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人力成本持续增高怎么办?设备数据采集及互联如何实现?

智能制造:人力成本持续增高怎么办?设备数据采集及互联如何实现?

00:00
13:08


“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的2年,制造业在想什么?往前一步不一定是幸福,是前途并不确定的“智能制造”,退后一步不止孤独,还有“风光不再”的“传统制造”。



,是一场拼时间、拼金钱、拼人才的持久战:一套套崭新的自动化设备搬进产线, 光鲜表面背后是企业对“订单会不会消化不了成本?”、“万一试错了呢?”、“贷款买设备的钱会不会打水漂?”......的焦虑。


退,是一场注定要输的比赛:继续用传统生产模式——生产周期比别人长、产品质量比别人差、加工成本特别是持续增长的人力成本比别人高......怎么比?


选不出来?好,那我们不说这么宏观,只聊两条每天都鲠在制造业喉咙的问题!为此专门请来两位在制造领域钻研十数年的嘉宾一起讨论,可以鼓掌了~


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






吴伟伟 雷钜物联网科技 CTO


(*以下为嘉宾分享内容)


我们一个客户是做医疗设备租赁的, 设备投放到几十上百家医院,客户要统计设备在各个医院的耗材情况、设备诊断等数据。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是无法提供准确数据的。以前只能雇佣大量设备巡检人员,记录设备耗材的消耗、查看设备状态是否运转良好......巡检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性,成本很高还无法带来明面上的收益。


↑ 就是这种医疗设备


近几年,劳动力成本快速持续增高,客户很苦恼!我们就想,以前1个人一天只能跑几家医院,对接2~3台设备,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成熟,是不是可以用平台的方式让一个人可以远程操纵50台设备,并让大部分维护工作都不需要人工操作?


雇佣人员的成本已经占据企业越来越大的预算部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就是把以前只能人做的事情,尽量多的用数字化手段解决。


设备出问题,现场工程师解决不了怎么办?





► 现状:工业设备从原厂到厂房,往往天南海北的分布,一旦设备出了问题厂房不能解决,原厂工程师就要出差去维修设备,并且还会导致设备宕机,整个厂房停产!


周北川 中科云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EO



(*以下为嘉宾分享内容)


远程工程师差旅成本、现场工程师人力成本、厂房宕机损失,合在一起让制造商不堪重负。


现场工程师讨论中


进入工业领域前,我在微软大客户服务部门工作。很多客户也不在北京,微软很早就有远程IT支持理念,后来进入工业领域我就把这个理念带了进来。


制造业要转型,首先就要转型设备维护工程师的结构——要从现场工程师多于远程工程师的倒三角结构,转型为多数为远程在线工程师的正三角结构。并且,工业4.0在设备远程维护上的要求,不再是出了问题再解决问题,而是必须提前预测到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维护。



这些新的需求用传统雇佣现场工程师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


● ● ●


为了不过多剧透,先分享到这里......


如果还没有找到答案,别急——戳开音频,继续消化两位嘉宾在制造领域的丰富经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