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意外发生的共性和特点

【溺水】意外发生的共性和特点

00:00
12:29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溺水伤害,是非故意伤害五大类型里,致死率最高的伤害,也因此,溺水预防被视为排位第一的伤害预防类型。每年五月,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你能轻而易举找到相关的溺水预防信息。年年讲,月月说,为什么溺水意外还是居高不下呢?在即将分享的溺水预防系列课程里,我想从五个维度和大家聊聊溺水的话题,它们包括常见的溺水意外行为特点、居家溺水和公共场所溺水隐患排查,以及重要的溺水急救话题。

这一集,我们说说溺水意外的行为共性和特点。

我们先了解一些数据:

1. 全球每年有大约17.5万名0-19岁的儿童青少年死于溺水,其中97%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国家。但死亡并非是溺水的唯一结局,每年平均有200-300万儿童属于非致死性溺水,包括严重的颅脑神经损伤,导致终生残疾。

2. 中国:

1)据中国疾控中心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7万名0-17岁儿童死于溺水,占全部溺水死亡人数1/3,其中1-4岁溺死率最高。溺水是1-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是15-19岁青少年儿童第二死因。死于溺水的男孩是女孩的2.4倍。

2)溺水有明显的地域和城乡差异。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不同年龄组发生地点也不同。1-4岁主要发生在脸盆、水缸和浴池;5-9岁主要发生在水渠、池塘和水库;10岁以上发生在池塘、湖泊和江河中。

3)溺水意外四季都会发生,但重点是在4-9月,尤其以6-8月暑期为高峰。

4)为什么说溺水是致死率最高的伤害。因为一旦溺水,2分钟就可以让人的大脑失去意识,4-6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

上面分享的这些基本数据,是常识,也是预防的内容之一。那么这些数据背后的行为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将溺水做了归类来分享。

1. 看护失责:这个看护,不仅仅是指家人,还有教练、老师、管理员、阿姨等等,即儿童的看护者。

亲水平台,给婴幼儿发生溺水意外增加了更多可能。这样的情形比较多的还发生在游泳班。此外,给婴儿套上不适合的游泳圈,造成失衡溺水,也是典型的特点之一。

2. 集体性溺水

青少年集体性溺亡,是中国儿童溺水意外的典型特点。平均每起事件发生,有2-3名孩子同时溺水。学生时期的高危行为很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比如结伴去野外开放性的水域捕鱼、游泳嬉戏等等,因为好奇心强,冒险心理驱使,往往在对水域危险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冒险尝试。

3. 公共场所的隐患

景观喷泉发生的溺水意外,多和漏电隐患有关。这属于监管的问题。但公共场所还有一些隐患是属于设计问题。比如有的小区里公共儿童戏水池的设计,是带有死角的假山石。孩子在其中玩耍时,时常处于成人看护的盲区,不容易发现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发现时也来不及了。

4. 对江河湖海水域的危险认知不足

关于开放性的水域,主要指的河流和湖泊,表面是很平静的,但下面可能因为礁石、水草,深浅涡,会造成很多暗流。孩子进入表面平静的水域游泳,就可能被暗流卷走。因此,我们说,我们对江河湖海的认知不足,也是造成伤害的重要原因。

上面总结的都是中国儿童发生溺水的主要特点和原因。从伤害预防角度,会将这些原因更加细分化,比如①儿童自身和监管的因素,包括年龄和发育水平、性别、个人游泳能力、监管能力和对危险的认知能力等;②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水域、家中的水容器、工程设施等;3.医疗救护因素等。

细分化这些原因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更有针对性。在接下来的分享课程里,我就分别和大家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远离儿童伤害,我在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集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