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讲.《赤壁》|杜牧:咏史绝唱

第三十五讲.《赤壁》|杜牧:咏史绝唱

00:00
18:22

课本内外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拓展

从唐诗的发展来看,初盛唐之际咏史怀古的作家作品较少,中唐渐多;而晚唐时则蔚为大观。杜牧、李商隐、胡曾、罗隐等诗人的咏史七绝都超过三十首之多。


从唐代咏史怀古七绝的内容来看,咏人物,有对女性悲剧命运关注,也有对荒淫误国君主的批判;咏事件,则多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之史事进行咏叹,吟咏对象又多集中于吴越史事、六朝史事、隋亡史事上;咏地名,则主要是以金陵和洛阳为对象,因为这两个地方更多地见证了朝代的兴亡史。


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周瑜历来都是文学家诗性书写的英雄形象。而唐诗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题材,更是在吟咏周瑜以及赤壁之战的过程中,既对周瑜本人的才智及所取得功业表示崇敬与激赏,更在凭吊历史、抚今追昔之际,将诗人自身的现实生活际遇和社会政治思索投射其中。故而这些诗作不仅因其多为唐代咏史怀古诗的佳作名篇而传之久远,而且亦是周瑜这一形象由正史人物逐渐演化为文学艺术形象的生动例证,从而为后人研究三国历史人物的文学演变进程提供了丰富且坚实的文本基础。


郦师点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中以物切入,描写了在前代战争中折断的战戟虽历经多年,却并未销蚀,诗人自己将其附着的斑斑锈迹磨洗一番后,辨识出此为前代遗物。这未被历史光阴所完全销蚀的战戟在昭示了此地曾经硝烟四起的过往历史的同时,也油然带出诗人对于岁月、时光的感慨。


这其实也是杜牧诗的一大特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大都是借物以抒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是在发觉此物为赤壁之战遗留的兵器后,诗人浮想的思绪飘然而至三国时期,回到赤壁之战的历史时空。也正是这样一种穿越,使得此诗在所有写周瑜与赤壁的诗中呈现出一种特异之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直言若非东风的适时降临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了自然条件上的客观便利,那么不仅周瑜的精心谋划徒劳无益、功亏一篑,以弱胜强亦是无从谈起,而且江东二乔也难免为曹操所掳而身置于铜雀台。在这首诗中,杜牧一方面认可周瑜作为吴军都督的身份与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将决定赤壁一战胜败的主要因素更多归结于自然条件,对作为主要决策者的周瑜在此次战役中的关键性作用似乎并不重视,这与许多着力展现周瑜才智与功业的诗篇大异其趣,正如宋人胡仔所言:“牧之于题咏,好异于人。”


思考探究

同学们不妨想一想,杜牧为什么会在诗尾那样别出机杼,想象性地以二乔被拘铜雀台来象征曹军赤壁获胜、东吴兵败国亡的结局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上善_he

    郦老师好:我女儿想问问“老师”的老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老,很多老师很年轻呀!

    1387856pusn 回复 @上善_he: 尊享

  • 可人_xn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阅尽千帆之后,在先生的脸上看到的是岁月的宝藏,而不是岁月的重负。先生在这个时代里,想把一生交给你的人就和苏轼一样的多。先生真本色!

  • 歌婉笛悠

    问啥到了中晚唐的怀古伤今的诗多了呢?

    Geng完美521 回复 @歌婉笛悠: 国家衰亡,不禁感慨

  • 1812400ivyd

    郦波老师,您好,一直在听您的节目,受益匪浅,现在有疑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教您。我在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大家把“其它”写为“其他”,或者相反。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叮嘱要区分,可是我现在感觉大家用得很混乱,请问是不是其用法有改变了呢?请解惑一下

  • 西雅夜未央_

    才华,与性格、命运、时机。都不可缺。

  • gzvivian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周瑜是210年死的,曹丕220年称帝,那周瑜算是三国时代的人吗?因为周瑜是我偶像,所以希望老师解释一下。

  • 竹溪沁寒_jm

    最爱先生讲诗词时娓娓道来的渊博知识和浓烈感情。听先生讲解时有一个词“蕴藉(jie)”,先生读做“yun Ji ”,是不是口误?

  • five月铃兰

    寻声声似海,念念君皆在……轻轻问先生 累吗?记得中午休息会……抱抱声音!我们都爱你

  • 冷月无声雪儿

    郦波老师好!《富贵不能淫》一文中的“往送之门”一句中的“之”怎么解释?期盼郦波老师能够给予详细解答,谢谢!

    1535599rhtc 回复 @冷月无声雪儿: 动词到

  • jzx2005

    郦老师好,我有一个问题:古代的方向(比如:东南西北)有没有带着作者的思考或寄寓呢?又有什么讲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