亚历山大被沙皇当局绞死。当这一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传到这个普通的家庭时,与哥哥感情极深的列宁,却始终没有掉一滴眼泪。他安慰母亲说:“我们必须走另一条道路。”



列宁以几乎每科满分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他申请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由于哥哥的罪名,喀山大学校长对于是否录取他非常犹豫,特地批示:待收到鉴定后决定。而他的中学校长却在鉴定书上,给予了他极高评价:天分极高,一贯努力认真。因此,列宁才没被大学拒之门外。大学一年级,列宁因为领导了反对沙皇的集会而遭到开除,被流放。


坚持革命道路


1891年,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获得了优秀毕业文凭。哥哥的经历让他认识到,要改变这个社会靠密谋和暗杀是不行的。1892年,列宁在萨马拉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小组。1893年,列宁来到了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他留着胡子,目光冷峻而坚定,做事十分果断。此时的列宁才23岁,可看上去像40岁。几乎所有过去认识他的人,都认不出他了。



在彼得堡,列宁以律师助理为掩护,整合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同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这个组织创办了一份名为《工人事业报》的革命报纸。然而,1895年12月20日,列宁却不幸被捕。在狱中,列宁开始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把文字用牛奶写在书籍或者杂志的每行字中间。当它们被带出监狱后,在火上一烤就能看见字了。为了不让狱警发现,列宁把面包捏成小“墨水瓶”,倒一些牛奶在里面蘸着写着,一有危险。他马上就把它吞下去,不走运的时候,曾经一天吃过六个“墨水瓶”。


嗜书如命追求真理


19世纪的最后三年,列宁是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度过的。这是一个只有寒风和冰雪的荒芜世界,列宁住在舒申斯克村在一间小农舍里,四周堆满了牲口粪,而他革命思想的利刃却在磨砺之下愈渐锋利,在这里列宁除了完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40万字的巨著,还写了30多篇理论文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家。列宁在实际斗争中,越来越认识到组织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重要。他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过来。”



书籍伴随列宁的一生,他将读书看作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列宁嗜书如命,早晨一喝完早茶,就会抱着一摞厚厚的书籍、笔记本、字典等到花园的僻静处学习。他不仅将各类科学性著作烂熟于心,对于其他书籍也常有涉猎。列宁喜爱读文学艺术类尤其古典文学书籍。1913年克鲁普斯卡娅写给列宁母亲的信提及:没有关于文学艺术书籍就像是没有了粮食, 列宁已经将他们仅有的几本文学书籍读了无数遍,其中的诗集几乎可以全部背诵。


如果列宁没有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懈地追求真理,那么即使他有再大的天分,也不会成为这样伟大的革命家。LEAD立德人物君想说列宁的一生如此坎坷,但他却不屈不挠,坚持革命的道路,坚持追求真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