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篇-07微信群从不回复的同事是怎么想的

应用篇-07微信群从不回复的同事是怎么想的

00:00
12:15

微信群从不回复的同事是怎么想的


洞察真实心理,做出正确决策!

喜马拉雅的听友,你好,我是邵磊。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

当部下靠近时,上司突然放下原本翘起二郎腿,靠着椅背也变成了身体前倾。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当部下靠近时,上司突然放下原本翘起二郎腿,靠着椅背也变成了身体前倾。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部下未靠近前上司翘起二郎腿动作基本属于身心放松时习惯性动作。部小靠近时,主动放下二郎腿而身体前倾,是准备用心聆听时的表现。


不知道你有没有猜对呢?接下来我们进入这节课的正题,如何通过微表情读懂同事心理?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职场堪称一个不小的江湖。今天我将要和你分享的是,如果通过微表情读懂同事的一些心理。


职场上的你,是否发现有这样的同事:

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他在电话跟前,可就是不愿接?微信群里的消息,从来不回复?

开会讨论时,时常打断其他同事的发言,自己概括总结他人的话?

有事没事总喜欢将笔在手上转个不停?

类似的这些表现,反映了对方怎样的一个心理?和这样的同事如何相处比较恰当?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类型的同事: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他在电话跟前,可就是不愿接? 以及微信群里的消息,从不回复?


同事小张就是这种不愿接电话的人,他每次听着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也绝不去接电话,即使他在电话跟前或者是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也不去接电话,不管是电话那头是找他的还是不找他的,总是跟个没事人一样。也有同事说对方太自私。对方真的是自私吗?


通常在办公室接个电话这种小事是属于举手之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他就不愿意去接这个电话。究其原因,无非有这三种可能性。


外在因素所致


第一种可能性:他或许曾经也在接电话,但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导致他觉得接了电话没有好结果,所以以后也就不接了。这是因为对方曾经受过类似的刺激,使其不愿再接电话,宁可让别人说他自私,也不愿去主动接电话。这种人,天生敏感,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第一次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之后,心寒了,所以也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耍小聪明


第二种可能性,是自认为比较聪明的同事,这种聪明近乎一些小聪明,他不想给自己找事,所以不愿接电话,这种同事往往是那种“明哲保身”型的。


自我为中心


第三种可能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觉得这个世界都围着他转动,他有能力,但是可能有些自大,甚至是自负。


对于不接电话的同事,结合他一贯的表现,是哪种类型的人,然后就可以分析他不接电话是哪种类型了。对于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除了不接办公室电话之外,再一个表现就是微信群里的消息,从不回复。


关于微信群里的消息,从不回复的同事,这类人自我为中性的意识非常强烈,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他的业务能力通常较强,比较聪明,也是非常有主见的人。此类人,通常可以独当一面,能够胜任一些领导性的工作。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这类人有的比较自大,甚至自负,大有藐视一切的本领,但是具体工作却眼高手低,难以胜任。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对方对现在所处的“圈子”心存不满,内容具体的判断,可结合他的平时工作表现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种类型的同事:他呢,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在开会讨论时,他时常会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以“总之”开头总结别人的发言。如“总之,你的意思是……? ”“总之,你的看法是……”这类同事,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呢?


假如开会时,你正在陈述自己的观点,突然被一同事打断,他对你刚才说的进行总结,如“总之,你刚才说的这些想表达的意思是……”然后一、二、三的将你所讲的内容总结归纳一下,甚至比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还清楚,逻辑还更清楚。搞得你连接下来要说什么都忘的差不多了。


首先,我行我素打断别人说话就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而在人比较多的场合,同事的这种行为肯定会让你“窝了一肚子火”。但是他还是不顾你的情绪,这种类型的人自我表现欲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头脑也比较聪明,甚至还有一些能力,但是终究不会是聪明人,更有可能是一种自大或者自负。过分的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其实恰恰反映了对方的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心理。


除了喜欢通过打断别人的谈话来吸引他人的关注之外,还有一种类同事,是通过具体的某种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比如有事没事喜欢将自己手里的笔转来转去。这样的人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我们就来看第三类的同事:他总是喜欢将自己手里的笔转来转去。


例如,你们正在开会,可有位同事总是喜欢在这个时候将自己手里的笔转来转去,搞得你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但他呢,还是将手里的笔转个不停,全然不理会你的感受。这样的同事,到底是怎样一个心理呢?


在开会或者人比较多的场合,有人总是存在某种小动作,如转动手里的笔。这个动作的幅度也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此时的这个动作有区别于玩,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相反对方也是在认真的听别人讲,并且表情显得很认真。你可能在想,这个同事就是这样的,习惯性动作,没有什么。可是你会发现,在一些规格高的会议上,他却不再转笔了,这个所谓的习惯性动作奇迹般的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类似转笔的这个小动作,如果是对方一个人的时候,或是在思考的时候,不自觉的表情动作,这也可以被视为习惯性的动作。但是在公众场合,会议或是有“观众”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习惯性动作就不仅仅是习惯性动作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故意的显摆,想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因为啊,像类似转笔这样动作是后天学习的,并不是天生的,而学习这种动作的起初,多少都有想引起他人关注的心理在里面。更主要的是,对方的这个转笔的动作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他也分场合,在一些严肃、高端的场合,这个动作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而在一般的场合就会出现了。


将手里的笔转来转去的同事呢,在会议或是人多的时候,出现转笔的动作,并且此时他还表现出认真观看或者认真倾听的表情动作,那么此时的转笔就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性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吸引大家的目光;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内心的烦躁,不想听,不想看,甚至极度的无聊,但是迫于场合的需求,不得不装出自己注意力很集中的样子,此时可见他时不时的抿嘴、舔嘴唇或者是视线不时的飘忽,但幅度通常都不会过大。那么你可能会问,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对方也是在专注的听或者看,但也不自觉的出现了转笔的表情动作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对方在专注的听或者看,无意识的出现了转笔的动作,此时的转笔动作通常会较慢,而且会根据对方正在听的或者看的具体内容的关键信息而暂停下来,因为其此刻可能出现了思考,所以手部动作会突然停止。


判断对方转笔时的心理呢,需要结合具体情境以及转笔的动作幅度等做出综合判断。


到这里,你可能发现,微表情分析不只对于一些看的见的表情动作可以分析和解读,对于即使“不作为”的行为也可以进行分析,如“面无表情”,本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表情和行为等,都可以通过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解读和推测。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总结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一,办公室的电话从来不接。这类同事的心理主要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可能事出有因,对方曾经有过接电话的教训,留下了“心理阴影”;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型”的同事,想远离“麻烦”;三是自大甚至自负的心理,不屑于做这些“小事”。


第二,群里消息从不回复。这类同事的心理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自视甚高,有能力,也许能独当一面,甚至多少有些自大,甚至是自负。二是对现状不满,尤其是所处的“圈子”,不想在群里与人交流。


第三,在会议等公开场合,打断他人的讲话,并且喜欢用“总之”之类的词总结归纳他人的讲话内容。这类同事的心理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比较强,喜欢展示自己;二是内心可能存在自卑心理,想引起他人的关注。


第四,总喜欢将自己手里的笔转来转去。这类同事的心理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二是无聊或内心烦躁。


本课第一部分的内容就到此结束,通过对一些在情场、职场及商场等容易出现的表情动作进行分析并解读这些动作所代表的心理含义,相信您对微表情的应用已有所了解。如果你要想准确的识别他人的微表情,这还需要全面的学习各种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及语言所代表的含义,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步的深入学习微表情的核心知识。


洞察真实心理,做出正确决策!

我是邵磊,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果山大王2017

    一直就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总有同事在群里不回复,揣测过很多理由。现在有答案了

  • 辽宁号_j6

    点赞,讲得好!

  • 听友140172520

    很实用,很惊喜

  • 听友140144629

    声音很好听