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史】首富最高境界:我信得过你,借给你的巨资不用还了!

【捡史】首富最高境界:我信得过你,借给你的巨资不用还了!

00:00
19:43

前不久跟大家讲过广州十三行,提到十三行在鼎盛时期,行商里最富有的一家——伍家怡和行,他们家的家族资产,抵得上整个清朝朝廷半年的收入,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怡和行贸易场景

有文献记载,怡和行当家伍秉鉴曾粗略清点自己的各种资产,包括田产、房屋、店铺、银号等等,加起来大概有2600多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大概50亿人民币,而在同一时期的美国,最有钱的人也不过资产700万银元。在西方人眼里,伍氏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

伍秉鉴不但有钱,在西方商业世界里还享有相当高的地位,以至于当时很多外国人跟十三行做生意,只认他和怡和行。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晚清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家族。

伍氏怡和洋初见雏形 


其实19世纪初之前,广州的行商里头规模最大、最富有的一直都是另外一家——潘家的同文行,根据记载,同文行是十三行历史上唯一一家经营超过百年的商行。

↑同文行当家:潘启官

 

伍氏家族原来一直是在福建经营零散的生意,经营状况颇为惨淡,到了伍家的第五代——伍国莹这里,事情终于有了起色,他进入了潘家的同文行做账房先生。



大家不要小看账房先生,在当时,账房先生的权利很大,不是简单地做做记账、算账的活,账房先生还可以参与公司资产的管理,甚至拿点钱出来帮公司搞投资。作为账房先生的伍国莹,在这期间就跟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了生意上的交往。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大楼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伍国莹不仅积累了外贸知识和生意经验,还跟很多国家的商人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五口通商”变成“一口通商”之后,伍国莹觉得机会来了,又在东印度公司的出资扶植之下,他开始自己打理起了新的生意,这就是怡和洋行的前身。


怡和行的发展与壮大 

很快伍国莹就退了下来,把家族的生意交到了他的儿子伍秉鉴手里。真正把怡和行做大、做到世界首富的人,正是伍秉鉴。他只用了短短五年额时间,就把怡和行的规模做到了跟同文行并驾齐驱的程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伍秉鉴


一、干实业,大份额占有茶叶贸易市场

以前讲过,当时广州港口的茶叶贸易非常红火,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对中国的茶叶是喜欢得不得了。十三行的商人们做的生意也主要是茶叶,伍家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而且伍秉鉴意识到,要赚钱,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产业链”。

↑“产业链”一环:采茶环节

 

伍秉鉴他们家以前是福建的,福建武夷山产茶,且质量上乘。伍秉鉴就在武夷山承包了一大片茶山,雇了工人,在这里采茶,然后又开了制茶工作坊,完成制作茶叶的工序。怡和行再统一进行装箱、贴上特制的商标,通过长期合作的洋行把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炒茶工作坊

 

当时买茶叶买得最疯狂的要数英国人民,英国国王还曾给东印度公司颁发了特许状,特许东印度公司包办伦敦市一整年要用的所有茶叶。怡和行也就理所当然接到了大单生意了。

↑茶叶运输


当年怡和行在十三行跟东印度公司的所有买卖里边儿,占的份额一直都是最高的。据记载,仅1830年一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就占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买的茶叶里的18.6%,价值高达127万多两银子,这还没加上其他国家的商人,也没有加上英国的其他小商贩。


当然,也不是说人家做买卖净看关系,在当时,怡和行就已经是十三行里的老大了,伍秉鉴本人也早就坐上了总行商的位置。加上伍秉鉴供应的茶叶曾经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种,后来凡是装箱之后盖上了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卖得出高价。

↑茶叶买卖现场

二、经营信誉,美名远播


跟外国商人打了很长时间交到的伍秉鉴知道,除了踏踏实实地做买卖之外,一单生意无论大小,最讲的还是信誉。怡和行的货物在质量上有保证,加上从不拖延交货时间,交易无论大笔还是小笔,钱的数额上面更是从没出过什么问题。这为怡和行赢得了很好的信誉。


当时怡和行伍秉鉴的信誉几乎比得上银行。大量的外商都跟伍秉鉴商量,把钱直接存在怡和行,等到来年交易的时候再回来取,可见他们对伍秉鉴的信任程度极高。伍秉鉴也聪明,有时候有的公司资金周转不灵,他还做起了借贷生意。


有一年,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跟伍秉鉴合伙做生意,结果经营不善,当初问伍秉鉴借了大概7.2万银元,这笔债他一直还不上。7.2万银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一艘来中国做生意的货船能够装载的货物,总价值也就在10万银元左右,拉回去能卖上一整年,7.2万银元就是一笔这么大的钱。

↑外商的货船

 

美国商人欠的钱还不上,不得不漂泊在外,也因此一直无法回家。这件事儿传到伍秉鉴耳朵里,他马上就叫人把借据找了出来,又请了美国商人来自己府上,然后伍秉鉴就说了:“咱们是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特别诚实的人,做生意有赚有赔,你就是运气不好。你欠我的债就算了,你可以回国去了。”话没说完,他还把借据给撕了。

美国商人这回感动得不行,伍秉鉴豪爽、慷慨、仗义的名声就这么在美国商人里面流传开了,这也让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都在西方商界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三、把生意做到美国去

 

借着这个势头,伍家还把生意发展到了海外,伍秉鉴曾经投资过美国的保险行业,买过美国发行的证券。有资料记载啊,伍氏家族在美国的所有投资,每年利息加起来能有20多万两白银,这些都说明,当时的怡和行已经成了一个跨国企业,生意开展得红红火火。



鸦片战争之后逐渐衰落 

不过话说回来,我国自古就说“士农工商”,古代社会里面,商人的地位一直是最低的。过去有捐纳的制度,所谓“有人在京好为官”,说的就是商人向政府纳捐大量的钱财,以换取一官半职。当然这事还是一种跟官府搞好关系的手段。

↑纳捐证明

 

当年十三行虽然掌控了整个广州港口的进出口贸易,但是在海关关员面前,他们的地位还是很低,即使多有钱的行商见着官员也得下跪叩首。所以十三行商人对策首先就是捐官。伍家也不例外。咱们现在看到的伍秉鉴的画像,全都是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

伍秉鉴非常善于处理跟官员之间的关系。1801-1843年间,伍家怡和行仅仅是送礼、捐输和报效的银钱就有1600万两银元。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伍氏家族都周旋在清朝官府和外国商人之间,一直为中英之间的谈判奔走。后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南京条约的签订,一口通商重新变成了五口通商。十三行逐渐消亡,怡和行也不可避免地没落了。


↑十三行衰落的导火索,一场大火


但是伍秉鉴这个人,一直到现在,也还在西方商界有他的地位。虽然从史料上看,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茶叶贸易,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贸易中往往是夹带鸦片。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一方是朝廷官府,一方是多年来贸易往来的生意伙伴,两边都得罪不起,因此伍秉鉴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化解危机,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败给了复杂的局势和人情冷暖。

 

1842年12月23号,伍秉鉴写信给一个美国,说要不是年纪大了,禁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很想移居美国。事后不到一年,这个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就去世了,终年74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纲丝阳迷

    无论什么年代,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永远是最让人佩服的,他们才是中华的脊梁。郭老师就是,大情怀大仁义

    不是马甲 回复 @覺岸無邊: 他头像是陶阳吧

  • 啊咘美滋滋

    我看现在银行信誉不如伍秉鉴十几年前在老家邮政储蓄存的6000多块钱去年回去取钱,竟然说找不到我的档案

    木目不二 回复 @啊咘美滋滋: 钱的归属不一样

  • 郭德纲和于谦的粉丝

    一家之主郭德纲, 于谦美貌赛师娘, 高峰一颦笑意长, 天下萬怼云平强, 帅气云鹏阔脸庞, 孙越独占地四方, 麒麟小弟俏模样, 憨厚可爱阎鹤祥, 二爷多福身健康, 小眼巴查杨九郎, 烧饼苦练体强壮, 哼哼他爹曹鹤阳, 伦哥正经似流氓, 清华落榜属大黄, 天之骄子孟鹤堂, 淘气先生周九良。(不可以抄袭,谢谢您)

  • 巨兽人_u2

    想听郭老师聊聊古代服饰

  • 听友347704079

    这期不敢苟同,从人民的角度看,一个鸦片贩子真不值得吹捧。

  • 听友189553806

    涨知识,喜欢郭德纲老师

  • 轩乐人家

    一家之主郭德纲, 于谦美貌赛师娘, 高峰一颦笑意长, 天下萬怼云平强, 帅气云鹏阔脸庞, 孙越独占地四方, 麒麟小弟俏模样, 憨厚可爱阎鹤祥, 二爷多福身健康, 小眼巴查杨九郎, 烧饼苦练体强壮, 哼哼他爹曹鹤阳, 伦哥正经似流氓, 清华落榜属大黄, 天之骄子孟鹤堂, 淘气先生周九良。(不可以抄袭,谢谢您)

  • 醉爱听书的蛀书虫

    伍秉鉴撕掉美国人的欠条,让我想起了冯谖买义的故事

  • 邯郸小陀螺

    没啥意思 多说说相声背后的故事

  • 流浪者_2w

    郭老师真是什么都懂,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