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们继续讲《司文郎》,这是蒲松龄对科举制度讽刺最有力的作品。
三位书生聚到一起谈论文章,余杭生狂悖无礼,王平子谦虚好学,宋生锋芒毕露。他们找能够用鼻子嗅文章判断好坏的瞎和尚,和尚鼻嗅王平子和余杭生的文章,结论是王平子刚开始学习名家写作的路子,可以考中举人,余杭生的文章令人作呕。过几天,乡试发榜,余杭生考了第一。王平子名落孙山。
宋生和王平子去把结果告诉瞎和尚。和尚感叹说:“我虽然眼睛瞎了,鼻子没瞎,主考官连鼻子都瞎了。”一会儿,余杭生来了,意气风发得意洋洋,,说:“瞎和尚!你也是个吃人水饺的家伙呀!今天考出这么个结果,你怎么样?”和尚笑了,说:“我跟你们讨论文章好坏,不是命运好坏,你试一试,拿这次负责录取举人的考官文章,各取一篇来烧烧看,我就能判断出哪个跟你臭味相投、是录取你的恩师。”
余杭生和王平子一起找主考官的文章,找到八、九人,余杭生对瞎和尚说:“如果你的判断有差错,怎么罚?”和尚说:“挖了我的瞎眼珠去!” 于是小说出现了令人喷饭的精采文字:“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用白话来说,大体意思就是:余杭生开始烧阅卷官的文章,每烧一篇,和尚都说不是录取余杭生的阅卷考官,到第六篇,和尚忽然面朝墙壁大口呕吐,放屁声像打雷,大家都笑了。和尚一边擦眼睛,一边对余杭生说:“这可真是你的恩师啊,开头不知道他的文章这么臭,猛嗅了一口,刺伤了鼻子,扎坏了肚子,膀胱容下不,只能变成臭屁从肛门放出去了。”余杭生恼羞成怒,说:“明天你自然就知道,不要后悔!”瞎和尚嗅出跟余杭生臭味相投的“伯乐”,有其师才有其徒,有瞎眼试官开绿灯,狗屁不通者就能文场得意。
鼻嗅文章的构想是《司文郎》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蒲松龄异想天开,以脏腑接受食物、吸收精华、排出渣滓的先后过程,形容文章好坏。按他的排列次序是:心为上,脾次之,横鬲再次之,然后次第是:腹、膀胱、肛门。古文大家的文章,瞽僧以心受之;王平子的文章,以脾受之;余杭生的文章勉强以鬲受之;余杭生恩师的文章,则腹、膀胱都不能容,只能变成臭屁“从下部出矣”。
余杭生恩师的文章坏到了登峰造极,正因为臭味相投,他才会录取余杭生。用脏腑接受食物、排出废物的顺序来评价文章,真是奇思妙想,奇情奇趣,奇绝妙绝。瞽僧在小说中占笔墨不多,却以特立独行的资质,生动精练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令人过目难忘。瞽僧是过场人物,却是带有“主题倾向”或者说带作者意想的人物。
这个情节的肯綮(关键)是瞽僧妙语解颐的感叹:“仆虽盲于目,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帘中人”是什么人?乡试的阅卷官。科举考试中,贡院到公堂后内龙门有人把守,门外挂帘,帘内为阅卷官员,俗称“帘官”,这些人必须科甲出身。蒲松龄一贯对这些“甲榜”出身者不以为然。
《司文郎》编排于《聊斋志异》手稿本卷六,但写于何时?专家各有推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章培恒先生提出:《聊斋志异》卷六约写于康熙32年(1693)至康熙39年(1700)之间。也就是说,是蒲松龄53岁至60岁间的作品。《司文郎》是蒲松龄接近晚年的作品。
事实证明:随着时间推移、阅历增加,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甚至会在认识上产生革命性升华。比起早年科场人物叶生,司文郎的形象内涵更丰富、更深邃、描写更谐妙、更成熟。《司文郎》是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感受更痛切、思考更深入的作品。蒲松龄十九岁做秀才,到将近六十岁,他参加约十次乡试,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
经历一次又一次残酷闱场拼搏,一次又一次悲惨失败,一次又一次心灵折磨,他对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认识。《司文郎》清醒地认识到,有才之士之所以落榜,正是因为试官瞎眼。试官瞎眼和书生魂游相辅相成,构成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小说经典场面和有特殊魅力的人物。
不过蒲松龄没有与科举制度决裂。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清醒地意识到科举制度若干弊病,又千方百计迎合它、适应它,因为这是士子通向富贵的独木桥。聊斋书生同样如此,一方面对“帘中人”极端不满,一方面对帘中人心存幻想。
这就出现了心高气傲的宋生劝说王平子的一段话,我们用白话说一下:“我们读书的人,不应当怨天尤人,只应当克己,不怨天尤人,美德就越来越发扬,能克己,学问就越发长进。现在不得志,当然是因为命运不好,平心而论,文章也还没好到登峰造极。你从此开始越加努力进取,天下自然会有不瞎的试官。”
王平子对他肃然起敬,又听说明年还要举行乡试,决定留在这里向宋生请教。宋生说:“京城里柴贵如桂,米贵如珠,你房舍后边有个窖藏银子的地方,可以掘出来使用。”告诉王平子藏银子的地方。王平子说:“范仲淹虽然贫穷却很廉洁,我幸好还能自给,还敢再给自己抹黑?”喜剧效果的是,王平子的仆人私自挖出八百两银子,发现是当年王平子祖父埋的。王平子读书更刻苦。到考试时,宋生对他说:“这次考试考不中,才真是命呢。”
王平子果然因为考场犯规取消资格。这个考场犯规是有蒲松龄的影子,他自己因为闱中越幅也就是没按照页码顺序写,被取消资格。王平子没说什么,宋生却哭个没完没了。王平子反而安慰他。宋生说:“我为造物主妒嫉,终身郁郁不得志,现在又连累到好朋友,难道真是命吗?”
他对王平子说,“早就想跟你说,怕说出来吓坏了你。我不是活人,是飘泊的游魂。活着时,年少有才名,可总考不中。我假作疯魔游荡到京城,希望能得到个理解、欣赏我的人,把我的著作传给他。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我死在国难中。我这个孤魂,年年飘泊,岁岁流浪,幸好跟你相友爱,我想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我生平没实现的心愿,借好朋友一举成功。现在写出好文章的人总如此倒霉,谁还能再漠然处之?”
王平子感动得流泪不止,问:“您为什么一直淹滞在阴世,不肯投胎再世为人?”宋生说:“去年上帝有命令,委托文宣王孔子和阎王核查遭劫的鬼魂,好的准备给各部门做官使用,余下的投胎转世。我已被采录了,所以没报到,就是想看到你飞黄腾达,现在咱们告别吧。”王平子问:“你在阴世考了什么官职?”
请注意,小说的“文眼”出来了。宋生说:“主管文运的梓橦府缺个司文郎,暂时让聋僮代理,文运因此颠倒。万一我侥幸得到司文郎的职务,一定使文运按孔圣教导那样,繁荣昌盛,清正贤明。”梓橦府缺个司文郎,暂时让聋僮代理,这是蒲松龄对科举的巧妙讽刺,由聋子掌握文运,多么令人啼笑皆非的构想!耳朵都聋了,还能听到美好的声音,文人怎么能有出头之日?
第二天,宋生得意地来了,说:“我的愿望达到了。孔圣人让我写篇《性道论》,看了以后,圣人很高兴,说我可以做司文郎。阎王查了我的生死薄,说我‘口没遮拦’、说话刻薄,不想让我担任。孔圣人跟他争论,我才得到这个职位。我向圣人、阎王叩拜完了,圣人又把我叫到书案前边嘱咐:‘现在爱惜人才,把你安排到清明重要位置上,你应洗心革面好好供职,不要再犯过去的毛病。’看来阴世还是看重人的德行超过看重文章。您必定是因为修行没到份上,今后你只要好好积德行善,不要松懈就可以了。”
王平子说:“如果真是这样,余杭生的德行好在什么地方?”宋生说:“这就不知道了。阴世惩罚一点儿也错不了。瞎和尚也是鬼,是前朝名家,因为生前抛弃字纸太多,被罚做瞎子。他就想用给人治病的功德,解脱前世的罪孽。”王平子想摆酒给宋生送行,宋生说,“不需要。再给我做一次水饺就可以了。”宋生吃了三盘,对王平子说“为了记下你的恩德,过去吃的水饺,都存在你房子后边,已经生成蘑菇,收藏起来,可以增加孩子的智力。”
王平子问:“咱们什么时候再见面?”宋生说:“既然我担任了司文郎的职务,咱们今后只好避嫌了。”王平子问:“梓橦祠里,我给您上供酒菜,可以收到吗?”宋生说:“这都没用。九重天离人间很远,只要你洁身自好,身体力行,自然地府报告给我,我就能知道你的情况。”说完,跟王平子告别,一下子消失了。王平子到房子后边一看,果然发现长出许多紫色的蘑菇,他摘下收藏。蘑菇旁边有新土堆,宋生刚吃过的水饺还原样放在那儿。
王平子回到故乡,更加刻苦钻研并加强道德修养,有天夜里,他梦到宋生坐着打着罗伞的车来了,说:“你过去因为失手打死一名丫鬟,阴世间就把你的功名除掉了。现在你诚恳的品行抵销了你的过失,只是你命薄,不能做官。”这一年,王平子在家乡考中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他没要求做官。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绝顶傻瓜,吃过那些蘑菇后,变得非常聪明。
蒲松龄还是对科举抱着幻想,宋生才思敏捷、知识渊博,是理想的“司文郎”候选。他在阴世考试中,在孔子帮助下成了司文郎!宋生成了司文郎,阳世的文运得以昌盛,有才能的读书人得以金榜题名,朽烂低劣的文章再没市场!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文章的王平子扬眉吐气,当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曾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余杭生停止在举人功名上。
小说结尾是余杭生再次与王平子相遇,“极道契阔,深自降抑”,热情地交谈分别后的情况,非常谦恭,一点儿也不傲慢。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余杭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并不是,余杭生是举人,王平子是进士。举人见进士,地位悬殊,气焰大减,恭敬有加,曾经那样高傲的余杭生,曾经那样盛气凌人的余杭生,终于在昔日不屑一顾、现在功名高于自己的王平子面前低下了头!余杭生前踞后恭,是对这个人物又深描一笔。
写小说精采的细节对于塑造人物举足轻重。王平子与宋生一见如故,用蔗糖水角招待,宋“啗而甘之”要求“异日更一作”。水饺是北方人喜欢的食品。余杭生因受到宋生批评恼羞成怒,尖刻地将宋生圈阅王平子之文挖苦为“此大似水角子!”宋生将赴司文郎之职时,请求王平子再设水角饱餐之,声明他这样吃是为了“吾以志君德耳”。原来,荣任司文郎的宋生已预知王平子将有个愚钝儿子,就将吃过的水角化为可益智的紫菌。
后来王平子的儿子“啖以菌,遂大慧”。小小水角,既联缀情节,又刻划人物,还成为书生友谊的象征,有着特殊的美感。聊斋描写科场的著名小说都有脍炙人口的细节,叶生灵魂在灵柩前扑地而灭;《王子安》大呼“赏钱十千”;《贾奉雉》感叹“金盆玉碗盛狗矢”……蒲松龄还特别喜欢用“烧灰”细节,并将“书灰”定格为鬼界阅读方式。这个构思显然取意于苏东坡谑言:“烧笔墨灰饮欲学者,可治昏惰。”“水角”、“嗅灰”类精采细节使小说格外精彩耐读。
《歌德谈话录》提出这样的观点:“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东西。”蒲松龄被公认为描写科举制度的开拓性作家,向科举全面开火的作家,他能在旧题材中出新意,就因为充分挖掘、发挥这题材,相应创造全新结撰模式,创造负荷深化题材的人物。
《司文郎》对科举题材有三点重要创造:其一,死魂灵为功名游魂,和叶生一致,前辈作家写女子为爱情游魂,蒲松龄写男子为求功名而游魂,对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可悲、可怜、可叹的精神状态写得惊心动魄;其二,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读书模式,妙趣横生地讽刺科举考试臭不可闻的文体;其三,主考官眼睛鼻子都瞎了,而文场主管司文郎是个聋子。书生,考试文体,考官,三者结合,把科举之“病”写得深入骨髓。
我们下次讲的《于去恶》是和《司文郎》同样性质但描写着重点不同的小说。也相当有趣。
原文
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今竟何如?”僧笑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
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见,勿悔,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
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己。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踧落(1),固是数之不偶(2);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肃然起敬。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宋曰:“都中薪桂米珠(3),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4),可以发用。”即示之处。王谢曰:“昔窦、范贫而能廉(5),今某幸能自给,敢自污乎?”
【注释】
(1)踧落:失意,不得志。
(2)数之不偶:命运不好。
(3)薪桂米珠:生活费用高。柴米昂贵。
(4)窖镪:埋藏地下的银子。
(5)窦、范贫而能廉:两个虽然贫穷却清廉的古人。宋代人窦仪贫困时有金精戏弄他,他不为所动。范仲淹,少年时贫困而食粥,见窖金不发。
王一日醉眠,仆及庖人窃发之。王忽觉,闻舍后有声;出窥,则金堆地上。情见事露,并相慴伏。方诃责间,见有金爵,类多镌款,审视,皆大父字讳。盖王祖曾为南部郎(1),入都寓此,暴病而卒,金其所遗也。王乃喜,秤得金八百余两。明日告宋,且示之爵,欲与瓜分,固辞乃已。以百金往赠瞽僧,僧已去。积数月,敦习益苦。
【注释】
(1)南部郎:明代南京的部属官员。
及试,宋曰:“此战不捷,始真是命矣!”俄以犯规被黜,王尚无言;宋大哭,不能自止。王反慰解之。宋曰:“仆为造物所忌,困顿至于终身,今又累及良友。其命也夫?其命也夫!”王曰:“万事固有数在。如先生乃无志进取,非命也。”
宋拭泪曰:“久欲有言,恐相惊怪:某非生人,乃飘泊之游魂也。少负才名,不得志于场屋,徉狂(1)至都,冀得知我者,传诸著作。甲申之年(2),竟罹于难。岁岁飘蓬,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之耳。今文字之厄若此,谁复能漠然哉!”王亦感泣。问:“何淹滯?”曰:“去年上帝有命,委宣圣及阎罗王核查劫鬼,上者备诸曹任用,余者即俾转轮。贱名已录,所未投到者,欲一见飞黄之快耳,今请别矣。”王问:“所考何职?”曰:“梓橦府(3)中缺一司文郎(4),暂令聋僮署篆(5),文运所以颠倒。万一倖得此秩,当使圣教昌明。”
【注释】
(1)徉狂:徜徉,自由自在,以放浪不羁的形态处世。
(2)甲申之年: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
(3)梓橦府:道教认为主宰功名的地方。梓橦帝君为主宰功名之神。
(4)司文郎:唐代设司文局,司文郎为司文局佐郎,主管功名。在后世传说中,司文郎是主管文运的神。
(5)聋僮署篆:传说梓橦帝君有两个随从,一个是天聋,一个是地哑。此处让天聋替梓橦君主持文运,天聋掌管文运,有才能的人就不能录取。有昏愦不明的意思。
明日,忻忻而至,曰:“愿遂矣!宣圣(1)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阎罗稽薄,欲以‘口孽’见弃,宣圣争之,乃得就。某伏谢已,又呼近案下,嘱云:‘今以怜才,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职,勿蹈前愆。’此可知冥中重德行,更甚于文学也。君必修行未至,但积善勿懈可耳。”
【注释】
(1)宣圣:孔子。
王曰:“果尔,余杭其德行何在?”曰:“此即不知。要冥司赏罚,皆无少爽。即前日瞽僧,亦一鬼也,是前朝名家。生前抛弃字纸过多,罚作瞽。彼自欲医人疾苦,以赎前愆,故托游廛肆耳。”
王命置酒,宋曰:“无须。终岁之扰,尽此一刻,再为我设水角足矣。”王悲怆不食,坐令自啖。顷刻,已过三盛,捧腹曰:“此餐可饱三日,吾以志君德耳。向所食,都在舍后,已生菌矣,藏作药饵,可益儿慧。”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又问:“梓橦祠中,一相酹祝,可能达否?”曰:“此都无益。九天甚远,但洁身力行,自有地司牒报,则某必与知之。”言已,作别而没。
王视舍后,果生紫菌,采而藏之。旁有新土坟起,则水角宛然在焉。王归,弥自刻厉。一夜,梦宋舆盖而至,曰:“君向以小忿,误杀一婢,削去禄籍;今笃行,已折除矣。然命薄不足任仕进也。”
是年,捷于乡;明年,春闱又胜,遂不复仕。生二子,其一绝钝,啖以菌,遂大慧。后以故诣金陵,遇余杭生于旅次,极道契阔,深自降抑(1),然鬓毛斑矣。
异史氏曰:“余杭生公然自诩,意其为文,未必尽无可观;而骄诈之意态颜色,遂使人顷刻不可复忍。天人之厌弃已久,故鬼神皆玩弄之。脱能增修厥德,则帘内之‘刺鼻棘心’者(2),遇之正易,何所遭之仅也。”
【注释】
(1)深自降抑:非常谦卑、收敛。
(2)帘内之‘刺鼻棘心’者:那些只会写臭屁样酸腐文章的考官。“帘内”或“帘中人”指乡试、会试的阅卷官。科举考试中,贡院到公堂内外门有人把守,门外挂帘,帘内为阅卷官员,俗称“帘官”,必须科甲出身。
马老师牛年大吉,平安喜乐。马老师评的聊斋是最好的聊斋。
马瑞芳 回复 @张桐林_: 谢谢,是蒲松龄写得好
马老师新年快乐,今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老师也要保护好自己,祝老师新的一年快乐安康
马瑞芳 回复 @子远文水: 谢谢
贾奉稚里面的那一句“金盆玉碗盛狗矢”和这一篇中的瞽僧把考官的文章当成屁放出来,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是从这些关于科举的故事中可以发现,蒲松龄虽然批判科举制度,讽刺考官,但是最终还是寄希望于科举考试的,我觉得他的内心对于当官以及官场的功名富贵还是比较有期盼和羡慕的,所以,总觉得有些地方批判不够深刻,反而一切委之于命运,这也是他的矛盾处和无可奈何吧。突然就想起了那首诗:仕途乃迷途,几人不糊涂?待到清醒时,已赴黄泉路。
马瑞芳 回复 @朱雀翔空:
司文郎瞎眼和尚鼻嗅文章,很像济公中的狗屁文章如出一辙!
👍👍👍
听完马老师您讲完这篇,韵味深厚而又很轻松!
马瑞芳 回复 @小黄人的梦: 聊斋知识分子心灵描写精妙。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篇小说,和《司文郎》里的瞎和尚的桥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一个老学究所讲的书,字字都变成了黑雾,听他讲课的学生,如在浓云迷雾中,见不到一点光芒。
很爱用令人喷饭这个成语
马瑞芳 回复 @天外行者: 哈哈
唐伯虎也是科举制度的牺牲者!
马瑞芳 回复 @龍德海: 他的日子比蒲松龄舒心
发音不准,让人无法安心听讲!
马瑞芳 回复 @Jamie898: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