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知耻:耻感文化给君子的三个启发

君子知耻:耻感文化给君子的三个启发

00:00
11:21

本周优质评论 

恭喜 Angelayjy 这位听众,你的留言被选为本周优质评论。同时你将获得一本余秋雨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请你联系课程小助手微信:xmlyfm2018,愿你再接再厉!
同时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在每一集后的评论区分享你们听课的观点和感悟,下一个优质评论可能就是你!


课程金句 


第137集  君子知耻:耻感文化给君子的三个启发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上次我们讲到,君子之道的第八项,叫君子不器,那还没有讲完。我说君子不器,先秦诸子在我们还没有工业化、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早早地预见到人类的一个非常大的困境,就是器。器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我上次讲了,就是让自己活生生的人成了器具的奴仆。现在讲第二方面,也是我们的先秦诸子要努力防范的,就尽量不要让自己变成器物。


不要让自己变成器物 

上次讲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器具的奴仆,现在讲的是不要让自己变成器物。变成奴仆,那你自己还是个人,只不过你的主人是冷若冰霜的器物,现在更麻烦了,就是把自己变成了器物。问题是,这种情况更普遍,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很难自觉。你如果想一想,你在某一个职业、某一个头衔、某一个角色上粘住了、僵化了、风化了,你就要当心,因为异化已经开始。你已经与君子的这个活体渐行渐远,你成了某一种职业的化身,成了某种头衔的化身,成了某一种角色的化身。这种化身本身是器物,它不是生命体,它是共用的概念,共用概念就是概念本身而已,你成了概念的一部分。那你还不是把自己变成了器物了吗?


我有一次读班固的《汉书》的时候,它里边有一句话叫做“君子直而不挺”,很直,但是不要挺。读到的时候就会哑然失笑,君子当然需要正直,要直,这是不错的;但是老是因为直,挺在那,就带有刻意表演的成分了。如果一直挺在那儿,你就变成了造型,变成了雕刻,从有机体变成了无机体。这种造型、这种雕刻,是器,而不是人。


我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联想,现在中国文化传媒界,一直有一批数量不小的伪斗士,老是在整人毁人,造谣诽谤,诬陷无辜。我认识其中的有一些人,他们早就不想干了,他越来越有法律上的担忧,而且别人对他们印象也不好,能不能不干了。但是他们因为挺在那了,他们像器具那样挺在那,要软,软不下来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匕首、投枪、迫击炮,他不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他们不明白的是,不管是匕首,不管是投枪,不管是迫击炮,都是器,而且全是凶器。


无论是不想做器物的奴仆,还是不想做器物本身,有个最简单的防身术,就是坚持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成为器往往是不想做平常人,作为一个什么什么的代表、什么什么的化身,那就开始器了。不,做个平常人,做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这样的话,这和君子中庸这个概念就连在一起了。我把这句话说的完整一点,是君子因为中庸而不器。


无耻之耻,无耻矣 

我现在终于要讲君子之道的最后一项,叫君子知耻,羞耻的耻。我看到海外有一些华人学者写文章说,君子之道说到底也就是知耻之道,就是君子有耻感的人,小人是没有耻感的人。我看到有的学者说,中国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西方文化由于宗教是一种罪感文化,耻感、罪感都是用反面的词汇引入到了一种崇高的宗教观念。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耻感文化比罪感文化更进一步,因为耻感文化,他更关及人的内心的自觉,更具有人格意义。罪感文化是个整体概念,而耻感文化完全决定于你的人格自觉,就更决定了一种内心的人格意义。


孔子在《论语》里边反复地讲过,行己有耻,就是他在耻感上一定要保持的道义底线,在道义底线上不断地进行反省、警惕。我们这儿要知道,孔子的时代所说的耻,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可耻、无耻相比,分量没那么重。孔子的时代,耻的概念要宽泛一些。可耻和无耻,它是极恶的无感,是对极恶的无感;而在孔子那儿,耻这个字比较平常,譬如发现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这个发现就叫做有耻;发现了自己这件事情没做好,那叫有耻。


对于耻的问题,孟子讲的最深入。我首先要介绍一句话,这句话像绕口令一样,他前半句谁都听懂了,后半句谁也听不懂,所以我要翻译一下,这是孟子在《尽心》上篇里边讲的话,叫“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前面半句谁都听得懂,“人不可以无耻”;后面说“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完全变成绕口令了。我把它翻译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人不可以无耻,这不要翻译;后面“无耻之耻,无耻矣”,这个意思是这样的,为无耻而感到羞耻,那就不再耻了。孟子很有趣,他讲话希望这样来讲,讲的非常有一种劲头,叫做为无耻而感到羞耻,那就不再耻了。他简单地说叫无耻之耻,无耻矣。我喜欢孟子的这种语言的魅力,他这种力量打动了我,所以我在《中国文脉》里边,把先秦时期的文学地位做排列,我把他排到了孔子前面。这和思想没关,就文字魅力他比孔子更厉害一点。


孟子有一个绕来绕去的短句,耻和不耻的问题,它揭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我很想用孟子的另外一段话来说明:“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就是孟子在《尽心》篇的上篇里边讲的话,这我必须翻译一下了:羞耻对人来说是大事,玩弄机谋的人不会羞耻,因为用不上;他们比不上别人却不羞耻,那又怎么能够赶上别人,这是孟子讲的这段话。


我再说一遍。他的意思是,羞耻对人来说是大事,玩弄机谋的人不会羞耻,因为用不上;他们比不上别人,却不羞耻,那又怎么会赶上别人呢?这里,孟子已经在羞耻的问题上引出了小人,说小人是没有羞耻感的。小人的问题我以后要专门讲。


在这个问题上,我专门需要说一说的是,君子的耻感文化在孟子这段话里边表现了三点:第一,君子要以羞耻感来陪伴人生,把它当作大事。第二,君子要以羞耻感来防范暗示,防止玩弄机谋。第三,君子要以羞耻感作为动力,由此来赶上别人。孟子在说羞耻这段话里边,给君子这三方面的启发:要以羞耻感来陪伴一生,把他当做大事;要以羞耻感来防范暗示,不要去玩机谋;然后以羞耻感作为动力,想各种办法来赶上别人。


这个问题还没讲完,我们下次再讲,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吾师余秋雨_66

    在秋雨师带过的研究生中,可以说我的毕业分配是最让他费神的。而我既不懂事,更不知趣,害得秋雨师把我找工作也当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秋雨师曾感慨地对我说:“继高啊,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也没这样帮忙过呀!”…都说名师出高徒,可我实在不配称鼎鼎大名的秋雨先生的弟子,实在有辱师门。过了30岁,我才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觉得再朝秦暮楚、浑浑噩噩下去,这辈子就算毁了,而且也对不住所出师门。…这几年影视剧倒写了几个,能勉强拿得出手的也就是《生死抉择》和《走出凯旋门》,混了个金鸡奖和华表奖最佳编剧。但我明白,我永远也成不了秋雨师的高徒,今后岁月我只能尽量努力,不至于再给师门抹黑。(著名编剧宋继高深情撰文感恩先生。)

    亲见思科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换做我是你,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留,更不会再留“著名编剧”这四个字。先贬低再拉高自己,你的态度呢?

  • 华Liu

    小人恬不知耻,甚至明知有耻而为之。耻感既是本能反应,而更多的是理性判断。不知耻者,他判断不出什么是耻,或对事物不加判断,完全我行我素,这就非小人不可了。君子知耻,上升到人格意义,就必须在道义底线上不断反省,不断警惕,不断判断,不断修正,不断修身,知耻而后勇。

    华Liu 回复 @妮可NICOLE: 首先小人也是人,应该平等相待;其次,小人不等于坏人,不能以坏人对待;再次,小人是以言行来判别的,只能就事论事。无耻的小人,缺乏对耻的判别,或遇事时以一己之私不加判别。君子对待小人,更多的应该以自身的言行作出表帅加以引导,同时应及时指出耻之所在。(供参考)

  • 1359926chfo

    每次听完秋雨老师的课,“吾师余秋雨”和“华liu”的评论是必看的。谢谢你们!

    妮可NICOLE 回复 @1359926chfo: 同感

  • arbee0001

    有耻感是种内在素养,是种修练本领,是能不断进取的推力。忽然想起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有点耻感,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 梦若天河

    君子不器,人既不能成为器物的奴隶,亦不能成为冰冷的器物,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因为金钱、物质而泯灭人性,然而,金钱是冰冷的,爱人的手却是温暖的,回归本性,守住本心,才能超脱于物外,潇洒于人间!

    听友24877058 回复 @梦若天河: WA

  • 晴天_hwo

    早上好☀️,听着先生的讲解去先生家乡,桥头镇的路上,真的很开心!

    吾师余秋雨_66 回复 @晴天_hwo:

  • 哲人王_04

    最近听到一个老师的这种说法:知耻而后勇。不耻下问。这个两个耻是智慧和学识的意思。耻在五行中属北方水,下问就是往南边火那边去学习。

  • 铭源之水

    聆听先生的课已数日,追寻先生的文化之旅也已数载,不胜钦佩之至。但先生今天“君子不器”之阐述,颇觉疑义。孔子对君子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六艺俱识,而不能只晓其一,这才是不器的基本意义。近年中国推崇“工匠精神”,其实中国的文化土壤,对行业的“工匠”历来鄙夷,大概就因为了孔子的这句话。余先生解释为“不做器物的奴隶”,大概远离了本义。

  • 和_vvv

    你若成了某一职业的化身,某种头衔的化身,某一角色的化身,这种化身本身就是器物。君子因中庸而不器,做个平常人,做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

  • 顺子在帝都

    耻感文化,刷新了对君子文化的新认识,感谢老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