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讲.《雁门太守行》|李贺:为国赴死的决心与勇气

第三十四讲.《雁门太守行》|李贺:为国赴死的决心与勇气

00:00
17:56

课本内外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拓展

李贺才华横溢,无比早慧,七岁的时候便能够写得一手好诗,名动京城。连当时的文坛大佬、任吏部员外郎的韩愈以及侍郎皇甫湜都觉得惊奇,说这如果是古人,也就罢了;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必要去访个究竟。


据说韩愈、皇甫湜见到李贺后,便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李贺一点也不慌张,他人虽然瘦小,个头也不高,但却非常淡定地深施一礼,而且立刻援笔写就流传千古的名作《高轩过》。


韩愈、皇甫湜看后惊喜万分,连声夸赞。离开的时候,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的府上去做客。经过这一次来访,李贺的诗名一下子名扬天下。


李贺身体单薄削瘦,但他有个习惯,就是每日骑着小毛驴、带一个小书童、拿着书囊布袋,出外四处周游。遇到好的景物、有趣的题材,便随时写成诗句,放入书囊之中。


郦师点拨

这首《雁门太守行》曾经得到韩愈的赏识。当然除了宋代的王安石之外,后代诗人也大多对这首诗推崇备至。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边地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至于诗中所写究竟是平定藩镇所发动的叛乱战争,还是抵御抗击边地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发动的侵扰战争,向来注家及鉴赏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题目看,当然应该是写雁门太守。但实际上,《雁门太守行》是个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乐府诗集》所载此题古辞,是赞美东汉和帝时洛阳令王涣政绩的。六朝的拟作,则泛写边地征战,李贺的这一首诗我觉得也不必实指“雁门太守”。同样,“易水” 一词,也不一定实指其地,而主要是以此引起联想。荆轲刺秦的故事人所共知,一提到“易水”,自然就会想到荆轲别燕丹时的悲壮。


《雁门太守行》主题自然和战斗有关。但李贺的这首诗,郦老师觉得它其实并不是任何一次战役的简单摹写,而是在提炼素材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想象,创造了一种杀敌报国、浴血奋战的典型情境。


思考探究

中国自古就有“诗无达诂”之说。同学们,了解一些对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的不同解读,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吧。也许,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杜甫的感伤与许多诗人不同,那么,他的感伤又独特在哪里呢?导致诗人如此痛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Ivy20180129

    临睡前见到有更新,听完已是凌晨了,想着的还是您昨日博文里的甲光向日 🍀🐾🌸

  • 进步一点点121

    感谢郦波老师根据部编版教材课内外古诗词进行讲解,跟随老师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但是,对于处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拓展的有点多,有的时候把整首古诗分割了,对诗歌意思理解的不连贯。希望老师以后能重点围绕一首诗讲解,适当延伸。希望采纳!

  • 声声起

    仿佛又听到先生讲唯美诗词《出塞》的豪气,当时一听被吸引,震撼,叹相遇恨晚,感恩此生听到声音遇到先生,相信遇见你的人都会收获很多力量

  • 54圈圈

    先生好!听了先生今日课程,我要用心去理解先生写的:诗是困守危城甲光向日疲惫却不肯退却的精神~

  • 听友251021963

    郦波老师,您好,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的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吗

  • 1561980uxar

    我觉得没有什么音乐能有郦老师的声音好听 本来听着郦老师的声音让人在放松中又能学到很多……结果音乐让人无法听清郦老师所讲 还让人燥起来

  • 1364811tnof

    强烈要求关闭背景音乐!!!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早上好☀️你辛苦了

  • 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

    先生辛苦了

  • 苍苍和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