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中声明:我(范景中)讲课的全部收益用于那特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希望更多的人士关注和支持那特。
金句海报
本集文稿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讲拜占庭建筑上的镶嵌画,如果我们看看建筑的本身,就会发现它们大都外观朴素,与内部的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朴素的外观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罗马式建筑给人的一般印象。所谓的罗马式大约开始于1066年左右。那一年诺曼底人在英国登陆,建立了诺曼王朝,他们也带去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英国人习惯称诺曼式风格,欧洲大陆更喜欢用罗马式一词,因为它采用了类似古罗马的厚石墙和有拱顶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把从前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的长方形平面改成了拉丁十字形。以前是古典的柱子,承载着平直的檐部,现在是圆拱形结构,坐落在厚实的窗间壁之上,装饰不多,窗户也比较少,只有牢固的墙壁和尖塔,令人想起中世纪的壁垒要塞。
圣米迦勒教堂
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米迦勒教堂是幸存的真正的罗马式建筑的范例。大家可以参看文本中的图片,它在公元1000年之后动工,建有六道门,东西两座十字耳堂、两个唱诗班、两个半圆的后殿,这种对称式的布局非常清晰,一眼看去就会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我们上次提到的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佩夫斯纳特别赞扬圣米迦勒教堂的这种特性,他认为教堂的平面沿着几何的逻辑发展,它以耳堂的近似正方形为整个建筑的基本单位,发明了一套更为完整的测量体系,展现出结构的多样性与辉煌特征。这与拉韦纳的拜占庭式建筑新圣阿波利奈尔教堂迥然不同,后者的内部结构无足轻重,甚至在它采用钟楼时也与教堂分开。问题是这种测量系统是否存在,如果确有其事,那些中世纪的泥瓦匠们是如何想出来的?对此人们做了不少猜测,有人认为例如美国中世纪建筑史家科南特,他的代表作是《加洛林时代和800年到1200年罗马式建筑》。他援引了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话,通过圆规和刻度尺的连续的正确使用,就可以绘制出一个平面图。他得出的推测是,那种平面图是以卷尺和拉直的绳索设计出的。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正方形及其对角线是研究和竞争中最为有用的图形。对角线对于精确地设计一个正方形而言是必须的,它还可以用来决定增补性的尺寸。可惜科南特的这种猜测在圣米迦勒教堂建筑的时代,找不到文献的支撑,我们所能确知的是负责圣米迦勒教堂工程的大主教圣伯恩沃德不仅是位高明的政治家,还是一流的作家,熟练的画家,卓越的青铜冶炼家,也是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和建筑工程师。
圣阿波利奈尔教堂内景
不过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一部古老的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抄本,与哥德拉姆有关,而这位哥德拉姆曾是伯恩沃德任命的圣米迦勒修道院院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伯恩沃德可能使用过这部哥德拉姆的维特鲁威抄本。维特鲁威坚持要在建筑中运用对称和完美的数,伯恩沃德正是如此行事。
孔波斯特拉教堂
在圣米迦勒教堂建造的时代,一种风气——即起源于公元800多年前的到圣地朝拜的风气——已经形成。那些朝拜者怀有各种目的,有的是为了得到灵魂的永生,有的是想给自己或亲人治病,有的是忏悔罪恶,以朝圣代替监禁。此外朝圣也给人提供了旅行的机会,连妇女都可以加入。如果朝圣者是一个基督徒,他首选的地方大概是耶路撒冷,因为那是耶稣生活的地方。其次是罗马,第一任教宗圣彼得就在那里赴难。还有西班牙西北部的圣地亚哥,那里有第一位殉难的使徒雅各的遗骸,千年以来形成的圣雅各之路至今还吸引着不少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世界遗产有两条与道路有关,一条是日本的“纪伊山地的灵场和参拜道”,一条就是圣雅各之路,它的终点是圣地亚哥的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后来的卡尔卡索纳的宗教法庭登记册记录说,前往以下四个地方朝圣苦修,可以洗脱更加严重的罪责。一,罗马的使徒墓,在圣彼得大教堂;二,孔波斯特拉的圣雅各祭坛,在圣地亚哥的孔波斯特拉大教堂;三,坎特伯雷的圣托马斯墓,在坎特伯雷教堂;四,三王祭坛,在科隆大教堂,里面收藏有安放三王圣骸的圣体匣。一般说来,信徒们朝圣的地方都有圣人留下的圣物。我们可能还记得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有几件圣物,它们被十字军带到了西方。
圣米迦勒教堂天花板彩绘
圣米迦勒教堂是献给上帝的天使军统帅的,没有具体的耶稣和某位圣人的遗物,但它有其吸引人的宝物,它们都是由伯恩沃德的团队制作的:一是它的天花板彩绘。那些图案极其优美,题材是耶稣家谱树,大家可以参考文稿图片。这件作品长27.6米,宽8.7米,悬在素净的四壁上方,对比之下,更加灿烂辉煌。二是伯恩沃德之门,这两扇青铜门左边表现创世纪,右边表现基督的生平,被认为是奥托时代的艺术中最杰出的雕刻,现在已移到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三是伯恩沃德立柱,它用螺旋式的构图表现耶稣的生平,灵感来自图拉真记功柱,高3.79米,直径0.58米,用青铜制作,19世纪时移到了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当初它在圣米迦勒教堂的中殿当中是人们赞叹的奇观。伯恩沃德的这些杰作都令人想起圣米迦勒教堂的本身,想起它那内部的和谐与外部的坚固,它那矗立在耳堂两端的山形墙,轴线上的四座优雅的圆塔与坐落在当中交叉线上两座巨大的方形塔形成的对比,它那中殿里正方形拱墩柱与圆柱交替变换所创造的韵律,尤其是那种以正方形为度量单位创造的节奏,它们都表明了伯恩沃德的艺术天赋在其中起到的突出作用。
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
在圣米迦勒教堂的附近有一座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也是罗马式教堂。在11和12世纪都有重修,二战中完全被毁。1950年代到60年代重建,其中也收藏有一部手抄本,是波伊提乌的《数学之书》。它是伯恩沃德曾经使用过的手抄本之一。此处我们可能需要从情境逻辑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一位中世纪思想家的思维方式。毕竟伯恩沃德除了上面说的多才多艺之外,他主要的身份是一位神学家!按照圣奥古斯丁《论音乐》的看法,音乐的和谐与数学定律是相一致的,因此中世纪的神学家也都致力于把天文、地理、神圣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艺术,还有精神和道德的问题全都还原为数。西方研究建筑史的学者也把圣米迦勒教堂的和谐归结为伯恩沃德的神圣之数的概念。
数作为建筑语汇,现代的学者通过帕特农神庙,也通过这座罗马式的教堂做了探索,并给予大力赞美。但在古代,人们要赞扬一件艺术品或赞扬一座建筑,总是用另一种语言,一种更感觉化、更视觉化的语言,这在修辞学上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艺格敷词,它是对艺术作品的赞美式描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以后还会提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课后互动
罗马式教堂装饰和窗户很少,唯有坚固的墙壁和尖塔,它们从外形上已经显示出了另一建筑风格的影子,你看出是什么了吗?
范老师的课内容丰富,但有点像读稿,节奏好平均,不适合边干别的边听
很遗憾圣米迦勒教堂没有平面图和立面图,只有个外观图,纯听范老师讲,很难有直观的认识。
对数的执着好像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让人觉得非常崇高。
谢谢范老师详细的讲解,以前去国外旅游就是走马观花,如果能了解一些艺术知识再去欣赏肯定有不一样的感觉体验。
罗马式教堂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前身了吧
第一张图片看不到……
gothic
老师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描述没有图片支撑,一般人没有去过这些教堂的,根本想象不出老师在说什么。大家有同感吗?
哥特式
好老师,内容学术性很强。可惜缺少乐趣……
青瓷_on 回复 @stl515: 我就喜欢这种学术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